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蛇字的演变过程的研究报告 巴字真的是蛇吗

作者:万庆涛 王鸿杰

  巴字,根据巴字的小篆字形,《说文解字》认为是象形字,本义是蛇,“虫也,或曰食象蛇。象形。”

关于蛇字的演变过程的研究报告 巴字真的是蛇吗(1)

巴字演变(《汉典》)

  果真如此吗?我们从巴字甲骨文字形来一看究竟。巴字甲骨文字形,是一个人的侧面像,双腿弯曲,双手手指乍开成用力抓握的样子。造这个字的人一定是看到了人在爬树的样子,就画出来这样一个符号。人在爬树的时候,腿要弯曲,脚要登树,肚子紧贴在树上,双手抱着树干。

关于蛇字的演变过程的研究报告 巴字真的是蛇吗(2)

巴字甲骨文字形

  古文字学家曹定云在《认为,巴字甲骨文字形是孕妇护着肚子,特别是合2431和合15114甲骨文字形有肚子。还举例说,他湖南衡山老家乡下把女人怀孕叫巴肚。这并不能说明是孕妇,只是用了巴字的引申义,主体下部或附着在主体的东西称为巴。如,尾巴,嘴巴,下巴,巴掌,脚巴丫子。胎儿在母体孕育,但胎儿明显不是母体的主体,而且足月之后就会离开母体。巴肚的意思是,胎儿只是附着在肚子里的东西。

  巴字还没有发现西周、春秋金文,也没有战国简书,直接就到了秦小篆。秦小篆的巴字字形与甲骨文字形完全不同,从人变成了一条蛇抬着头的样子。汉隶变得方正,最后楷书就写作巴。巴蛇吞象的巴蛇,实际上是蟒蛇。《山海经》所说的“巴蛇食象”或并不是假的。人们在非洲见到蟒蛇吞食狮子,那么蟒蛇也有可能吞食小象。

关于蛇字的演变过程的研究报告 巴字真的是蛇吗(3)

蟒蛇吞象的想象图(网络图片)

  巴字的秦小篆字形造字原理,与甲骨文字形相同,都是会意字,会意紧贴,依附。只不过,所用的实物有所不同,甲骨文字形是用人爬树的样子来会意,秦小篆字形是用蛇爬树的样子来会意。

关于蛇字的演变过程的研究报告 巴字真的是蛇吗(4)

巴字演变(《国学大师》)

  甲骨文一个人手脚并用攀爬的样子,省略了攀爬的东西,表示手脚紧紧巾在攀爬的物体上。而秦小篆的蛇形表示象蛇那样紧贴在物体上。巴字,会意攀爬。

关于蛇字的演变过程的研究报告 巴字真的是蛇吗(5)

巴字从人攀爬改变为巴攀爬

  由于人手脚并用这个甲骨文字形,难以直观地表示攀爬的本义。或者说,离开创造这个巴字的地方,人们就不好理解甲骨文字形所表达的意思,因此,至少到战国时期,人们就用常见的蛇在树上的样子来表示攀爬的本义,废弃了甲骨文字形,导致这一字形没能传承下来。

  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与人类社会生活发生转变有关,也就是与人类从采集狩猎转向原始农业有关。采集狩猎阶段,人们靠天吃饭,靠上树采摘野果和在野地捕猎小动物充饥,所以,爬树摘果是一种常见的事情。而当进入原始农业之后,人们开荒种地,种粮吃饭,很少再爬树采摘野果,更常见到蛇在树上。就这样,以蛇在树上的字形自然而然地取代了人在树上的字形。

  无论巴字的甲骨文字形还是秦小篆字形,都没有出现树,或者说都省略了树,以突出攀爬的意思。巴字是用蛇的具象来表达抽象的动作,因此,巴字并非象形字,而是会意字,并不是《说文解字》解析的蛇的字义。

