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第199讲(说文解字谈文化)

刘邦项羽楚汉相争,演出了一幕波澜壮阔的历史大剧。其中,“鸿门宴”可谓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刘邦进驻霸上,闭关以待。项羽屯兵新丰,虎视眈眈。偏偏来了个曹无伤,派人私下对项羽说,沛公欲在关中称王。

说文解字第199讲(说文解字谈文化)(1)

战争的阴云逐渐笼罩过来。而恰恰又来了张良告诫恩人张良逃走,后在张良撮合下,此人竟和刘邦结为亲家。由于项羽的刚愎自用,轻信寡谋,刘邦得以从鸿门宴上全身而退。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评价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其中就有“奋其私智,而不师古”,意思就是说努力表现个人的才智,而不汲取古人留下的教训。这有集我们就来说说这个“私”字。

私的古文字字形演变是这样的:

说文解字第199讲(说文解字谈文化)(2)

许慎《说文解字》对“私”的解释是:禾名。从禾,厶声,北道名禾主人曰私主人。这段话的意思是:私是禾名,北方称庄稼人为禾主人。许慎的的解释令我们多少有些诧异,“私”就是私有,这是我们知道的。其实,在先秦古籍中也用的是这个含义。比如《诗经·小雅·大田》中说“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这里将公田和私田对立,私就是私有的意思。有人据此还认为,井田制出现了瓦解。不过细细想来,既然此字从禾部,也就说明与禾谷有关。只是从东汉到现在,年代过于久远,我们不了解而已。

不过,我们还是要再深入探究一下,“私”字从禾,厶声。我们来看一下厶字的古文字演变过程:

说文解字第199讲(说文解字谈文化)(3)

《说文解字》对“厶”的解释是:奸邪也。韩非曰:“仓颉作字,自营为厶”,凡厶之属皆从厶。《韩非子·五蠹》的原句是: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厶’,背‘厶’谓之公。从金文字形看,像是圈围起来,表达私有之意。不过,有人将其解释为头朝下的胎儿,胎儿是自己的,故有私意。

我们再来看甲骨文的“公”字作徐中舒先生指出此字即瓮(甕)形,

说文解字第199讲(说文解字谈文化)(4)

在古代大家经常要围在甕旁取酒共饮,引申为公私之公。其实,公的金文字形作我们可以将它和曾的甲骨文对比知其为“曾”字,也即甑字。

说文解字第199讲(说文解字谈文化)(5)

故公字中的口为容器,上边的两条曲线就是蒸汽。这样解释与徐先生的解释也算非常接近的了。

许慎据小篆字形解释说“平分也,从八,从厶,八犹背也。”将公上之八,解释为划分,也怡然自同,不过从字形演变来说恐怕不妥。在否定韩非自环为私的同时,徐中舒先生指出厶即耜(sì)的别体,古代耜为个人所有,故有私有之意。

说文解字第199讲(说文解字谈文化)(6)

更有人说“公”为人面正视形,“厶”为侧视人的鼻子形,这恐怕是看图臆测,是没有古文字学的依据的。在没有确切证据的前提下,我们还是按照许慎的解释来理解私的含义。按照清代知名文字学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的说法,私是厶的假借字。

私本是禾名,种满禾的田是私人的,引申出私人,特指我(自己),由此引申出个人隐私。既然是我的东西,那我就格外偏爱了,因为可以谋取私利。为了谋取私利常常要在别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又引申为秘密进行的私通。

说文解字第199讲(说文解字谈文化)(7)

下面我们看几个文言句子,并解释其中“私”字的含义。

1.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鸿门宴》)

2. 其妻私人。(《战国策·燕策》)

3. 早有私病,不近妇人。(《赵飞燕外传》)

4.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形如列传》)

5.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荆轲刺秦王》)

6.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7.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赤壁之战》)

8.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童趣》)

9.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观刈麦》)

10.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琵琶行》)

11. 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五人墓碑记》)

12. 结党营私

13. 微服私访

【答案】1.悄悄地2.私通3.私处4.私人5.私利5.偏爱6.私人7.私认8.私自9.私下10.悄悄地11.自己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