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b站的行业品牌(有追求的品牌都应该去B站)

入驻b站的行业品牌(有追求的品牌都应该去B站)(1)

一、

B站是这两年的当红炸子鸡,互联网巨头们战线收缩增长放缓之际,B站还在保持不错的增长势头,朋友圈也经常看到各种UP的故事,以及口碑爆棚的跨年晚会。B站的审美也是一直在线。网上看到Bilibili的ADTALK 2021营销大会,观感就一条,B站营销迎来红利期了。

我是2020年疫情之初的3月开始做B站,一个账号一年做到4万粉,粉丝不算多,播放量尤其是互动数据很不错,感觉到了瓶颈后,又做了一个账号,目前有18万粉。B站流量补贴不多,远不及字节跳动财大气粗,但B站有它独特的魅力,让你去创作。关注B站的ADTALK大会,因为跟自己收入相关。

憧憬B站红利将至的同时,我也感慨,自己入局稍晚。2013年我从《环球企业家》辞职出来做微信公众号,两年后,杂志停刊,唏嘘之余也庆幸自己算抓住了内容创业的“风口”,也是2015年,看到今日头条的机会,我又做了头条号,后来在2016年看到淘宝的机会,再去做了淘宝头条。这几次都算是“抓住风口”,跟上了平台大势,遗憾的是,2018年短视频兴起,淘宝直播兴起,自己没能抓住机会,也就沉寂了两年,苦苦挣扎。

总结过去几年内容创业,千条万条就一条,吃饭要赶趟儿。内容虽是一直有机会,但提前布局,跟着平台成长,坐平台的顺风车,总归是能吃上一口热饭的。这也就是雷军所说的,“台风来了,猪都会飞”,文雅点说,这叫“取势”。

雷军和小米,他们是典型的“取势”模式。小米第一波吃的是微博的红利,抽奖转发,尽心的互动,就这简单的一招,造就了2015年前的顺风顺水。雷军和小米,也是第一个吃到B站红利的,说到雷军和小米,大家熟知的自然是B站上那个鬼畜视频,“Are you OK” 。这个视频流行时,正值小米低谷期,王思聪调侃雷军仙桃口音的英语,一天后删除微博,向雷军道歉。小米团队与雷军都很坦然,顺势而为,网友做了个鬼畜视频,从那开始,雷军在自黑与自我解嘲上,一发不可收,也是这一年黎万强给小米市场团队一项任务——“击穿二次元”,把B站当作传播的主攻阵地。

看到小米做B站的时候,自己也应该跟着去尝试一下,等到2020年的时候布局,竞争有点激烈了,做起来也很痛苦。

“Are you OK” 给小米带来的品牌价值,有多大?我不知道计算,但知道的是,B站营销,击穿二次元,是小米走出低谷一系列战役中颇为出彩的一步。

“Are you OK” 的价值不好计算,另一个案例相就容易点。今年10月,何同学的一个7分48秒的视频,B站播放量1472.9万,直接带动了深交所上市公司乐歌股价暴涨14%,简单粗暴的算,这则植入价值5亿人民币。

雷军、小米、何同学都是超级IP,绝对的头部UP,有品牌势能,能够享受B站的营销红利,并不奇怪。像我这样资质一般,又不够努力的普通人,可能吃不上肉,但总归有机会喝一口汤,毕竟B站还在上升期,并且B站还有很多潜力,尚未挖掘。

B站2020年广告收入不过18亿元,同比增长是126%,而刚刚结束的2021年Q3,广告收入单季度已经有11.7亿,同比增长110%。B站已经连续10个季度超预期,连续6个季度同比超100%。与广告收入增长同步的,其实还有B站在用户端与内容生态两个核心指标的增长。毫无疑问,广告是B站收入增长的新驱动引擎。B站成为主流广告必选平台过程中,也是UP主们淘金的机遇。

二、

入驻b站的行业品牌(有追求的品牌都应该去B站)(2)

或许是错过了抖音、快手短视频,也错过了淘宝直播,我对两种营销模式一直抱有偏见。2020年和今年上半年,应该是直播带货最火的时期。我以为,当所有内容创作者都在直播带货的时候,这个行业的问题已经积重难返。

字节跳动的收入停滞,过犹不及的直播带货,是乱象丛生,不少主播也成了众矢之的。种种迹象其实已经宣告,流量娱乐结束了,或者说,纯粹通过买量式增长已经到了天花板。

这两年经常听圈内人士感叹:现在应该是品牌创业最容易的时代,但同时现在也是沉淀品牌最难的时代。

容易,是因为只要有方法,敢花钱买量,一个初创品牌轻轻松松就能做到销售过亿的成绩,小红书、抖音上找一堆网红KOL种种草,紧跟淘宝天猫平台的各种活动,再去参加个618或双11,一年下来,卖一两亿并不奇怪;说难,也的确是难,微博、微信每天一个瓜,天天有换热点,信息烟尘,娱乐至死,产业链条的KOL网红们,一年换一茬,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KOL淘汰快,新消费品牌的打法也特别容易过时,很难沉淀,也很难聚焦。

