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大美女明星排名(民国十大美女明星的人生结局)

​1949年7月7日,张善琨的香港长城影业公司成立,请来十位女明星联合剪彩,照片中这些光彩照人、风姿绰约的明星依次是:王丹凤、白光、李丽华、周璇、胡蝶、陈云裳、陈娟娟、孙景璐、罗兰、龚秋霞。她们是当时影坛最优秀、最有影响力的女演员们,后来红透整个50年代。其中有三位电影皇后:胡蝶、周璇、陈云裳。十位女星在大陆解放后,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有的响应了祖国的呼唤,回到了内地,王丹凤、周璇、孙景璐就是北归之雁;有的则留在香港这块弹丸之地,李丽华、白光、龚秋霞、陈娟娟就属于后者,她们开创了另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在婚姻和爱情道路上,她们也有着幸福或不幸的天壤之别。

民国十大美女明星排名(民国十大美女明星的人生结局)(1)

王丹凤

上世纪40年代,在中国的电影发祥地上海,诞生了一位红遍大江南北的绝代佳人。她的青春倩影,是当时上海滩各类电影画刊争相刊登的“美人照”;她主演的每部电影都吸引着无数观众前来影院一睹芳容、票房收入直线飚升。这位绝代风华的著名影星,其内在的高贵与外表的姿容配合的和谐、完美的统一——她就是名如其人的王丹凤。

她是唯一一个参演大文豪巴金《家》、《春》、《秋》改编同名电影的女星;她是唯一一个应邀参加美国总统里根就职典礼的中国籍女星;她是唯一一个前往加拿大拜访客居异国他乡的昔日“电影皇后”蝴蝶的女星。

王丹凤一生感情顺利、家庭幸福,丈夫柳和清是著名摄影家、当年上海滩国华影业公司老板柳中亮的公子。王丹凤登上银幕后,质朴无华的表演征服了无数观众,同时也征服了柳公子。1951年元旦,一对佳人永结秦晋。此后,无论是王丹凤走红的日子,还是“文革”中受迫害被迫改行当缝纫工的痛苦时刻,柳和清一直是王丹凤的精神支柱。50多年风雨同舟,成为影坛佳话。....

上世纪80年代初,王丹凤与丈夫去香港定居。在香港铜锣湾,王丹凤开了一家素食餐馆“功德林”,首创了几百种素食配菜,从而扬名香港饮食界。如今的王丹凤已年过80,仍然体态轻盈、衣着入时。她有三个女儿,没有一个从事电影工作。离开了银幕的王丹凤,远离了往日的灿烂繁华,专心当她的素食店老板。在平凡的生活中,王丹凤始终保持着健康的身心,容颜里仍能看见往日的风采,神情里则多了一份平静的知足。

陈云裳

1995年,香港《电影双周刊》为纪念陈云裳从影60周年,出版了《一夜皇后——陈云裳传》一书,将陈云裳冠以“一夜皇后”之名。这个名字有双重含义,一是因为陈云裳曾经主演过一部名为《一夜皇后》的古装影片;二是因为她在“电影王国”里,曾经有过“一夜之间,成为皇后”的经历。

陈云裳原名陈民强,1921年出生在香港,父亲由于爱国心切,为女儿取名民强,小名阿民。陈云裳上学后,由于爱好文艺被素社主持人易剑泉所赏识,收为艺徒。易剑泉想起李白的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于是为她的得意门生起了艺名“陈云裳”。1935年,陈云裳应香港导演苏怡的邀请到香港拍电影。14岁的陈云裳到达香港后,在短短4年的时间里,连续拍摄了20多部粤语影片,成为影坛红星。

1939年抗日期间,陈云裳赴上海主演了《木兰从军》,轰动了上海这座“孤岛”。她扮演的花木兰,从初为少女时的活泼可爱,到决心替父从军时的正义,直至一身戎装的英俊刚强,充分显示了她的表演才能,受到舆论界和观众的热烈欢迎。

接着她又拍了《云裳仙子》,从此走红港沪两地,被誉为“南国美人”。1940年,上海发行量最大的电影杂志《青春电影》,举办“1939年度影迷心爱的影星选举”。选举结果,陈云裳以最多票当选,由此夺得了“中国电影皇后”的桂冠。

陈云裳有着独特的传统婚姻观念,她说:“一个人不可能所有东西都要的,既要事业,亦要家庭。过了一个阶段便要去另一个;做了人家的老婆,便要扮演好老婆的角色。做任何事都应该这样。所以拍戏的时候我亦会做到最好,虽然当时许多人捧我捧得很厉害,常说我是第一,不过我已经想,将来结婚后会转做第二,一辈子跟着他,在我的观念里,婚姻是天长地久的一回事,要找一个可委托终身的男人。”