  人或蛇爬树,从字形看,没有出现树,只出现了人或蛇。这是因为,攀爬的动作是人或蛇做的。巴字引申义都与攀爬有关。人或蛇在树上,树相对来说要大于人或蛇,就是较小的物体黏着在较大的物体上,引申为附着。如,泥巴,锅巴,下巴,巴蕉。

  人或蛇要想不从树上掉下来,那就要把身体紧紧地贴在树上,引申为紧贴。如,巴结,巴锅。

  人或蛇在爬树时要抬头仰视寻找果子或猎物,引申为盼望。如,巴望。

  古巴国或形成于新石器时代,史称巴方,也是巴字的发源地。这里的人们上树摘果,或看到蛇在树上,于是以人爬树和蛇爬树的样子,先后创造出巴字的甲骨文字形和秦小篆字形。春秋时期,《左传桓公九年》记载,“巴子使韩服告于楚,请与邓为好。”前316年,巴国被秦国消灭。公族和国人以巴为氏。

  巴字的衍生字

  带巴的字,都与攀爬本义和引申义黏着、依附、靠近等有关。

  1.爸,父和巴的组合。父是手持石斧的猎人。他打猎的目的是为了靠近自己的女人和孩子。父亲打猎回来,孩子们就会让父亲抱着,巴着父亲,和父亲亲热,感谢父亲,并让母亲休息一下。

关于蛇字的演变过程的研究报告 巴字真的是蛇吗(6)

孩子紧紧搂着爸爸(网络图片)

  2.把,手和巴的组合。一个物体上,能用手抓握的部分。如,把手,把柄。

  3.爬,爪和巴的组合。手指紧靠着物体移动。如,爬树,爬行。

  4.疤,疒和巴的组合。身体受伤留下的痕迹,紧紧地依附在皮肤上。如,疤瘌,伤疤。

  5.笆,竹和巴的组合。把很多竹子相互紧贴编织在一起的阻拦物。如,篱笆。

  6.肥,肉和巴的组合。身体脂肪过多,肉就会下坠,如同依附在身体上那样。如,肥胖,肥肉。

关于蛇字的演变过程的研究报告 巴字真的是蛇吗(7)

肥胖(网络图片)

  7.耙,耒和巴的组合。一种紧贴地面平整土地的农具。如,耙地,钉耙。

  8.芭,艹和巴的组合。一种果实相互紧贴生长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如,芭蕉。

  9.杷,木和巴的组合。一种果实相互紧贴生长的木本植物。如,枇杷。

  10.粑,米和巴的组合。一种蒸熟的糯米捣烂后相互粘连、难以分开的食物。如,糍粑。

  11.靶,革和巴的组合。人工拖拉移动、贴地而行的皮革箭标,供练习射击移动目标。如,箭靶,靶子。

  12.妑,女和巴的组合。女子过去扎的一种双髻发型,紧贴在头上。

关于蛇字的演变过程的研究报告 巴字真的是蛇吗(8)

妑字指少女双髻发型

  13.岜,山和巴的组合。有很多低矮的山丘紧贴着地表的地形。

  14.蚆,虫和巴的组合。有吸盘能紧紧依附在其他物体上的动物,即章鱼。

关于蛇字的演变过程的研究报告 巴字真的是蛇吗(9)

蚆字章鱼

  15.琶,琴和巴的组合。有二十四到二十六个木片称作品,有序排列并紧贴在琴的音箱上。

关于蛇字的演变过程的研究报告 巴字真的是蛇吗(10)

琵琶的品和相

  16.葩,一种灌木,其花绕枝开放,如蛇爬在枝上。全株有小毒,捣碎投入河中能使活鱼麻醉,便于捕捉,故称“醉鱼草”,又称苩或皅,也称白芨[jī]。

关于蛇字的演变过程的研究报告 巴字真的是蛇吗(11)

葩字,开白花的醉鱼草

  综上看出,无论甲骨文人爬树的字形还是秦小篆巴蛇,都是通过具象的人还是蛇,来表达抽象的人和蛇的动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