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麦酱制作全过程(母亲做的小麦酱)

开门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在生活中酱虽然只是一种佐料,但它在一日三餐的菜肴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日常饮食离不开酱。特别是烧肉烧鱼,加点自家做的酱,不仅味道格外的鲜美,色相也更加好看。我们家一家人都喜欢吃辣椒酱,一年四季基本上都少不了一碗辣椒酱。因此母亲的酱做得非常多,记得小时候家里都是用小缸晒酱。

母亲做的小麦酱至今想起来,还满是诱人的回味。没有食欲的时候,挑点小麦酱加一点辣椒再加点香油,放在饭锅里蒸一下,闻到那满是酱香辣味的辣椒酱时,立马食欲大增。饭都要多吃一碗。特别是蔬菜青黄不接的时候,只要有一碗辣椒酱就可以糊弄一餐饭了。

农村小麦酱制作全过程(母亲做的小麦酱)(1)

梅天沃酱是每个农家主妇都明白的天机。之所以这个时节沃酱,一来是阴雨天不能干农活比较闲,二来空气中湿度大便于酱籽发酵。母亲总会选择阴雨连绵的日子煮酱籽。

煮酱籽有三种原料可选,黄豆,蚕豆和小麦都可以做酱。也有人用黄豆或者蚕豆做,母亲则更喜欢用小麦沃酱。她说小麦酱晒好了红郁郁的,不仅好看还很细腻,味道也不比蚕豆黄豆做的差。

小麦酱自然是用小麦煮熟了制作的,母亲煮小麦的时候,远远的就会闻到小麦的特殊清香味,母亲把这叫煮麦饭。麦饭煮好了我们小孩子都要吃个一碗半碗的,因它很香嚼在嘴里扣扣弹弹的,特别有嚼劲越嚼越有味。但这东西不能多吃,小麦是暖性的,淀粉含量高,吃下去也难消化。一旦谁吃多了,母亲立刻就说不能吃了,吃多了难消化。

农村小麦酱制作全过程(母亲做的小麦酱)(2)

麦饭煮好了要放在簸箕里晾凉,乘这机会母亲就会到处砍黄精,有时候也叫我们小孩子去砍。因黄精是清热解毒活血化淤的中药,它的身上有种植物特有浓郁香味。闻着就很舒服。人们常选择用黄精做麦饭的被子,让它在馨香暖和的温床上自然的发酵。也有不用黄精盖上的,用其它东西盖也可以。但那酱的味道一定没有黄精盖的好。

发酵好了的麦饭,一旦闻到了两种植物混合后的奇怪香味时,酱籽也就发酵好了。要趁大好的晴天把酱籽晒干。起码要晒个四五天才行。捏在手上灰一蹦,酱籽也就算晒好了。趁它身上还带有太阳的温度,赶紧用磨子磨。这时候磨比较脆也好磨些。

磨好了的酱粉就等着下酱了。下酱大都是双枪结束后,晴好干燥的天气才好。记得母亲下酱时是很庄重的,下酱的时候小孩子不能多说话。站在一边看没关系。只要不插嘴插舌的就行。其实很简单的,可母亲就如同做什么法事一样的讲究,至于这其中有什么深澳的秘密,母亲没有说,我们也不曾知道。

下酱其实就是把水烧开加适量的盐,然后等它彻底的凉了,一把一把的抓起酱粉撒下去,再用筷子和一和,就像搞糊一样的就行。刚下好的酱就像水里撒了灰,就是一缸灰水。一天天的晒一天天的由灰色变红黑色,由稀水变成稠糊状。直至晒到霜降前后,红郁郁硬嘟嘟的酱就算晒好了,这时候馋嘴的孩子会用手指在缸边掠一点放嘴里舔一舔,完了还说一句真有味。总是听母亲说酱要晒到霜降才好。至于这究竟是什么原理,我也无从知晓。

农村小麦酱制作全过程(母亲做的小麦酱)(3)

做酱最让我不明白的是,那煮熟了的香喷喷的麦饭,放在簸箕里几乎是变成了如尘土般的还散发着一种奇怪味道的灰粑,把他晒干了磨成粉,又加水晒便又变成了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佐料了。想想这食物的演变过程还真的是很奇妙。

母亲离世几十年了,很是怀念她老人家亲手制作的小麦酱。如今即便是农家会做酱的人不是很多了,现在吃的酱都是买来的。品种多得数都数不过来。大都是黄豆或者蚕豆酱。就是没有小麦酱。吃过不少地方出产的酱。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风味。味道都带有当地人的生活特征。习惯也许是从小养成的,我还是最喜欢我们老家安庆产的胡玉美蚕豆酱。至于母亲做的小麦酱只能在记忆里搜寻慢慢回味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