陈云裳在影艺事业到达颠峰时遇到了如意郎君汤于翰博士——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医学家。汤于翰:1913年出生,30年代从上海医学院毕业后进比利时鲁汶大学,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40年代前往英国深造及行医,因在防治癌症与心血管疾病方面有突出贡献,被选为伦敦皇家内科医学院院士和爱丁堡皇家内科医学院院士,成为最早获此殊荣的中国人之一。1951年到香港,先后获比利时国王利奥博勋令骑士和法国国家荣誉兵团骑士等荣誉;1998年被授予宁波荣誉市民称号。

1943年,陈云裳和汤于翰在上海法国总会(今花园饭店)举行婚礼,新郎新娘都是初恋,到会宾客如云,盛况空前,成为当年上海滩的特大新闻。

陈云裳婚后与夫定居香港,从此退出影坛,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漫长的婚姻生活,感情益发深厚,恩爱如初,生活充实,营造了一个世人钦羡的幸福家庭。

陈云裳晚年与丈夫、儿女的全家福。两个女儿完全遗传了母亲的美丽,小女儿长的更是颇似大S徐熙媛。

周璇

一代歌后“周璇”的名字可以说是国语流行曲史上一个金字招牌,号称“金嗓子”,她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一副名副其实的好歌喉,不仅音色细嫩、音质甜美,而且吐字清晰,经过麦克风传将出来更是委婉动人,加上电影明星的身份和曲折凄凉的身世,因此深受大众的青睐与关心!

周璇虽然成名于解放前,但在群星闪耀的50年代,周璇仍是独一无二的巨星,地位无人可及。遗憾的是,1957年周璇在拍戏时旧病复发,被送入精神病医院。最后,在痛苦挣扎中因脑炎而离开了人世,年仅39岁。

在一个明星不断涌现又不断被遗忘的时代,离开这个世界已近半个世纪的周璇一直没有被遗忘,人们无法忘怀她在银幕上无邪而甜美的面孔,还有她天籁般的歌声;她顽皮的表情、甜美的笑容,中国电影界似乎还无第二人可比。

周璇的初恋和结婚对象是严华。严华是著名的“明月歌舞团”的男台柱,因唱《桃花江》一曲,被歌迷誉为“桃花王子”。他教她普通话,关心她爱护她;在她眼里,他如父如兄。但同许多女人的初次恋爱一样,美好地开始,无奈地结束。周璇的第一次婚姻以她断然出走而宣告结束。两个人在1940年正式签字离婚。严华离婚后又与潘凤鹃结婚,常来西湖小住,买下了金沙港的一幢花园住宅,并给这所西湖别业取名为“迎凤楼”。

周璇的第二段比较公开的恋情是她同绸布商人朱怀德的同居。有一种说法是朱怀德以甜言蜜语欺骗了她,骗取了她的感情和部分财产。在她怀着身孕回到上海时,不承认她怀着的孩子出自他。这段感情以周璇登报声明结束同居关系而告终。

在周璇的一生中,似乎没有一个男人扮演过合格丈夫的角色。我们能知道的事实是,周璇在开始每一段感情的时节,已经是独立的职业女性,有钱有名也有美丽,她有充分的权利选择自己的爱情。被爱也好,被欺骗也罢,一定有一个瞬间、一个阶段,她是满足的、欢喜的、开心的。

王人美

有“野玫瑰”之称王人美生来艳丽而娇美。她父亲原来是浏阳一中的教员,毛爷爷也曾经是他的学生。1956年毛接见电影家协会成员时,还问王人美:“细妹儿(湖南话,最小的妹妹),你还记得我吗?我在你家避过难呢。”1935年由王人美主演的影片《渔光曲》曾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这是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

王人美的第一任丈夫是金焰。他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滩有名的电影皇帝,出身在韩国的首尔。父亲因参加朝鲜民族独立运动而受通缉,于1921年举家迁至中国,定居通化并加入中国国籍。王人美和金焰之间的结合是当年上海滩的一段佳话。二人结婚时,他们一个二十岁,一个二十四岁。从热恋到新婚后的好几年,他们的柔情蜜意是可以想像的。王人美的回忆录里面就有十多张他们甜蜜生活的照片。但在11年后,也就是1945年,他们非常友好地分手了。

金焰后来和秦怡结婚,而王人美孤身十年后才走入第二段婚姻。王人美离婚后从来没有说过金焰一句不好,心底里还是很爱他的。到了晚年回忆起以前的事情还是对金焰念念不忘,也许是因为年轻时的第一次恋爱,留在心里的是苦涩却依然美好的记忆。

