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治疗方法有哪些(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而无器质性病变的常见功能性肠病患者以中青年居多,老年人初次发病者少见,男女比例约1:2 临床上,根据排便特点和粪便的性状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混合型便秘型少见,以腹泻型为主,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肠易激综合征治疗方法有哪些?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肠易激综合征治疗方法有哪些(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

肠易激综合征治疗方法有哪些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而无器质性病变的常见功能性肠病。患者以中青年居多,老年人初次发病者少见,男女比例约1:2。 临床上,根据排便特点和粪便的性状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混合型。便秘型少见,以腹泻型为主。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和多种发病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1.胃肠动力学异常:结肠电生理研究显示,肠易激综合征以便秘、腹痛为主者3次/分钟的慢波频率明显增加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高幅收缩波明显增加。对各种生理性和非生理性刺激(如进食、肠腔扩张、肠内容物以及某些胃肠激素)的动力学反应过强,并呈反复发作过程。2.内脏感觉异常:直肠气囊充气试验表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充气疼痛阈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对胃肠道充盈扩张肠平滑肌收缩等生理现象敏感性增强,易产生腹胀腹痛。3.肠道感染治愈后其发病与感染的严重性及应用抗生素时间均有一定相关性。4.因胃肠道激素:某些胃肠道肽类激素如缩胆囊素等可能与肠易激综合征症状有关。5.精神心理障碍: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积分显著高于正常人,应激事件发生频率亦高于正常人,对应激反应更敏感和强烈。临床表现起病隐匿,症状反复发作或慢性迁延,病程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但全身健康状况却不受影响。精神、饮食等因素常诱使症状复发或加重。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腹痛或腹部不适、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的改变。 几乎所有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或腹部不适,部位不定,以下腹和左下腹多见,排便或排气后缓解。极少有睡眠中痛醒者。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常排便较急,粪便呈糊状或稀水样,一般每日3-5次左右,少数严重发作期可达十余次,可带有黏液,但无脓血。部分患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常有排便困难,粪便干结、量少,呈羊粪状或细杆状,表面可附黏液。常伴腹胀、排便不净感,部分患者同时有消化不良症状和失眠、焦虑、抑郁、头昏、头痛等精神症状。

一般无明显体征,可在相应部位有轻压痛,部分患者可触及腊肠样肠管,直肠指检可感到肛门痉挛、张力较高,可有触痛。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1.病程6个月以上且近3个月来持续存在腹部不适或腹痛,并伴有下列特点中至少2项:(1).症状在排便后改善:(2).症状发生伴随排便次数改变;(3).症状发生伴随粪便性状改变。

2.以下症状不是诊断所必备,但属常见症状,这些症状越多越支持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1)排便频率异常( 每天排便>3次或每周<3次);(2).粪便性状异常(块状/硬便或稀水样便); (3).粪便排出过程异常( 费力急迫感、排便不尽感);(4).黏液便;(5).胃肠胀气或腹部膨胀感。

3.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

鉴别诊断:腹痛为主者应与引起腹痛的疾病鉴别。腹泻为主者应与引起腹泻的疾病鉴别。其中要注意与常见的乳糖不耐受症鉴别。以便秘为主者应与引起便秘的疾病鉴别,其中功能性便秘及药物不良反应引起的便秘常见,应注意详细询问病史。

对于存在警报症状的患者不应轻易诊断肠易激综合征,这些警报症状包括体重下降、持续性腹泻、夜间腹泻、粪便中带血、顽固性腹胀、贫血、低热等,特别是40岁以上出现新发症状者要高度警惕器质性疾病。因及时行结肠镜检查,才能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方可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目的是消除患者顾虑,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治疗策略主要是积极寻找并去除促发因素和对症治疗,强调综合治疗和个体化的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详细询问病史以求发现促发因来,并设法予以去除。告知患者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并详细解释疾病的性质,以解除患者顾虑和提高对治疗的信心,是治疗最重要的一步。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上避免诱发症状的食物。高纤维食物有助改善便秘。对伴有失眠、焦患者可适当给予镇静药。

2. 药物对症治疗:

(1).解痉药:抗胆碱药物可作为缓解腹痛病的短期对症治疗。匹维溴胺为选择性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的钙通道阻滞剂,对腹痛亦有一定疗效,且不良反应少,用法为每次50mg,3 次日。

(2)止泻药:洛哌丁胺或地芬诺酸止泻效果好,适用于腹泻症状较重者,但不宜长期使用。轻症者宜使用吸附止泻药如蒙脱石、药用炭等。

(3).泻药:对便秘型患酌情使用泻药,使用作用温和的轻泻剂以减少不良反应和药物依赖性。常用的有渗透性轻泻剂如聚乙二醇、乳果糖或山梨醇,容积性泻药如甲基纤维素等也可选用。

(4).抗抑郁药:对腹痛症状重,上述治疗无效且精神症状明显者可试用。对不伴有明显精神症状者亦有一定疗效。 (5).肠道微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酪酸菌等制剂,可纠正肠道菌群失调,对腹泻、腹胀有一定疗效。 3.心理和行为疗法:症状严重而顽固,经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无效者应考虑予以心理行为治疗,包括心理治疗、认知疗法、催眠疗法和生物反馈疗法等。 预后肠易激综合征呈良性过程,症状可反复或间歇发作,影响生活质量,但一般不会严重影响全身情况。 预防与健康指导:功能性消化不良应注意保持精神愉快,特别在进食时不要生气、发怒或抑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疲劳,保持睡眠充足。饮食宜多样化、富含营养易于消化。进食宜按时定量,不宜过饱,细嚼慢咽,进食时不宜过热过冷。避免暴饮暴食,避免酗酒、吸烟,勿食过酸、高脂肪、辛辣或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可增强胃肠运动功能。尽量避免服用对胃黏膜有伤害的药物。

关注天天医学,了解更多健康知识,认为有用,点个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