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大棚种植蘑菇技术(蔬菜大棚蘑菇栽培技术)

蔬菜大棚是当前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最常使用的一种设施,通过使用蔬菜大棚,可以有效地将蔬菜种植环境和外部自然环境隔离开,对提高种植水平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蘑菇种植户应积极应用蔬菜大棚开展生产活动,营造更加符合蘑菇生产需求的种植环境,保证在不同季节蘑菇都可以实现正常生长,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蔬菜大棚种植蘑菇技术?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蔬菜大棚种植蘑菇技术(蔬菜大棚蘑菇栽培技术)

蔬菜大棚种植蘑菇技术

蔬菜大棚是当前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最常使用的一种设施,通过使用蔬菜大棚,可以有效地将蔬菜种植环境和外部自然环境隔离开,对提高种植水平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蘑菇种植户应积极应用蔬菜大棚开展生产活动,营造更加符合蘑菇生产需求的种植环境,保证在不同季节蘑菇都可以实现正常生长。

1 蔬菜大棚蘑菇栽培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应用蔬菜大棚种植农作物。从目前我国蘑菇种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种植蘑菇的过程中使用的蔬菜大棚,其长度一般在 16~19 m。大棚顶部的塑料膜上需要覆盖双层的草帘遮光。大棚内设置两个床架和 3 条走道,床架的宽度应在 1.5 m,两个床架之间的走道宽度应为 1.1 m,两边的走道应为 0.8 m。设置好大棚后,在大棚内进行蘑菇栽培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1 设置科学合理的生产时间

大棚设置完成投入使用初期,大棚内部温度较高,此时应延迟蘑菇的栽培期。从当前我国蘑菇生产的实际情况来看,棚内蘑菇生长时间比室外推迟 7~14 d。所以蘑菇种植户在使用蔬菜大棚种植蘑菇时,应把握好生产时间[1]。

1.2 确定好肥料配方

充足的营养物质是蘑菇生长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其包括碳元素、氮元素、无机盐、维生素等。在种植蘑菇的过程中,施加肥料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农药种类和施肥技术都是影响蘑菇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在蘑菇生长的过程中,适量添加肥料有重要作用。不同地区在大棚内种植蘑菇时,使用的肥料配方不同,通常情况下,配方主要有两类:第一类肥料配方包含稻草 1 900~2 000 kg、尿素 25 kg、过磷酸钙 45~ 55 kg、菜饼 110 kg、石膏粉 74 kg、石灰 45~55 kg;第二类肥料配方包含稻草 1 750~2 000 kg、过磷酸钙40 kg、菜饼 75 kg、尿素 15 kg、石膏粉 75 kg、石灰 30~ 40 kg、氨水 50 kg。在种植蘑菇的过程中,具体的肥料配方是不固定的,种植户在使用肥料时,应当以蘑菇的具体品种以及生长的实际情况为基础,选择合适的配方制作施用肥料,从而保证蘑菇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提供足够的营养。

1.3 肥料发酵

确定肥料配方后,应将肥料配方内的相关原料进行发酵处理。在这一过程中,应在堆料前 2 d,把制作肥料的稻草分成两段并进行预湿处理。在稻草堆积的过程中,一边翻动稻草,一边进行湿润处理。在堆积稻草时,不能堆积得过厚,应保证稻草堆的每部分都可以得到充分的湿润。在堆料开始前的 3~4 d,种植户应将配方内除了石灰和尿素以外的其他原料进行顶堆,并将整体湿度控制在 55%左右,在处理过程中进行一次翻堆。在建堆的前1 d,应在混合肥料上喷洒 0.5%敌敌畏,再把塑料膜覆盖在堆上保持 13~22 h。在翻堆时,应充分混合尿素、石灰与其他的肥料,并且将整体肥料的湿度控制在 65%~70%,酸碱度控制在 7.5~8.0。在完成室外发酵工作后,应将发酵后的肥料运送到室内抖松,并按照顺序将抖松后的肥料放到相对应的床架上,应用大棚内部的炉子将大棚内温度提升到 61~63 ℃,维持 7~9 h。等堆料的温度降低到 49~51 ℃后,应对大棚内部通风 5 d。完成上述工作后,肥料整体的发酵完成,这时肥料呈咖啡色且稻草的弹性较强,整体的含水量应控制在 65%左右,酸碱度应控制在7.3~7.6,但其中会有很多放线菌应注意处理。

1.4 播种

完成肥料的堆料发酵后,就需要准备进行播种工作。等到堆料的温度降到 27 ℃时,种植户应翻动堆料,堆料的厚度应保持在 20 cm 左右,整理床架后就可播种。在播种蘑菇种子时应控制播种量,并使蘑菇的种子与肥料可以充分接触。在床架两边靠近大棚门口的位置,应覆盖湿纸。在播种后,要维持室内温度,保持室内无光,以促进菌丝生长[2]。

