令人难忘的细节优秀作文 让人物鲜活起来

作者: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教学研究室 刘春文

屏幕出示:《一起在路上》:在路上,用我心灵的呼声,在路上,只为伴着我的人,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在路上,只为温暖我的人。

(课前,跟随出示的文字,同步播放歌曲刘欢的《在路上》,渲染氛围。)

一、无格——随心而作

师:今天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日子。刚才大家听到的歌曲是《一起在路上》。今天老师非常高兴,我们一起走在袍江中学的路上;因为有缘,我们彼此相逢在这个多媒体教室。大家来点掌声,好吗?(学生鼓掌)聚在一起是缘分。现在转过身去,欢迎前来听课的老师(学生转身鼓掌)。

师:我们第一次相见,大家没看到过我,我对大家也不是很熟悉,我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姓刘,绍兴人,大家可以叫我“刘老师”。彼此相逢,我们先来个“破冰之旅”,在坐的哪一位想把自己先介绍给我,或者说,你想推荐你们班的某个同学,也可以介绍你身边的同学,然后让同学猜猜他究竟是谁?

三、“升格”——多维评价

师:接下来,请大家把从文本中所学的写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现在请把你刚才的口头作文,或者是你已经在纸上写的一些文字,借助你的想象,恰当地添加肖像、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景物的描写,完善自己的文章。刚才的那位男生,你的文章是否已经尽善尽美了呢?请你先修改,待会有机会再交流,好吗?如果你一下子改不出来,找不到适当的词语,可以在旁边注明:我准备在这里加入什么描写,或者说准备怎么写,其实这也是一种思路。如果说已经写好而自己改不出来的,你可以请同桌修改,请同桌用红笔在旁边作批注。改的时候,可以修改他的错别字,改他的构思、修辞等,努力让人物鲜活起来。

教师点击屏幕出示:

1.请灵活运用刚才所学的技巧,修改自己刚才介绍的口头文字,并写下来,150字左右。(提示:运用你的想象,可恰当地添加肖像、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景物等描写)2.分组多维评改并投影展示。

(同学们有的静静地修改自己的文字,有的在互评交流,历时约5分钟)

师:我们先来看一位女同学的作品,书写得比较干净。这里,她自己只改了一个错别字“她戴了一副梅(玫)红色的眼镜”。女同学,你自己把这段文字朗读一下,然后我们一起来帮你修改。(实物投影女同学的文章)

生(朗读自己的文章):

我有一个好朋友,她高挑的个子扎着一个马尾辫,眼睛不大,但充满灵气,看上去是个很文静的女生。

她戴着一副梅红色的眼镜。高高的鼻梁,小小的耳朵,白皙的脸蛋上有一张樱桃般的小嘴。她长得很瘦,尖尖的下巴,而且她长着有点方又有点长的脸,脸上还带着甜甜的微笑,十分灿烂。

她还是一个善良的女孩,我需要帮助时,她总会来帮助我。比如,中午我饭卡没钱总是她借给我的。每当借我东西时脸上也都是笑容。她的两只耳朵大大的,十分敏感,离得很远,都能听见说什么。

这就是我的朋友——桑丽娅。

师:你觉得自己这个介绍,最满意的地方是哪里?

生:第二段。

师:你觉得这第二段,最满意的是什么?

生:写了同学的外貌,她的微笑。

师:“甜甜的微笑”。所以你觉得第二段是自己最满意的。那最不满意的呢?

生:第三段。

师:为什么呢?

生:我没有具体描绘她。

师:自己也明显地感觉到这段很单薄,没有特别充实起来,也就是笔下的这个人物似乎非常平面。其实,我们每个同学写的时候,文章的优劣自己是知道的。这位女同学,刘老师觉得你很有修改文章的潜力。我们来看她自己很满意的第二段:“她戴着一副梅红色的眼镜”,这里“梅红色”的“梅”是错别字,应该是“玫红”的“玫”。“高高的鼻梁,小小的耳朵,白皙的脸蛋上有一张樱桃般的小嘴。”“高高的鼻梁”“小小的耳朵”如果模仿托尔斯泰的描写,“高高”“小小”可以借助修辞手法来表达。谁来试试?