王人美的第二任丈夫是大漫画家叶浅予。王人美也不是叶浅予的第一任妻子,在她之前,叶浅予已经有过三个妻子。叶浅予和人美的婚姻是朋友们有意撮合的,因此他们之间的开始比较仓促。但婚后二人相敬如宾,过了几年的平静日子。因为一次意外脑出血,王人美成为植物人,后于1987年去世。叶浅予没能去见她最后一面。1995年,叶浅予去世前,才说王人美追悼会时他突发心脏病也进了医院,医生不让他离开,他站在窗口对着八宝山的方向站了半天……

秦怡

秦怡天生丽质,两只大眼睛特别吸引人。在抗战时期她与白杨、舒绣文、张瑞芳一起被称为抗战大后方的重庆影剧舞台上的“四大名旦”。

建国后,秦怡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演员剧团副团长,曾在《女篮五号》、《铁道游击队》、《林则徐》、《青春之歌》、《雷雨》、《海外赤子》等影片中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女篮五号》中扮演的林洁及《青春之歌》中扮演的林道静,让她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电影明星。

正当她在舞台上崭露头角,却遭遇了一场不幸婚姻。秦怡说,结婚第二天晚上,丈夫陈天国就喝醉酒了,还拿雨伞打她。陈天国话剧演得很好,但他整天醉酒,从早喝到晚,永远是个醉人,根本无法共同生活。图为陈天国与黎莉莉共同主演的《塞上风云》海报。

秦怡在金焰与王人美离婚后,走入了金焰的生活。秦怡在念书时就是金焰的影迷,仰慕之心很快使两人堕入爱河。金秦二人的婚礼非常体面的,赴宴的都是名流,证婚人则是大名鼎鼎的郭沫若。二人婚后有过一段甜蜜的生活,生了个儿子金捷为家庭增添了温馨气氛。后来金焰因事业陷入低谷长期酗酒导致胃出血。当秦怡在摄影棚里拍电影《雷雨》时,金焰的病危通知送到了她手中。还未来得及卸妆的她直奔医院,弥留之际的金焰已瘦成一把骨头。秦怡力尽妻子的责任,精心护理金焰,“电影皇帝”只能双眼似睁似闭地凝视妻子,泪水沿着眼角渗出,最终离开了人间。

黎莉莉

黎莉莉1915年生于北京,原名钱蓁蓁。其父钱壮飞是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1927年,她移居上海,父亲送她进黎锦晖主办的中华歌舞团学习歌舞。她随团曾到过南洋一带演出,由于她表演出色,与王人美、胡蝶被称为歌舞三杰。黎锦晖也十分喜爱她,认她为干女儿,改姓黎。

1939年,黎莉莉由重庆去了香港,参加了香港大地影业公司由蔡楚生导演的《孤岛天堂》的拍摄,这部影片公映后,极为轰动。1940年,她回到重庆,在“中制”主演了《塞上风云》,她在片中的表演获得好评。解放后,她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当演员,参加了《智取华山》的拍摄,1955年她进入北京电影学院专修班学习,后留校任教,成为表演系教授。

黎莉莉的第一位爱人是中国电影制片厂的厂长罗静予,他是搞胶片的,他们的婚姻始于上世纪30年代。1938年,黎莉莉与罗静予步入婚姻殿堂,夫妻二人曾合作了影片《天堂孤岛》,黎莉莉出演的流亡歌女形象至今仍是中国电影银幕上的经典。建国时期,他们一同前往欧洲考察电影技术,生活中二人既是夫妻同时又是事业上的伙伴。不幸的是,罗静予在文革中自杀。 1970年,罗静予不堪忍受人们疯狂的批斗和侮辱,选择了自杀。

直到8年后,黎莉莉也已经步入老年了,这时候的黎莉莉结识了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艾中信。艾中信当初婚姻是家长包办,原来的妻子是上海郊县的农民,解放后当了生产队的妇女队长。艾先生年轻时是黎老师的影迷,他看过莉莉主演的《体育皇后》、《大路》等许多影片。经过相当长时间,他们彼此了解了脾气秉性、家庭状况,一切比较融洽后,决定共度夕阳,此时他俩都是63岁。2003年12月28日,艾中信因病去世。黎莉莉:回忆这个老伴儿,就这么好一个人就自个儿走了,但是我一想,谁都要走这条路,所以也就安心地,与其他受罪,那不如这个走了算了,但是又想他。夜里头睡不着觉,也是老想他。就在我的亲人里头,跟他的关系最密切,最好,他这人特好。图中左起:萧淑芳、黎莉莉、吴作人、艾中信、房阑凝。