1.5 播种后的管理

完成播种后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调整大棚内部的温度和空气湿度。如果大棚内部的温度、湿度无法满足蘑菇生长的实际需求,就会导致蘑菇产量和质量受到较大影响。如果大棚内部的温度超过 30 ℃,种植户应做好棚内部通风换气的工作,尽量地在白天背风、夜间通风。7 d 后蘑菇的菌丝将会形成封面,这时种植户就可保持全天通风。一般情况下,蘑菇种子在播种 21 d后菌丝彻底发育,此时种植户应做好覆土准备。覆土肥料是糠砻混合物,在覆土前 9 d,每 110 m2 准备 3 300~4 200 kg 的泥土,然后将泥土和糠按照 23∶1 的比例混合,并将混合后的泥土打碎过筛,通过甲醛消毒处理后就可播撒覆盖。覆土厚度应控制在 3.5~4 cm,覆盖后应立即喷水,将土壤整体的湿度控制在饱和水平[3]。

1.6 加强秋菇管理

在完成覆土工作后,种植户需要关闭大棚的房门调菌丝,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保证大棚内部的温度保持在 21~24 ℃,应根据种植的实际情况,及时通风换气。一般情况下,在完成覆土后的 7 d 左右就会有菌丝从土层中突破,这时种植户应覆土,土壤厚度控制在1.2 cm。当土层内部的菌丝生长发育后,种植户应对土层喷洒结菇重水,保持 2 次 /d 的喷洒频率,喷洒0.8 kg/m2 的结菇重水。一般情况下,喷洒 3 d 后菌丝大多就会扭结成为原基。当原基生长到与大豆大小后,种植户应喷洒菇水,施用量为 5.3 kg/m2,分 3 次喷洒。除此之外,在大棚内部应保持早晚各 1 次的喷水工作,从而保证大棚内部整体的空气湿度可以维持在84%~92%。完成一潮蘑菇采集后,种植户应及时清理床架,并增加大棚内通风换气的频率,及时排除废气。在喷水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蘑菇的数量控制喷水的频率和量[4]。

1.7 做好冬菇的管理

在冬季时蔬菜大棚内部温度较低,如果在大棚顶部的草帘外覆盖农膜,会使大棚温度提高 3~5 ℃,这时必须加强大棚内的通风工作,并且适当喷水。一般情况下,冬季应每隔 7 d 喷水 1 次,喷水量应控制在0.9~1.35 kg/m2。通过大棚种植蘑菇,不但可以减少冬季各种气候灾害对蘑菇生长的影响,而且可以更好地调节蘑菇的生长环境,提高蘑菇的质量和产量。在冬季进行蘑菇种植管理时,首先要保持大棚内部的温度,覆盖性能较好的大棚膜,这样一来在白天可以加快大棚内部温度上升的速度,在夜间可降低温度下降的速度。

在寒冬气候来临前,种植户应在大棚内部两侧悬挂薄膜,减少外部寒冷气流对大棚内部的影响,控制好大棚内的温度。因为在冬季大棚内部温度过高,并且整体相对封闭,所以土壤内部的水分都会在短时间内蒸发,导致温度和湿度同时上升。所以,种植户在冬季种植时必须要控制好大棚内部的湿度,避免湿度过高导致蘑菇生长受到影响。

2 我国蘑菇产业的发展现状

2.1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蘑菇产业发展速度较快,蘑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蔬菜类型,富含氨基酸、维生素等丰富的营养物质,备受人们喜爱。我国人民对于蘑菇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特别是近些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食物的需求从填饱肚子转化为更加追求食物的口感营养,蘑菇具有促进消化、增加食欲、增强体质的作用,其也是一种低热量的食物,对减肥具有很好的效果。另外,蘑菇具有镇静止痛、化痰止咳等功效。在此背景下,社会对蘑菇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因此许多地区都在扩大蘑菇产业的种植规模,采取多元化的生产模式种植蘑菇。

2.2 蘑菇质量提升

20 世纪 50 年代,蘑菇产出地主要集中在偏远山区,采取消耗森林资源的方式来种植蘑菇,采用半人工、半天然的种植方式使得蘑菇产量较低,生产区域受限。随着我国社会对食品安全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在生产蘑菇的过程中逐渐采取了更多的生产方法,除此之外,还可以搭建菇房,采取“三分养殖七分管理”的方式生产蘑菇,蘑菇生产的质量安全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特别是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种植蘑菇时,使用无公害的农药和肥料,从而提升了蘑菇的产量和质量。

