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治(春季也是发病高峰)

去年年底,中国疾控中心举办了“重点省份流行性出血热防控工作视频会”。专家指出,流行性出血热在我国呈现春季及秋冬季两个发病高峰,防鼠灭鼠是主要的防控措施。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防控流行性出血热呢?

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治(春季也是发病高峰)(1)

与新冠肺炎同级的传染病

出血热,正规的名称应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Hantavirus)引起的,以鼠类(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性出血热为我国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与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新冠肺炎、SARS等属于同一级别。

汉坦病毒,又名汉滩江病毒,是布尼亚病毒科的一种。汉坦病毒为单股负链RNA病毒,形态呈圆形或卵圆形,有双层包膜,外膜上有纤突。目前引起我国流行性出血热的汉坦病毒主要有两种,即由野鼠携带的汉滩病毒型(Ⅰ型),以及由家鼠携带的汉城病毒型(Ⅱ型)。

我国是流行性出血热主要流行区之一。上世纪80年代,我国最高年报告发病数曾超过10万例,近年来疫情显著下降,但仍存在周期性波动。呈现春季和秋冬季两个发病高峰,一般秋冬季高峰发病率远高于春季高峰。

这些传播途径要警惕

1.呼吸道传播: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如尿、粪、唾液等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能通过呼吸道传播而引起人体感染。

2.消化道传播:进食被鼠类排泄物所污染的食物,可经口腔或胃肠道黏膜而感染。

3.接触传播:被鼠咬伤和破损伤口接触带病毒的鼠类排泄物或血液后亦可导致感染。

4.垂直传播:孕妇感染该病后,病毒可以经胎盘感染胎儿。

切莫当作普通感冒

流行性出血热发病初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类似,均有发烧、浑身酸痛、没有食欲、恶心呕吐等症状,所以,一般人很容易误认为是患了普通感冒,以为忍两天就好了,殊不知这样就会贻误了出血热治疗的最佳时机。那么,应当如何区分出血热和普通感冒呢?

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治(春季也是发病高峰)(2)

1.流行性出血热的患者大多有接触老鼠的病史;

2.普通感冒患者发烧体温下降后,病情减轻,而出血热患者发烧消退后病情反而加重,并出现低血压、少尿或多尿等异常情况;

3.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会有“喝醉酒”一样的面容特征,如脸、颈部和上胸部的皮肤发红,眼结膜充血(即三红),出现头疼、腰疼、眼眶痛的症状(即三痛);

4.普通感冒患者不会出血,而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可有出血的表现,轻症患者可有皮肤上的出血点和瘀斑,严重的可能出现流鼻血、呕血、便血等。

预防做好三件事

为预防流行性出血热,个人和家庭应主要做好以下三件事:

1.防鼠灭鼠是关键,防鼠为切断传播途径,灭鼠为消灭传染源。要防止鼠进入室内;清扫有鼠类尿、粪污染的地方时,要戴上手套;清扫闲置的棚屋、仓库或其他建筑时,要戴好口罩、手套;清理捕鼠夹和鼠窝时,要戴橡胶或塑料手套。

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治(春季也是发病高峰)(3)

2.做好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不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做动物实验时,要防止被大、小白鼠咬伤。

3.患者治疗要“三早一近”,可显著降低病死率。早发现——发现疑似病例,应尽早就医并及时向疾病控制机构报告;早休息——发病后立即卧床休息,减少活动;早治疗——发现出血热症状后,要立即就近到规范性医疗机构治疗,同时避免长途转送加重病情。

接种疫苗预防最有效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就开始研究引起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因。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将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的研究列入正式日程,并于1992年批准了第一个出血热疫苗,1997年出血热疫苗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随后的几十年里,我国出血热疫苗又进行了多次改进。目前,国内主要应用的是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即用I型和II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接种细胞,经培养,收获病毒液,灭活病毒,加入氢氧化铝佐剂后制成。用于培养I型和II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的细胞有地鼠肾或沙鼠肾原代细胞,也可用vera传代细胞。

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治(春季也是发病高峰)(4)

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免疫程序为:0、14天各注射一次作为基础免疫,6个月以后再进行一次加强免疫。适用的人群为16~60岁的成年人。

2007年,原国家卫生部印发的《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出血热疫苗接种”。事实证明,接种疫苗是个人预防出血热的最有效的办法。高发病区的16~60岁人群,尤其是接近60岁的农民和刚满16岁的学生应积极到本地区疫苗接种点进行全程、规范接种疫苗,保护个人身体健康。凡前往流行区进行野外探险、旅游、耕种等活动,或在较长期野外户外工作任务前可接种出血热疫苗,防止被感染。

作者:药葫芦娃医药生物科普小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