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自治法治德治助力乡村振兴 三治乡村幸福长

驻马店网讯(记者 邓丹华 通讯员 林建民 杨明华)“做梦也想不到,老了老了过上了小康生活。”秋分刚过,汝南县常兴镇冯楼行政村余庄自然村78岁的吴芳芝老人感慨地说。她的老伴儿早年病逝,自己拉扯4个孩子长大,如今孩子都成家立业,她住在三层小楼里,生活无忧无虑。

乡镇自治法治德治助力乡村振兴 三治乡村幸福长(1)

据介绍,在余庄自然村,像吴芳芝老人一样,享受幸福晚年生活的老人有80多位。“余庄村民之所以过上今天的好日子,是多年来本村一直实行自治、德治、法治的结果。”冯楼村党支部书记陈素芝总结说。

自治:大家的事大家办

走进余庄,只见花园式楼房鳞次栉比,路灯矗立,水泥路通到村民家门口,游园里花红树绿,三五成群的老年人正在广场上悠闲地锻炼身体。

“过去庄里污水横流,蚊虫乱飞,道路泥泞......”老党支部书记余宝龙说,变化来自于“自治”。

余庄自然村124户475人。20世纪80年代初,余宝龙和10多名党员商议,让年轻人抱团南下捞金,家里事务由“五老协会”负责。于是,30多户村民携家带口,纷纷到沿海地区务工。依靠诚实守信,勤劳肯干,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占得一席之地。

随着时间推移,有的人事业越做越大。余志强在深圳大型商超租赁2个柜台,专营电子产品,年收入100多万元;余小朋的2个儿子大学毕业后,分别在郑州注册成立了信息工程公司和文化传媒公司;余江顺是余庄仅有的一户贫困户,他带着爱人和大儿子在广州打工,经过多年打拼,如今在村里盖起二层小楼。目前,余庄有13人在上海、广州开办公司,30多人在郑州、驻马店等地开办企业或商超,带动本村200多人就业。

余庄老党员成立议事会,将经济社会发展纳入议事日程。生产路不通,党员余水福、余安伟带头捐款,带动大家捐款,很快修通;人居环境集中整治,余庄家家争比环境美,户户争创“五美庭院”;文化生活单调,村民自发购买音响设备,成立2支广场舞队,每天踏歌起舞。

德治:文明新风户户传

“亲帮亲,邻帮邻,余庄都是一家人。”是余庄祖祖辈辈留下的传统。

今年麦收,余心建家的98亩小麦晒满水泥路。傍晚,突然乌云密布。“快帮助新建家收麦!”霎时,男女老少齐上阵,装的装,抬的抬,终于赶在雨水落下前,将小麦收回家。68岁的余中原,家有20亩耕地,自己没车也不会开车。每年夏秋收种,余中原从来不着急,因为收种有大家帮助。对此,外村人称余庄人“顾把”,余庄人叫做“积德”。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逐步增多,留守老人和孩子的生活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于是,议事会把尊老爱亲纳入村规民约,不论谁家有红白事,只要“五老协会”将信息在微信群一发布,在外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前一天赶回。

“平时,无论谁回来,都会把老人走访一遍,向关爱自己的老人一样,问长问短,问需问求,让常年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孩子感到不孤单、无牵挂!”常年在深圳做生意的余志强说。

为倡导文明新风,村里修订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把反对天价彩礼等写入村规民约,成立广场舞迎亲队,已举办两场‘零彩礼’新式婚礼。既能把事儿办漂亮,还能省钱,老百姓都支持。”余宝龙说。

法治:家和才能万事兴

“在余庄,婆媳之间、邻里之间要是发生矛盾纠纷,脸都没地儿放。”68岁的老党员余井好深有感触地说。早些年,有2家因为宅基地发生纠纷,多次调解未果。2家闹矛盾,结果余庄全村人都坐不住了。

“不能让外村人看咱的笑话。”以余井好等9名老党员为主的“法律明白人”,自发成立道德评议会,热情地为这两家提供法律服务和援助,从天理、国法、人情等方面轮番做他们的工作,直至2家互相道歉,握手言和。大家视邻里和谐为光荣、闹矛盾纠纷为耻辱,从此余庄再没遇见过邻里不和谐。

村里年年评选好婆婆、好媳妇、好丈夫和文明家庭。每半年开展一次评议,对评选出的先进典型,敲锣打鼓给表彰。目前,余庄有村级文明家庭50户,“五美庭院”80户,好婆婆、好媳妇、好丈夫70多人,其中,60户荣获县镇“文明家庭”、“五美庭院”。

“余庄的做法,解决了乡村社会治理中的基础性矛盾和体制性问题,确实值得学习借鉴。”常兴镇党委书记李浩评价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