生:如小得像火柴梗似的细细的鼻子。

师:这也是一种夸张。长得瘦,瘦成怎样?大家还可以继续!

生:瘦得像竹竿。

师:尖尖的下巴像什么?有点方有点长的脸又像什么?大家自己可以继续运用夸张、比喻来描写,使人物鲜活起来。又如“脸上的微笑”可以怎么写?

生:给人如沐春风之感。

师:也可以说“如四月艳阳天”等。但这些比喻其实别人已经用滥了,要使文章写得很有味道,一定要是别人没用过的,给人一种陌生感。你看,每当借我东西的时候,脸上都是笑容,这可以是略写,饭卡是详写,要详略得当。“她的两只耳朵大大的,十分敏感,离得很远,都能听见说什么”这句话……

生:矛盾。

师:你觉得矛盾,是吧?而这些她自己一点都没注意到。

生:因为上面说是“小小的”。

师:小小的,对吧?所以我觉得这句话必须改,“她的两只耳朵大大的,十分敏感,离得很远都能够听见说什么”上面说是“小小的”,眼睛不大,什么东西都不大,是吧?这个耳朵很大的,下面都很大的,我觉得这好像搭配不是很匀称的,你们说呢?所以我就觉得这好像有点怪隆的感觉。

师:最后“这就是我的朋友”,画龙点睛,这样倒是可以的,你们说呢?

四、“出格”——自成一体

师:接下来,请大家模仿这种方法把自己的文章再修改一下。这里,老师也布置一个作业,你们把刚才我推荐的这几篇文章,比如说把《藤野先生》改为人物小传,你们去找一些资料,好不好?《我的母亲》来写一则心灵寄语,比如说“当母亲要用舌头舔我的病眼”的时候,写一个对母亲的深情告白。《我的第一本书》写一个二黄毛的故事。当然也可以写“我的同学”,也可以写别的,虚构一个故事。《列夫·托尔斯泰》,你可以对话列夫·托尔斯泰,来一个时光穿越,把“幸福”的含义揭示出来。比如说列夫·托尔斯泰,到底幸福还是不幸福呢?试着跟他对话。去看一看列夫·托尔斯泰的整本小说。

师(小结):亲爱的同学们,老师跟你们一起学习一堂课。在这里,我们走进了第一单元的四篇课文,我们也走进了你的文字,也让同学们一起阅读了你的文字。回去之后,请你用那饱含感情的笔,流淌出文情并茂、感人肺腑的靓丽语言吧!(屏幕出示这些文字)(PPT出示——)

令人难忘的细节优秀作文 让人物鲜活起来(1)

如果你相信我,如果你喜欢我,请把你的文字投入我的邮箱:lcw7093998@126.com,虽然今天我们暂时分别。

下课,谢谢同学们!

课后反思

2014年3月26日,笔者举办了“刘春文微格作文教研专场”活动,这次活动由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主办,来自绍兴市区、越城区的80多位初中语文教师齐聚袍江中学。活动主要有三个环节:首先,呈现了一堂《细节,让人物鲜活起来》的研究课;其次,作了相关的主题报告;最后,教师们展开了热烈的互动研讨。

越城区初中语文教学从2011年开始探索微格作文教学。作为教研员,笔者以自己主持并执笔的省级课题《初中网络作文微格训练的实践与研究》和市级教改项目《“先写后教”的初中作文微格训练尝试》为抓手,引领全区初中语文教学。经过两年多的探索,随着课题的结题与获奖,课题成果已在全区及全国诸多媒体专题推介并积极推广。