2.3 市场供应情况改善

在传统的蘑菇种植过程中,受到外部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许多春季生长发育的蘑菇在冬季无法供应到市场中。这种情况就使我国的蘑菇在传统的种植模式下,有非常强的时令性特点。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利用温室隔热、增温的特性,确保蘑菇在严寒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有效控制病害虫,确保蘑菇的产量和质量。使用大棚可在不同的季节都能使人们享受到优质的、美味的蘑菇。随着当前大棚种植技术的应用,我国大部分地区种植蘑菇都开始利用蔬菜大棚,应用蔬菜大棚可在不同的季节供应充足的蘑菇。不仅满足了我国不同地区国民对于蘑菇品种的多元化需求,而且有效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3当前我国大棚蘑菇的种植现状

3.1 种植品种较为单一

从当前我国大棚蘑菇种植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地区在利用大棚种植蘑菇时都存在品种较为单一的情况,主要种植香菇和金针菇等普通蘑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提高,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消费者在市场上往往需要有更高品质的蘑菇,但是当前大棚蘑菇种植的实际情况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

3.2 温度和湿度控制不到位

在大棚中种植蘑菇时,需要控制好大棚内部的温度和湿度。当前,许多种植户虽然认识到了控制温度和湿度的重要意义,但是在实际种植过程中,由于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以及种植经验,很多情况下,难以控制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使大棚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并且在大棚内种植蘑菇,难以提升蘑菇的整体产量。棚内拥有良好的通风环境是蘑菇健康生长的重要保障,也是维持棚内温湿度的重要前提。交换棚内外空气,适当调控棚内温度,保证蘑菇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减少病虫害侵害,棚内温湿度过高,会严重影响蘑菇正常生长。

3.3 大棚设施构建不合理

在利用大棚进行蘑菇种植时,并不只是简单地搭建竹棚,然后覆盖塑料膜就可以建设出符合蘑菇生长需要的大棚,而是应当以蘑菇实际生长情况为基础,选择合适的肥料和大棚膜,才可以营造出符合蘑菇生长需求的环境。实际上,我国许多种植户在建造大棚时,选择的大棚主体材料不合理,使得大棚在面对大风大雪等特殊天气时,可能会出现坍塌的现象。并且这种情况会使大棚内部的温度和湿度受到较大影响,不利于蘑菇种植产量和质量提升,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还会发生意外,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3.4 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

随着各地区蔬菜大棚应用于蘑菇种植中,相关技术日渐成熟。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种植户应用大棚种植蘑菇时,并没有掌握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仍然是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蘑菇种植管理工作,不仅无法通过大棚提高蘑菇的产量和质量,而且会使蘑菇种植受到一定的影响。

4 蔬菜大棚蘑菇种植技术的关键

4.1 选择合适的蘑菇种植品种

在正式种植蘑菇前,种植户要想有效提高蘑菇的产量和质量,就必须根据种植区域的气候条件以及市场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蘑菇品种。我国不同区域气候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并且市场对蘑菇的需求不同。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蔬菜大棚的作用,提高蘑菇产业的发展水平,必须在正式进行种植前,选择合适的蘑菇品种。

4.2 合理使用肥料

在蘑菇种植的过程中,应科学选择所使用的肥料。在实际播种前,必须施加足够的底肥,在蘑菇生长期间做好追肥工作,因为在蘑菇生长结果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肥料。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提供够的肥料才能满足蘑菇生长发育的实际需求。但是,蘑菇品种不同对于肥料的需求也不同,所以种植户应根据蘑菇具体的品种和生长发育期,科学施加肥料。

4.3 加大病虫害的防治力度

病虫害防治是蘑菇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且在应用大棚种植蘑菇时,如果没有做好相应的病虫害防治工作,那么将会很容易出现各种病虫害问题,不利于蘑菇种植。大棚具有较强的封闭性,所以在防治病虫害时,可以应用物理防治方式。对于大棚内部的各种病虫害可应用物理防治措施,例如,选用黑光灯等物理防治设备。

大棚内部整体的温度较高,在种植蘑菇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病虫害问题。而通过生物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治,不仅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对蘑菇正常生长的不利影响,而且可以尽量减少化学药品对蘑菇生长造成的影响。在运用生物手段时,种植户必须全面分析大棚内部的生态系统,以存在的病虫害为基础,选择病虫害的天敌来完成相应的防治工作。

采取合适的农业防治方法防治病虫害。种植户在选择蘑菇品种时,应选择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蘑菇品种,提高蘑菇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在播种前,必须做好肥料和种子的消毒处理,避免种子内部混入害虫卵,对蘑菇正常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除此之外,蘑菇种植还应制订科学合理的通风方案,科学通风,尽量减少各种病虫害发生。

5 结束语

种植户在日常种植蘑菇的过程中,应科学利用大棚。通过大棚隔绝外部各种不良因素对蘑菇正常生长的影响,同时根据蘑菇生长发育的实际需求调整大棚内部的环境,不断提升蘑菇的产量和质量,从而推动蘑菇产业的发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