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借景抒情诗及赏析(唐代最好的下第诗)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唐代: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唐代借景抒情诗及赏析(唐代最好的下第诗)(1)

唐朝开科取士,考中进士是下层读书人进入仕途的唯一途径,世家子弟也以考中进士为荣,因之进士一科尤为世人所重。科举考试每年举行,然而每次进士录取的人数只有二十多人,竞争可谓非常惨烈。正因为如此,科举难免会出现一些“猫腻”之事,尤其到了晚唐时期,科举场上那徇私舞弊的现象日益突出,如将相子弟,能轻易考中进士。于是许多寒门考生怨恨科举的不公平,常常通过诗歌进行针砭、讽刺。

出身于河朔间贫寒家庭的高蟾,天资聪颖,满腹经纶,然而十年科考,屡屡落第,十年之中写了许多郁闷愁苦的落第诗。某年省试,高蟾再次落第,分外愤懑,再加上积郁已久,遂爬上考院墙壁并挥笔题写了一首诗,用以抒发他这久久难平的愤懑之情:

冰柱数条搘白日,天门几扇锁明时?

阳春发处无根蒂,凭仗东风次第吹。

他在诗中说阳光被冰柱遮挡没有了温暖,清明的时代却被几扇天门锁着不能通行,阳春到来因为自己没有依靠而无法生长,只能任由东风空空地不断吹。这首诗痛斥了科举的黑暗、不公平,充满怨恨和愤懑之情。

唐代借景抒情诗及赏析(唐代最好的下第诗)(2)

胡曾落第后,也曾写过类似的诗,云:"翰苑何时休嫁女,文昌早晚罢生儿。上林新桂年年发,不许平人折一枝。"胡曾的诗则是对科举不公更加赤裸裸的讽刺。孟郊也有一首《落第》的怨诗,云:“雕鹗失势病,鹪鹩假翼翔。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诗中用因没有权势可依而多病的雕鹗自喻,将那些当路子弟比作借助羽翼高飞的鹪鹩,对科举不公的愤恨不平之意可知。罗隐也久困场屋,怨刺的诗更多,尤为权贵子弟所忌恨。

然而,众人写怨刺的诗,只是空招人忌恨,并不能改变科举的弊端。若要考中进士,除个人才华之外,更重要的是还要有权贵的推举。若要获得权贵的推荐,首先才华要获得权贵的认可,于是凭诗赋干谒权门,是一条必由之径。杜甫诗中所云:“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钱起诗中所言:“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说的便是干谒之事。李商隐早年也以诗才获知于宰相令狐楚,才华自然胜过令狐楚之子令狐绹很多,然而令狐绹却能先中进士,可见进士是有捷径的。李商隐后来中进士,也是多亏令狐楚父子之力。

唐代借景抒情诗及赏析(唐代最好的下第诗)(3)

高蟾倜傥不群,为人又讲究气节,依然不能免俗,他的这首《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便是一首晋谒之作。诗虽然是写落第,却不亢不卑,没有谄媚之词,虽有对时局的控诉,更有对自身才具的自信。高侍郎对高蟾的这首诗大为称赏,非常认可他才华,又怜悯他十年困于场屋的遭遇,真心想要帮助他。于是高侍郎向一干王公大臣极力举荐高蟾的出众才华,那些公卿看到高蟾的那首诗,也嘉许他守寒素之分,无躁竞之心,于是都愿意成就他。因之,第二年高蟾便顺利地考取了进士,后来仕途还算平顺,一直做到御史中丞的高位。

唐代借景抒情诗及赏析(唐代最好的下第诗)(4)

高蟾十年困顿,不知写下多少愁苦怨恨的诗,终因这一首非常独特的落第诗,帮助他取得了进士。可见面对不公,空怨无益,收起不平之心,率己秉性,坦然处之,正是泰来之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