上官云珠

上官云珠,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中国影协会员,上海影协常务理事。民国29年(1940年)考入华光戏剧学校习话剧,继人新华影业公司演员训练班学习,改用艺名上官云珠(当时的著名导演卜万苍为其取的艺名)。民国30年(1941年)开始演艺生涯,首演话剧《雷雨》(饰丫鬟四凤)获得成功,后进入电影行业,主演的代表作有《天堂春梦》、《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丽人行》、《希望在人间》、《乌鸦与麻雀》、《香飘万里》、《枯木逢春》、《血碑》、《早春二月》、《舞台姐妹》等。1952年,在全国第一届优秀电影评比中,《乌鸦与麻雀》获金质奖,受到毛、周的亲切接。“文化大**”期间遭到迫害,因不堪忍受折磨于1968年11月23日凌晨3时跳楼自杀。

1936年前后,上官云珠到苏州读书,她大哥的一位同学张太炎正在那里教美术。张太炎对这位比自已小九岁的同学妹妹非常爱慕,照顾有加。上官云珠很快怀孕。他们只好结婚。不久,17岁的上官云珠生下了儿子张其坚。被迫中断学业,回张家做了富家的儿媳妇。1937年抗战爆发,上官云珠随张家逃难到上海。1940年,上官云珠与反对自已演戏的丈夫张大炎的矛盾越来越大,二人便离婚,张大炎带着儿子张其坚回老家去了。上官云珠的第一次婚姻,也即与第一个男人的关系就这样结束了。

1942年,上官云珠加入“天地剧社”,在这里她认识了第二个丈夫姚克。姚克也是苏州人,耶鲁大学毕业,30年代上海文坛的才子,曾与鲁迅先生来往密切。1944年8月,上官云珠生下了她与姚克的女儿姚姚。正当上官云珠在天津,济南,青岛等地演出时,姚克在上海爱上了一个富家女。上官云珠闻讯后,便与姚克离婚。不满两岁的姚姚就跟了母亲上官云珠。

在与姚克分手后,上官云珠与同为演员的蓝马开始了一段感情生活。这是她生命中的第三个男人。可惜,他们没有结果,最后还是分手了。

1951年,上官云珠与程述尧结婚。这是她的第三任丈夫,第四个男人。程述尧毕业于燕京大学,与黄宗江,孙道临是同学。他曾组建南北剧社,自已担任社长,丁力、黄宗江、孙道临、卫禹平、于是之、黄宗英等都是剧社成员。程述尧1946年与黄宗英结婚。后来黄宗英认识并追求赵丹,便和程述尧离婚。上官云珠与程述尧结婚后,生有一子韦然。1952年,全国开展“三反”运动,程述尧被诬有经济问题。上官云珠便和程述尧离婚。儿子韦然判给程述尧抚养。

离婚后,上官云珠很快和导演贺路发生了最后一段感情。这是上官云珠生命中的第五位男人。据韦然后忆:“他们之间并没有结婚。这是一段不被祝福的感情,母亲也很快就后悔,但那时已经进入到50年代,组织上也不允许它再闹出更多的风风雨雨。”

白光:一代妖姬

白光被人们称为“一代妖姬”,中国早期电影著名女演员、歌星。40年代上海歌坛的五大歌后(周璇,白光,李香兰,吴莺音,张露)之一。1953年,白光赴日本经商,在东京银座区开设一间夜总会,门庭若市,生意兴隆。后来又回到香港,淡出影坛。。。。

说白光大家可能陌生,但她儿子大家都知道,杜德伟哈。

白光的第一任丈夫是江文彬,在北大当音乐教授,后来搞师生恋,白光和他离婚。这个婚姻维持很短,后来白光发奋学习,考取庚子赔款奖学金,赴日本东京女子大学艺术系学习声乐。

白光之后的感情世界也是跌宕起伏,曲折多变,有过各式各样的“罗曼史”,引起过媒体的说三道四。最后一位丈夫是颜良龙。颜良龙的父亲是白光的影迷,他比白光要年轻近20岁,对白光呵护备至。颜良龙在吉隆坡经商,他和白光生活在一起超过30年的历史。白光逝世多年,她的痴情丈夫每个月风雨不改,手持白光最爱的红玫瑰,从安邦驱车至富贵山庄,陪伴爱妻赏月谈心

