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琉璃国艺馆(山西琉璃精品首秀太原美术馆)

陶瓷琉璃国艺馆(山西琉璃精品首秀太原美术馆)(1)

琉璃文创产品

陶瓷琉璃国艺馆(山西琉璃精品首秀太原美术馆)(2)

吕式琉璃关公像

陶瓷琉璃国艺馆(山西琉璃精品首秀太原美术馆)(3)

明代珐华八仙过海镂空大罐

3月2日上午10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原“苏氏琉璃”、河津“吕氏琉璃”、阳城“乔氏琉璃”、介休“唐源琉璃”,山西“聚珍山房”美学空间、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珐花器等数百件琉璃精品集中亮相太原美术馆,拉开了山西首届琉璃文化艺术展的序幕。

琉璃在中国陶瓷工艺发展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品类,是古人在继秦砖汉瓦之后的又一伟大创造。中国琉璃历史悠久,在汉代已经出现低温铅釉陶,北朝时期继续盛行,开始运用在建筑屋顶装饰上。山西是中国琉璃的主产地,古代琉璃保存之完整,内容之丰富,历史之悠久,工艺之精,造型之美,色泽之艳,在全国无出其右。山西琉璃,是中国琉璃的集大成者。太原美术馆馆长王鼎在开幕式发言中讲道,此次琉璃文化艺术展,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活动的具体体现,是太原市委市政府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重要部署的一次生动实践,也是丰富省城群众文化生活的一次有益行动。据王鼎介绍,山西传统琉璃制作技艺的主要地区为太原市、阳城县、河津市、介休市;烧造生产主要流派有河津吕家、介休侯家、阳城乔家、太原马庄苏家、孟家井等。千余年来,这一行业相承不衰,留下许多优秀作品,其分布之广、匠师之多,在全国居于前列,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琉璃艺术之乡。2006年,“山西传统琉璃制作技艺”被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6月1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太原苏式琉璃是山西琉璃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苏氏琉璃兴盛于明朝万历年间,清嘉庆年间曾是北京皇宫指定的供瓦基地。太原地区、山西中部,由太原马庄山头苏氏琉璃瓦装所建庙观、门楼和戏台众多。苏氏琉璃历经600余年,传承不息。苏氏琉璃以纯正的孔雀蓝和宫廷黄为特点,独树一帜。琉璃表面的釉色光泽亮丽,釉色之间融合而产生特有的美感。苏式琉璃传承人苏永军先生告诉记者,近年来,苏式琉璃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研发创新,结合现代人的审美特点和产品适用性,先后研发生产了大型琉璃狮子、琉璃花瓶、琉璃牌匾、琉璃摆件等文创产品,用新的方式弘扬和传承琉璃文化,让琉璃产品从庙宇殿堂走进百姓生活中。

琉璃珐华艺术是中国艺术之瑰宝,它具有浓厚和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珐华彩又称珐华或珐花,是古代山西特有的一种低温釉陶瓷,属琉璃的一个支系。山西是琉璃珐华釉器的主要产地,天下皇宫庙宇山西琉璃无处不在,曾有“晋地琉璃遍天下”之说。珐华又是元代在琉璃工艺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一支风格独特的陶瓷工艺品种。

山西珐华器烧造技艺是历代山西琉璃工匠开创的装饰技艺,中国陶瓷史定名为《山西珐华器》,是中华民族认同共有的文化标志,在中国文化史上享有盛名。珐华釉有黄如金箔,绿如翡翠,蓝如水晶,紫如茄衣之美。山西琉璃工匠结合古建当中的沥(立)粉技艺和陶器烧造完美结合成为多彩釉集于一器,呈现出设计图案的完整性,成就了山西珐华器的独特风格。山西珐华最主要的产地位于蒲州、平阳、霍州等晋南地区,其特点是工艺精细,色彩鲜明,纹饰立体,极具装饰意味,存世量极为稀少,它把沧桑变幻用色彩点缀,为历史艺术留下最鲜亮的记忆,也为我们山西人留下宝贵财富。

山西珐华琉璃典藏馆负责人、青年艺术收藏鉴赏家李玉鹏先生难掩激动的心情,他告诉记者,山西首届琉璃文化艺术展汇集了全省琉璃界精英,集中展示了全省各地的琉璃精品,为了筹备展览,大家准备了一个月,许多大型展品需要由外地运到太原,琉璃属于易碎品,运输过程十分小心,但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山西琉璃精品,喜欢琉璃文化,大家克服了许多困难,正是对于琉璃文化的热爱和坚守,才使山西琉璃技艺得以传承。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巡视员李荣钢参观了琉璃文化艺术展,他对展览为弘扬传承山西琉璃文化,展示山西琉璃行业新形象给予了高度赞赏。此次展览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为指导单位,太原美术馆、山西省工美陶瓷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山西珐华琉璃典藏馆、太原山头孔蓝琉璃制品有限公司、太原孟家井民艺陶瓷馆主办,山西青年职业学院、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太原导游协会、太原华汉风韵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承办,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了大力支持。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到3月9日。

王俊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