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不均历史故事(三权分立的故事)

三权分立是人类政治制度上的一大创新,通过将国家公权力以“行政”、“立法”、“司法”进行分割交给不同的群体,这样三权形成了天然的利益对抗,互相制衡,目的是规避权力过于集中而导致掌权者发生滥权现象这是一个看似很理想的制度,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以至于当今全世界并没有几个国家愿意去完全实行这样的一个制度,大多数国家选择的都是部分分权,如英德法采用的是立法与行政结合或半结合,然后司法独立的制度;或者局部分权,如中国是立法权属于最高权力机关人代会,下属行政权与司法权分立的制度唯一在形式上做到了完全三权分立的其实只有美国,但是在这样的制度下也是陷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治理的司法化”:奥巴马的一个全民医保法案在利益集团竞相游说影响下总共加起来有2万多页,内容复杂冗长,使得实际操作中立法和司法成本飙升,直接劝退了这个法案本应该照顾到的广大平民;还有政策偏离全民利益问题: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美国西北大学做过一项联合研究,比较了1981年到2002年中美国政府制定的1800多项政策,发现这些政策几乎都是由代表商业利益的特殊利益集团制定的,而基层民众组织和普通公民对决策的影响力几乎为零,如果后者与前者利益发生冲突的话,后者无能为力,毕竟民众的力量与高度组织起来的代表特殊利益的游说组织相比太过渺小,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分配不均历史故事?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分配不均历史故事(三权分立的故事)

分配不均历史故事

三权分立是人类政治制度上的一大创新,通过将国家公权力以“行政”、“立法”、“司法”进行分割交给不同的群体,这样三权形成了天然的利益对抗,互相制衡,目的是规避权力过于集中而导致掌权者发生滥权现象。这是一个看似很理想的制度,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以至于当今全世界并没有几个国家愿意去完全实行这样的一个制度,大多数国家选择的都是部分分权,如英德法采用的是立法与行政结合或半结合,然后司法独立的制度;或者局部分权,如中国是立法权属于最高权力机关人代会,下属行政权与司法权分立的制度。唯一在形式上做到了完全三权分立的其实只有美国,但是在这样的制度下也是陷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治理的司法化”:奥巴马的一个全民医保法案在利益集团竞相游说影响下总共加起来有2万多页,内容复杂冗长,使得实际操作中立法和司法成本飙升,直接劝退了这个法案本应该照顾到的广大平民;还有政策偏离全民利益问题: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美国西北大学做过一项联合研究,比较了1981年到2002年中美国政府制定的1800多项政策,发现这些政策几乎都是由代表商业利益的特殊利益集团制定的,而基层民众组织和普通公民对决策的影响力几乎为零,如果后者与前者利益发生冲突的话,后者无能为力,毕竟民众的力量与高度组织起来的代表特殊利益的游说组织相比太过渺小。

三权分立的思想核心:叛逆

“分权制衡”本是一个很好的思想,但是如果以美国为蓝本看的话,会看到这种极限的“三权分立”思想核心其实只有叛逆。因为叛逆,所以崇尚自由,因为叛逆,所以才认为“政府是必要的恶”,因为叛逆,才会单纯想让国家公权力互相制衡而放任人民。如果说这是一个以人民为主的制度,那么这个制度代表的其实就是“叛逆的人民在不断地反抗着管理者”。像极了一个青春期对抗父母的孩子,如果一个家庭中最终是孩子获胜了,一方面是他彻底拜托了讨厌的父母的管理,另一方面他还离不开父母的照顾,那他估计也会把对自己的照顾和管理分成两部分分别交给父母,然后看着他们争个没完没了然后自己就能在他们的争斗中从中获益。但是这样真的能获益吗?显然不能,用常识也能判断出这样别说培养孩子,可能连这个家最后都会崩溃。原因在于这种安排于现实的家庭维护,孩子培养没有任何关系,单纯地是源于孩子对于父母支配的恐惧和反抗。这也是“三权分立”的思想核心,所以这个制度其实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利益,单纯地是在反抗“父母”,那么究竟谁才是这个制度在反抗的“父母”呢?这还要从“三权分立”的诞生说起。

三权分立的诞生

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思想是在18世纪。孟德斯鸠仔细研究了古代的罗马共和国和当时的英国议会,对其“分权”的思想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古罗马,将权力平分给执政官、元老院和保民官,执政官负责国内事务和军事,元老院负责对外事宜和国库,保民官负责检查元老院和执政官的运作是否符合公民利益,不符合则有权予以否决,通过这样的制度罗马共和国避免了集权而出现个人专制,并且有保民官来保证元老院和执行官的决策能符合公民利益。孟德斯鸠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借鉴了罗马共和国的制度提出了“三权分立”思想,并且发展至今形成了“立法”、“司法”、“行政”的“三权分立,互相制衡”结构。

三权分立的时代局限

从时代背景上看,“三权分立”的出现正好是在封建制度没落时期,这个时候正好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就是资产阶级同封建王室对抗的时候。最后当然是资产阶级成功推翻了封建王室,这个时候就面临了一个问题:如何建立一个没有世袭贵族控制的制度呢?刚刚从封建王室统治中摆脱出来的人民第一个反应当然就是“决不能让王室统治再度出现”,王室的特征就是集中了所有权力可以为所欲为,所以当然是要建立起一个不集中所有权力的制度,也就是分权的制度,于是就出现了孟德斯鸠提出的“三权分立”,从这里我们发现了,“三权分立”一直在反抗的“父母”就是王权,或者王权复辟的潜在可能性。

这个制度出现的目的是为了反抗王权,但是如果王没有了呢?这个以反抗为核心目的的政治模式会如何走下去?从美国的执行效果来看,虽然目标消失了,但是叛逆的性质仍在,于是对王权的逐渐内化为对自身的对抗,美国三大公权力之间为夺权争得不可开交,美其名曰制衡,但是套用张捷演讲时的一句话“三个权力互相制衡,你怎么不说三个权力互相打架呢?怎么不说三个权力互相掣肘呢?互相拖后腿呢?”,如前面提到的奥巴马医保,一个由行政部门提出的为了获利平民的提议,被立法和司法通过操纵意识形态和教条化后搞成了一部平民都看不懂的天书。三权在各种议题上互相对抗,争夺,再加上美国遵循的是“审议式民主”精神,掌握公权力的人关注的都不是如何协商以求得最大共识,而是雇佣游说公司,煽动社会话题,操纵民意以争夺过半的选票来“赢者通吃”。原本类似于罗马共和国中“保民官”的司法权也失去了原本的作用,在行政和立法两大实权的夹击下,司法权只能死死的抱住宪法,真的是在靠“死读书”来保证自己在三权中的地位。孟德斯鸠理想中的“三权分立,互相制衡,为人民服务”,最终变成了“三权掣肘,互相打架,把人民撇一边”。

叛逆的另一个意思其实就是“仍然活在其阴影下”,当人民彻底摆脱了封建王室的统治的时候,对前朝的叛逆是宝贵的经验,但是最终要走出这片阴影去按照自己的意愿构建社会秩序。正如对于孩子来说,叛逆只是一个阶段,终有一天要离开叛逆的对象,走出父母的影子,去以自己的意愿塑造人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