白光的琴墓在马来西亚士毛月富贵山庄。她的坟墓很特别,一直播放着她的歌声。拾级而上,可以看到一排黑白相间的琴键,上面镌刻着《如果没有你》的五线谱的一段歌。墓志铭由她的夫君亲自撰写。内容节录如下:“生于一九二一年的歌影双星白光,走过动荡与繁华的岁月,从大时代的北平到今天的吉隆坡。白光为人至直,够风度、够帅、够豪放、够勇敢,是位传奇女子。白光在歌坛辉煌的成就比在影坛的成就更大,虎留皮,人留名,白光一直没有枉费此生,其愿已满。白光一九三七年赴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日本大学音乐系,一九四二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电影工作。《桃李争春》一片奠定了她的电影生涯,她天生丽质,貌美妙乐,艳光四射,魅力迫人。她以炉火纯青之演技与独特美妙之歌声风靡了无数的影迷和歌迷。一九五零年,战后的白光返香港分别担任电影制片、编剧、导演和女主角,赢得‘一代妖姬’、‘绝代尤物’之名,被冠为‘中国艺坛之光’……我们决定再续前缘,生生永远相亲相爱。—夫颜良龙立”。颜良龙早在白光去世的那一年,即在爱妻坟墓旁为自己买下先基,以便日后可以和爱人“长相厮守”。颜良龙形容,他与爱妻白光之间的爱情没有轰轰烈烈,只算是平平淡淡的细水长流。

李丽华

李丽华,原籍河北,1924年出生于上海。现定居美国的李丽华,一生共主演了140多部影片,这位时常被同时代影迷提起的高产女星,是中国影坛上一颗自始至终散发着耀眼光芒的明星。有影坛长青树之称。

1954年创办丽华影片公 司,拍摄《一鸣惊人》等影片。1957 年与严俊合组金龙影片公司,摄制《游龙戏凤》等影片。李丽华戏路很宽,能胜任各种角色,60年代她在邵氏主演《杨贵妃》,从此成为古装片的宠儿。随后《故都春梦》和《万古流芳》等片,更是多次创下票房的最高纪录,她的薪酬曾高达一部影片制作成本的三分之二。李丽华还是中国电影明星打入美国好莱坞和世界影坛的第一人。1958年李丽华应邀前往好莱坞与著名影星维克多.麦丘一起拍摄《飞虎娇娃》,但因拒绝同男主角拍接吻戏遂返港发展。一九八三年息影,移居美国。

李丽华的第一次婚姻是其母作的主,因为她妈妈据说是认钱不认人的主,所以就嫁了一个富家子弟张善绪,在青岛结婚,生了一个女儿。后来李丽华转往香港发展,张在大陆,两人各据一方,只好离婚。1956年与影帝严俊结婚(严俊是红星周璇前夫严华的侄子,红星林黛因严俊移情李丽华而自杀),事业爱情双丰收,生了一个女儿。两人共组电影公司,因同一影片分获影后影帝桂冠。后双双移居美国,作生意也是夫唱夫随。八十年代严俊心脏病去世。

之后,李丽华又与年轻时就一直心仪她的一上海富有业主结婚,第三次婚姻也很恩爱,丈夫以九十多高龄去世。李丽华八十年代回过大陆,和张善绪见过一面。

胡蝶

胡蝶(1908—1989),祖先是宋代的南雄珠玑巷移民,胡蝶1908年生于上海。1928年入明星影片公司,曾主演《白云塔》、《火烧红莲寺》、《啼笑因缘》、《空谷兰》等影片。八一三事变后去香港,主演《胭脂泪》、《绝代佳人》等影片。1967年息影,定居加拿大。

胡蝶与第一个未婚夫林雪怀于1931年底正式与胡蝶解除婚约后,林雪怀即关闭了设在上海新新公司附近的照相馆,携盘店所得资金赴苏州,在观前街开设照相馆,并与姑苏姑娘王佩贞结婚,生有一女。但法庭认定的林雪怀所欠胡蝶的债务一直未还,胡蝶乃请求法庭强制执行,林雪怀的照相馆遂被查封。林雪怀忧郁成疾,患颧骨癌,终告不治,于1935年4月11日去世。

1935年深秋,正当《劫后桃花》一片拍得热火朝天的时候,胡蝶和潘有声突然决定将于近期举行婚礼。胡蝶与潘有声的恋情,早在两三年前就已公之于众了。自打胡蝶欧游归国在江海关码头由潘有声亲手挽着接下船来,在所有的归国后的应酬中,两人几乎形影不离,较之胡蝶出国前,两人关系又要密切了许多。潘有声先在礼和洋行,后来到德兴洋行任总经理。他的经营以纸为大宗,也经营其他货物。他善做生意,也长于交际,比如前良友总经理伍联德,中华日报总经理林柏生等都和潘有声做过纸的交易,同时也是他的好友。在经过了爱情与事业的双重考验后,这时恋人终于决定走上婚姻的圣坛。

