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第3篇石碏谏宠州吁:经典文言文赏析

古文观止第3篇石碏谏宠州吁:经典文言文赏析(1)

原文

张乖崖为崇阳①令。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傍巾下有一钱,诘②之,乃库中钱也。乖崖命杖之,吏勃然③曰:“一钱何足④道,乃⑤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

乖崖援⑥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自仗剑,下阶斩其首,申⑦台府⑧自劾⑨。崇阳人至今传之。

注释
  1. 崇阳:古县名,在今湖北省。
  2. :责备,质问。
  3. 勃然:因愤怒或紧张而脸上变色的样子。
  4. ,值得。
  5. :竟然。
  6. :持,拿。
  7. :陈述,说明。
  8. 台府:御史府,负责监察朝廷官吏。
  9. :检举揭发罪状。
译文

张乖崖在崇阳县担任县令。有一个库工从库房里出来,张乖崖看见他鬓角旁的头巾下藏有一枚铜钱,就质问他,查出钱是库房里的。张乖崖下令对库工使用杖刑,这个库工愤怒地说:“一文钱哪里值得计较,你竟然要拷打我?你就算能拷打我,也不能杀我!”

张乖崖拿起笔在文书上写道:“一天偷一枚铜钱,一千日就能偷一千枚铜钱,时间长了,绳子能锯断木头,水能滴穿石头。”张乖崖亲自拿起宝剑,走下台阶斩了库工的头,然后到御史府说明情况,检举自己的过失。崇阳的人至今还在传颂着这件事情。

古文观止第3篇石碏谏宠州吁:经典文言文赏析(2)

文言知识

古文观止第3篇石碏谏宠州吁:经典文言文赏析(3)

说“乃”:“乃”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常见释义。

  • 指“你,你的”,作人称代词。如《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指“是,就是”。如“失败乃成功之母”,“真乃英雄好汉”。
  • 指“竟然,居然”。如上文中的“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又如,《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指“于是,就”。如《狼》:“屠乃奔倚其下”。又如,《岳阳楼记》:“乃重修岳阳楼”。
人物故事

张咏,字复之,号乖崖,谥号忠定,今山东省菏泽市人。

张咏是太平兴国年间进士,是北宋太宗、真宗两朝的名臣,官至礼部尚书。

古文观止第3篇石碏谏宠州吁:经典文言文赏析(4)

张咏的一生尤以治蜀最为著称,由于他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还被誉为“纸币之父”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张咏为人嫉恶如仇,敢做敢当,这也与他的性格有关。

根据《宋史》记载,张咏出生在贫寒之家,年轻时就喜欢舞枪弄棒,性格豪爽,意气用事。

有一次,张咏外出住在旅店里。晚上,他听到旁边房间有人一直在哭,就拍门询问缘由。

追问再三,这个人告诉张咏,他在外地做小官,亏空了公款,他的一个恶仆就以此相要挟,要娶他的女儿为妻,若是不从便要去告发他。他无计可施,所以痛哭。

张咏知道后不动声色,佯装借这个仆人为自己驾一趟车,然后骑了马与仆人一同来到郊外。等到了僻静无人处,张咏拔出宝剑,挥剑将这个恶仆给杀了。

张咏回来后告诉这个人,说仆人不再回来,并告诫他以后不可再贪污犯法。

后来,张咏曾经对他的朋友说:“幸好我生在太平盛世,并读了些书来约束自己。若是生在乱世,真不知道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出处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启发与借鉴

古文观止第3篇石碏谏宠州吁:经典文言文赏析(5)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贪污不在于钱数的多寡,而在于其性质的恶劣,在于其日积月累。张乖崖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将那位贪污一钱而全然不知悔改的小吏处以极刑。

当然,在当今的法治社会,“一钱斩吏”的事情是不可能再出现了。然而,其中的道理却是深刻的。

现实之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说辞“就这一次”,“下不为例”。而这“第一次”,往往就打开了贪欲的缺口,从而由小到大、由少到多,最终酿成大错,自食恶果。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我爱文言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