笔者倡导微格作文教学,就是将写作学的知识系统分解为若干个有机的部分,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进行分解教学的方法。加强微格作文训练,使学生学会基本的写作技巧和文体结构套路。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有层次的训练,使学生的作文通过“微”训练,写得有“格”,力求在“无格”中“人格”,在“人格”中“升格”,最终达到游刃有余,自由“出格”。到了“出格”这个阶段,学生的作文也基本到了一种理想的境界了。

一堂课,到底如何切人呢?“单篇仿写,人格训练”大都没问题,笔者尝试“单元统领,技法分解”,开设一节微格作文单元指导课。这里,暂且记下自己的研讨设计意图——

一、拿什么教?——单元引领,微格导写

一堂课应该如何建构?该拿什么来教?这是最纠结的问题。

七一九年级的教材分别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学作品等方面进行写作方法的分解训练。而许多教材又是按主题为单元编排,人教版也是如此。“教材就是最好的例子”,如何发挥教材最大的效益?我选取“细节,让人物鲜活起来”这个切入点,将教材作为写作的范本,截取文本中较典型的素材。考虑到学生现有的水平及学校上课的进度,我选择了八下第一单元作文导写。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是一些叙事性作品,所选的课文,有的是回忆录,有的是传记,讲述的是作者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程,它们让我们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作品中留给我们印象较深的有恩师、父母、同学、朋友等,是训练人物描写的典范之作。

基于阅读进行技法“仿格”训练。这里的“格”就是一篇篇蕴含着写作素材、写作技巧、写作文体、写作语言的文章,就如学书法的人描红用的书法作品,即“仿格”。“仿格者”通过对模仿之文的研究咀嚼和整体关注,让文章的审美意蕴、语言风格等要素打动自己的心灵,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感能力、语言智慧和语文素养,逐步达到“脱仿和创作”的境界。然而单元的写作点较多,笔者尝试从细节切人,力求让人物“鲜活”起来,以此统领整个单元。

二、该怎么教?——先写后教,回归本源

作文教学的起点在哪里?笔者主张“先写后教”,引领学生在一节课中,尝试“无格”的随性而作,“人格”的规范训练,“升格”的多维评改,“出格”的自成一体。 无格——随心而作,这是我课前特意安排的一个环节。配套第一单元的主题,我选取了刘欢的歌曲《在路上》,课前反复播放,渲染气氛。接着推出“破冰之旅”——推介同学。让学生口头介绍自己或者身边的同学,然后让同学猜猜是谁?并简要说出依据。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同学,并能抓住特征口头陈述,其实这是作文的原初体验,也是习作的初稿,在此基础上,推进第二步“人格——规范训练”。以教材为范本,进行素材链接,并逐个“微格点击”。选取第一课《藤野先生》中的白描,第二课《我的母亲》中的锤炼词语,第三课《我的第一本书》中的神态描写,第四课《列夫·托尔斯泰》中的外貌描写。四个小的“素材链接”与“微格点击”,最后水到渠成引出“微格”解读:“细节描写”是对事件发展和人物的性格、肖像、心理、动作以及环境等一些细微而又有典型意义的情节所作的细腻、具体的描写。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刚学到的微格,并试着将自己的习作初稿再度“升格训练——多维评改”,教师组织学生自改、互改,并集体讲评,共同修改,既有具体的操作也有建设性的指向目标。最后的环节则是“出格——自成一体”,依旧是这几篇文章,但是改变文体及要求,让学生重新写作,既源于文本又出于文本,可谓用活了教材。

一堂课权作试水,因为受制于试教与场地,毕竟人在教研室,没有自己的学生随时可以交流探讨,在借班上课的情况下,尝试诠释自己对微格作文教学探索的理念,因为时间的限制,有些环节,尤其是多维评改的环节,还可以更大限度地放开,让更多学生参与和交流。笔者写作此文投桃引李,希望将自己的成果与更多人一起分享,并期待引来更多的交流与切磋,共同探寻作文教学的春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