原本,两人打算从欧洲回来就举行婚礼,但终因种种原因,婚事一拖再拖。直到1935年,胡蝶的父亲身患癌症,将不久于人世时,胡蝶为了让父亲了无牵挂,在这一年的初冬与潘有声举行了婚礼。婚礼的吉日就定在这一年11月23日上午11时,在九江路江西路口的圣三一堂(红教堂)。新郎新娘的结婚礼服是向南京路上最有名的鸿翔服装公司定制的。在欢乐的《婚礼进行曲》中,胡蝶的父亲挽着胡蝶的臂膀,缓缓步向台前。牧师庄重地宣布了“潘有声和胡蝶从此结为夫妻”时,观礼的来宾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明星公司的同仁们则齐声唱起了新创作的《胡蝶新婚歌》。

胡蝶的气质华贵脱俗,表演上温良敦厚,一度被观众评为“电影皇后”。胡蝶与潘有声结婚后,国民党的军统特务头子戴笠利用权势霸占了胡蝶。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戴笠准备与胡蝶正式结婚,嘱咐胡蝶飞往上海,先与潘有声办理离婚手续。潘有声迫于权势,同意与胡蝶解除婚姻关系。胡蝶掉着眼泪对丈夫说:“姓戴的只能霸占我的身体,却霸占不了我的心。有声,我的心永远属于你。”正在这个节骨眼上,戴笠因飞机失事摔死于南京近郊。潘有声接纳了逃离虎口的妻子,带着她离开上海到香港去了,幸福终老。

王汉伦

王汉伦(1903-1978)江苏苏州人,原名彭剑青。1922年入明星影片公司影戏校学习。次年主演明星公司首部故事片《孤儿救祖记》而知名。1924年又主演《玉梨魂》、《苦儿弱女》和《弃妇》。1929年在上海自组汉伦影片公司,主演《女伶复仇记》。次年告别影坛,在沪开办汉伦美容院。抗日战争时期,因拒绝与日军合作拍片,美容院遭关闭,生活潦倒。建国后加入上海电影制片厂,在《鲁班的故事》等影片中出演角色。

王汉伦16岁那年,由兄嫂做主嫁给东北本溪煤矿一个姓张的督办做妻子。这个煤矿是中日合营的。后来,丈夫又到上海一家日商洋行当买办,王汉伦也同来上海。不久,她又发现丈夫协同日本人购买中国的土地,于是婉言相劝,说这是卖国行为;丈夫发火了,动手殴打王汉伦。王汉伦毅然离开了他。1933年秋,王汉伦赴杭州和一“风雅文士”王季欢结婚于天然饭店,并邀请著名律师章士钊证婚,但不久又离异。1934年的《电声周刊》上曾刊登过王汉伦的自述:“一进王家,始知季欢为一酒疯子,喜怒无常,动止莫测,侬若出外,则令人骑自行车监视,如此生活直类地狱。”经历了两次婚姻的失败之后,王汉伦再也没有结婚,四十多年孑然一身,直到去世。

龚秋霞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走红的影歌明星,她的歌喉甜润婉转,有“银嗓子”的美誉。当时的“金嗓子”是周璇,她俩名列“上海十大歌星”的前两位,并率先在电影中自演自唱,开创了影歌风气的先河。龚秋霞演技出众,在银幕上塑造过多种类型的女性,尤以扮演贤妻良母著称。她一生参加拍摄过90多部影片,是位卓有成就的著名影歌明星。

龚秋霞

1942年,龚秋霞参加新潮歌舞影片《蔷薇处处开》的第二女主角,还在幕后为女主角李红代唱插曲《蔷薇处处开》。娓娓动听,充满青春气息。由于龚秋霞唱的《秋水伊人》、《蔷薇处处开》两首歌好评如潮,传唱街头巷尾,很快成了新潮经典歌曲之一。至今仍在上海、香港、台湾等地播唱,歌声勾起了老人们怀旧情怀和美好的回忆。

1945年5月,龚秋霞和芭蕾舞演员胡蓉蓉(龚秋霞的小姑)在上海兰心大戏院联决举行过一次歌唱舞蹈音乐会。龚秋霞三次出场,先后演唱了《思乡曲》、《秋水伊人》、《恨不相逢未嫁时》、《春风野草》、《蔷薇处处开》、《何处不相逢》、《莫望今宵》、《不变的心》、《是梦是真》、和《牧歌》十首歌曲,这可说是龚秋霞对自己歌曲的一次回顾。在当时《新影坛》杂志刊登的《龚秋霞访问记》中,记者问:“这许多年来,你所唱的歌曲为数也颇为可观了,不知道有几支自己认为是满意的?”龚秋霞回答:“说到满意,实在是没有一支自己认为是满意的,要说有的话,《秋水伊人》(贺绿汀作曲)、《思乡曲》(张昊作曲)、《莫望今宵》(黄贻钧作曲)等几支歌。”1948年,龚秋霞在上海和白光主演,由吴村编导的歌唱影片《柳浪闻莺》,片中有15首插曲,都是由当时歌坛作曲大师作曲,还邀请了名家和歌星加盟,盛况空前。龚秋霞在影片中唱了7首歌,其中和白光合唱了3首。这几首歌达到了龚秋霞步入歌坛以来的最高水平。观众反映说:“看一次《柳浪闻莺》能听到大明星龚秋霞唱7首歌,过足了歌瘾。”