一句话,这是一个速朽的时代。做营销很容易,做品牌却很难,最近的例子可能是“完美日记”,它只用了三年时间,完成上市,市值百亿,却在一年内股价坍塌,跌入泥潭。“完美日记”的问题根源,应该就是买量逻辑,今天买量就能涨,明天停止推广,就立刻归零,或随着时间的推移,边际效应递减。

买量逻辑的终结,意味着市场的开始修正,回归某种传统,或者说,是“新传统”。品牌在工具和操作上要适应新的传播语境,在价值观和方法论上要回归传统,重视内容和品牌精神。

B站在一众视频平台中,独特的存在,不仅体现在它是年轻一代的舆论高地,更重要的是,它所独有的社区性质,B站的价值是由用户、社区和内容的三位一体。抖音为什么要执着于社交关系,因为它有用户和内容,但缺少社区的社交链接。表现在广告投放上的差异就是,抖音等投放效果是即时的,是Push,B站的投放,有更明显的长尾效应,时间复利。

买量逻辑是“活在当下”的极端表现,但有追求的品牌“活在当下”的同时,必须考虑“活在明天”,穿越时间周期。B站对品牌来说,它的魅力应该是,这是Z世代聚集地,年轻一代的视频社区——根据数据,B站用户平均年龄22.8岁,约50%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他们决定了B站是占据高商业价值人群的平台。

我的那个只有4万粉的账号,很意外地接到了智己智驾的一则商单,这个账号是互联网垂直领域,播放量只有3.5万,却有3千多的点赞,1千多的分享和两千多的收藏。超高的互动指标,是社区活跃的标志,对品牌来说,好的互动能让传播变得更有效率和效果。

根据B站的数据,品牌在B站投放广告视频,7天后播放量占整体播放量的45%,2021年投放金额前100位品牌中,品牌内容在社区不断被二创产生裂变,广告投放一年后,站内品牌相关稿件增加2.15倍,也带动了品牌相关搜索量增加2.75倍。

除了智己汽车,活跃B站的还有小鹏、吉利领克等国产新锐品牌,此外还有像元気森林、谷雨这些新锐快销品。这也是符合当下新一代消费趋势,年轻化、国潮化等等。

“活在明天”的愿景,品牌年轻化的诉求,是这些品牌去B站“整活”的动力所在,但B站的魅力,可能不止于此。其实B站此前商业化方面相对迟缓,因为受到了“社区”氛围的限制,在起初阶段“家园”的设定的确限制了它的商业化,但这两年,却逐渐从劣势转换成了某种优势——营销的含金量更高了。

在我看来,B站对品牌的最大优势,可能是它在内容上能够给予品牌更多的更深层的品牌价值、品牌精神、品牌情感上的传播。

买量式投放将品牌抽象成流量,品牌真正的含义应该是资产。B站也好,其他平台也好,定位应该是“品牌银行”,品牌不应该是买量式,一次性消耗,更应该是基于品牌内容和社区用户关系的,长期耕耘,最终收获“内容的复利”。

也就是说,品牌应该看重“未来的价值兑现”。

入驻b站的行业品牌(有追求的品牌都应该去B站)(3)

三、

这两年互联网的舆论风向发生了很大转变,与之对应的,还有消费潮流的改变。过去几年,B站的许多优质内容频繁“破圈”,与其说是B站的“破圈”不如视为年轻一代的崛起和觉醒。

互联网的舆论和消费的改变,与B站近两年活跃内容一一映射。

短视频的传播,基于算法,是海量内容,迅速刷新,它的传播记忆点靠的是全民模仿的潮流,更像是“命题作文”比赛,对品牌来说,如果没有模仿的跟进,形成潮流,即便是买量也容易湮没在海量的烟尘信息中。短视频,依旧是单向的输出,评论和分享,更像是态度的表达。

更适合视频传播的互动形式,其实是“弹幕”。

B站历年的流行弹幕,总结下来有三个特点,简单直接、情感饱满、强烈共鸣。2020年的年度弹幕是“爷青回”,2021年的年度弹幕是“破防了”,敏感的读者,其实已经能够读懂两个年度弹幕背后所代表的情绪和趋势。

想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想读懂年轻人,读懂市场的未来,B站可能是最佳去处。有追求的品牌,都应该去B站,去整活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