1935年,胡心灵(后为龚秋霞的丈夫)从日本回国,加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1936年,胡心灵编导第一部影片《父母子女》,龚秋霞被邀请担纲该片的主角,参加演出的还有胡蓉蓉、闵翠英、吴茵等人,龚秋霞在影片中形象清纯秀美,十分可爱,初露才华。抗战胜利后,龚秋霞随丈夫胡心灵去香港定居,但她仍往返于沪、港两地拍片。

于蓝

她是《烈火中永生》中的“江姐”;她是《龙须沟》中的“程娘子”;上世纪60年代,她被评为“中国电影22大明星”之一;她质朴、细腻的表演风格使她屡获殊荣。她就是我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于蓝,以“江姐”形象成为新中国电影画廊中的一代经典人物形象。

于蓝15岁时第一次见到未来的丈夫田方,是在影片《壮志凌云》中。1938年,田方和于蓝先后投奔延安参加**,老演员熊塞声给二人牵了线。1940年冬,两人在延安结婚了(这是田方的第二次婚姻)。1949年10月,北平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前身)成立,田方任该厂厂长,从此离开大银幕。田方和于蓝的第三个儿子是著名导演田壮壮。

田方和于蓝在《**家庭》合作出演,但田方在片中只是一个配角,男主角是孙道临饰演的江梅清。

吕恩

在姹紫嫣红的百花园中,花儿们昂首枝头,绚丽夺目,衬映她们的绿叶则默默低垂,鲜有人关注。吕恩说,在中国当代剧坛上,“我是绿叶。”这是事实,更是自谦。其实,每枚绿叶都有她自己的故事,有的甚至比“红花”更丰富、更精彩。从演《清宫外史》的瑾妃起步,吕恩演过花枝招展的交际花,演过又老又丑的妓女。别人认为演这些角色有损个人形象,吕恩不管这些,她认为有兴趣的就演。

解放后话剧《雷雨》中的繁漪、《伊索》中的梅丽达、《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中的巫婆马聂法等鲜活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评论家说“她的戏的特点是没有戏的痕迹”,足见功夫之深。由于“文革”中常在太阳下暴晒,1973年吕恩得了“红斑狼疮”。治愈后,吕恩便告别了舞台。在话剧《雷雨》中饰繁漪,1954年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演出五四以来的优秀话剧。

吕恩与音乐家张定和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张定和曾任江安戏剧专科学校教员、中央广播电台作曲、北平师范大学副教授。建国后,历任中央戏剧学院教师,中央实验歌剧院、中央歌剧舞剧院作曲。张定和的父亲是蔡元培的朋友,张家四姐妹全是名媛:三姐张兆和,是著名作家沈从文的夫人.二姐张允和的丈夫是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张定和先生在重庆时曾与著名剧作家吴祖光合作,为其戏剧谱曲,并受其委托给吴祖强上作曲课.后来,吴祖强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只提两位对我影响最大的老师,一位是张定和,一位是盛家伦。而吴祖光恰恰成了吕恩的第二任丈夫

1938年吕恩就读国立剧专,吴祖光是校长俞上沅的秘书,兼教国语。吴祖光好请客,一次叫上了学生吕恩。17岁的吕恩不解,事后问“吴先生,你怎么也请我?”吴说:“我喜欢你呀!”吕恩当时也没认真,直至结伴到成都演出吴祖光的《牛郎织女》后“才慢慢好上的。”有段时日,吴祖光给吕恩和秦怡同时写信,称吕恩是“傻女孩”,称秦怡是“美女孩”。吕恩知道了,也不嫉妒。吴祖光对人说:“要是吕恩嫉妒,她就有爱我的意思了。”吴祖光还教吕恩记日记,纠正吕恩的发音……日久生情,两人便生活在一起了,但谁都没提正式结婚的事。1944年3月,吕恩回老家常熟探亲,发生一个插曲:故乡的一位已定亲的表兄对吕恩有点“意思”,外界又有传闻。母亲警告吕恩:不能和表兄好,否则要出人命。正在这时,吴祖光到常熟来了,与吕恩母亲作了一晚交谈,母亲对吴很满意,对吕恩说:“这人对你不错,他又有学问,你们就结婚吧。”吕恩觉得突然,后又想,女孩子大了,老被人追来追去,也不是个事,不如成家后专心搞事业。1944年3月,吴、吕在上海举办婚礼,由冯亦代、丁聪操办。夏衍和叶圣陶是证婚人。他们共同生活了6年,1950年友好分手,主要原因是两人性格差异大,生活习惯、爱好也不同。1949年在香港拍《虾球传》时,他们便决定分手了。她与吴祖光共同生活的6年,是吴祖光创作高峰的6年,最出成果的6年。

他们的友好分手,文明又理性,浪漫又温馨。1949年吴祖光由港回大陆时,经济情况窘得很(编剧收入不如演员拿固定月薪),他们把房子抵押掉,得几千块,吕恩全给了吴祖光。吕恩考虑吴祖光当导演,将来拍戏采景需要照相机,就花几千元买了部莱卡照相机送他作纪念(在当时,那部莱卡照相机可买辆小汽车!),光睡衣就买了十二套。吕恩认为吴、新很般配,新凤霞崇拜吴祖光,吴祖光也体贴新凤霞。她为他们祝福。

第三个丈夫是飞行员胡业祥,是胡蝶的堂弟。胡业祥在美国学的是空军,跟飞虎队在一起打日本,后来日本人打败,国共打仗,国民党打败了,他们是国民党的起义飞行员。两人育有一子胡其鸣,在美国从事影剧业,颇有成就。胡业祥于1998年去世。

新凤霞

评剧花魁新凤霞,七岁随杨金香学习京剧,十三岁拜王仙舫,邓砚臣,张福堂等学习评剧,十五岁任主演,这一时期新凤霞主演了《乌龙院》、《女侠红蝴蝶》、《可怜的秋香》、《双婚配》、《三笑点秋香》等剧目,在天津、上海、济南、秦皇岛等地获得好评。1949年解放后,新凤霞成立了北京首都实验评剧团,1951年调入军委总政文工团评剧团任主演,后调入中国评剧院。建国后,历任北京成京凤鸣评剧团团长,首都实验评剧团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评剧团团长,中国评剧团和中国评剧院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文联理事,北京市青联常委。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她是齐白石的徒弟和义女,深得老人真传。

一个是愤世嫉俗、仗义执言了一辈子的大才子;一个是惊才绝色的评剧名家加著作等身的作家。两人相濡以沫了一生,连死亡日期都挑同一天,真正的美丽,真正的凄惨,两人的故事比他们在台上演的,台下写的都更加动人更加真挚。这就是新凤霞与吴祖光传奇的“霞光之恋”。

吴祖光和新凤霞是老舍先生介绍认识的,但当时很多人不看好他们的爱情。有人说:吴祖光娶新凤霞是要挑重担子,新凤霞有一大家人,父母、弟弟、妹妹七八口,都要靠新凤霞养活,新凤霞不识字,父母也都是文盲,吴祖光闯进这个家,可是自找麻烦。也有人说:吴祖光是从香港来的,必然是生活浪漫,惯于花天酒地,玩弄女人,道德败坏,看上了新凤霞这个美人,好一阵便会扔掉了。但老舍、夏衍、洪深、欧阳予倩、赵树理等都非常支持他们的婚姻。

正当他们满怀喜悦,想要这样永远的生活下去的时候,一场反右运动如同一场飓风迅速地席卷了整个中国,灾难毫不留情地降临在吴祖光、新凤霞美满的家庭中。1957年,吴祖光被定成右派,发配到北大荒去接受劳动改造,一对恩爱的夫妻就要被迫分离。愁云笼罩着这个普通的家庭。吴祖光走后,照料孩子,操持家务都落在了新凤霞一个人的身上,但她却毫无怨言。除了生活上的困难,新凤霞还承受了各方面的压力。“组织上”先后派人对新凤霞进行游说、要她断绝与吴祖光的夫妻关系。面对着这种处境和压力,朋友们都为新凤霞担心。便劝说她听从组织的安排,和老吴离婚。新凤霞都婉言拒绝了。“文革”结束后,风华正茂的新凤霞却再也不能登上心爱的舞台表演了,这对于视艺术如生命的她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她并没有沉沦,也没有绝望。在吴祖光的悉心照顾下,新凤霞以残废之躯,写出了四百万字,画了几千幅齐白石老人风格的水墨画,每幅上吴祖光都为她题了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