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和理性要同时存在(理性感性有限理性)

感性、知性、理性是人类感知和认识事物能力的三个层级。理性作为最高级的认知能力,能耗非常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也不是越理性越好,而是有着天然的应用范围。有限理性从决策环境和决策方法上更具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全文5500字,大约需要15分钟。Enjoy.

1

奢侈的理性

西方哲学中的理性(reason)概念源于古希腊语的逻各斯(λόγος)。

赫拉克利特最早使用了逻各斯这个词,他认为:逻各斯是天地万物具有的一种隐秘的智慧或理性,是统帅世间万物生灭变化的根据或规律,也是每个人进行生存活动的依据。康德更进一步,将人类感知和认识事物能力,由低到高依次分为感性、知性、理性三个层级:

  • 感性是凭借感官接受表象、获得感性知识的认识能力。
  • 知性是运用概念、范畴进行判断、推理,获得知性知识的思维能力。
  • 理性是“统觉”感性、知性认识,形成概念,进行综合判断、全面分析、推理计算,获得理性知识的超验能力。

用学科来类比,感性就是生物学识别,知性是社会学判断,理性是哲学思辨推理。

而这种最高的认知能力,成本相当高昂。因为理性思维的过程需要大量的运算和记忆,消耗太多能量。 可以说是认知领域里的奢侈品。

我们先来看看人体结构,了解一下不同的部位活动所消耗的能量分布。

感性和理性要同时存在(理性感性有限理性)(1)

消耗最大的当然是大腿摆动和手臂摆动。最小的当然是末端的肢体,例如小手指的最后一节弯曲。刷微信刷抖音都末端关节活动,大家都乐此“不疲”。

原始人为了口粮,需要玩命,所以四肢身体全部都要上阵。

感性和理性要同时存在(理性感性有限理性)(2)

工人不需要玩命,手上需要有劲就行。

感性和理性要同时存在(理性感性有限理性)(3)

而到我们,大部分的工作都是手指关节中解决,几乎不费力气。

感性和理性要同时存在(理性感性有限理性)(4)

我们的发展趋势是使用更少的时间和能量消耗,完成相同的任务。

作为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恰饭是件大事,从一开始的满山跑的打猎,下海抓鱼,爬树摘果子。一万年前开始了农业革命后,缩小了作业范围,仅仅在一片农田上耕种就可以吃个饱。大概二百年前,工业革命开始,连几亩地的挑水耕作都不需要了,只需要在一个车间里吭哧吭哧的操作那些机器工作,就可以换来粮食。再到21世纪的今天,我们城市里大部分职业都只需要在电脑前动动鼠标键盘,就可以换来粮食,攻城狮程序媛就是典型了。

科技越发展,人类就越懒,等AI接管了一切,我们通过眨眼努嘴这类微操作就可以了,能耗更低效率更高,就像《机器人瓦力》里描绘的一样:

里面的人物啥都不用干还能其乐无穷,跟动物园里的熊猫猴子没啥分别,对这种情况,我只想问一句:能不能早点到来?

如果沿着这个方向去想,理性活动却是与这个趋势相悖的。

和其他肢体关节活动一样,大脑活动也需要消耗能量,而且大脑是人体消耗能量最大的器官,虽然重量仅占体重的2%,但却消耗人体能量的20%。作为对比,前面说到的所有关节和肌肉运动的能量消耗大约占人体能量的18%。

感性和理性要同时存在(理性感性有限理性)(5)

呃……是不是无意间发现了更好的减肥方法?

正因为理性是一种高耗能的思维模式,大脑才会主动逃避,理性思维才显得稀缺。

要不然你看思想者雕像都是坐在那一动不动,十有八九是思考消耗过大,累到头昏眼花浑身乏力,走不动了。

感性和理性要同时存在(理性感性有限理性)(6)

相比之下,感性要高效节能得多,是一种直观的、抽象的、扁平化、发散式的运算,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返回结果。

简单说就是,做事不过脑子。

这不是骂人,爱因斯坦甚至说:唯一有价值的东西是直觉。

感性和理性要同时存在(理性感性有限理性)(7)

即使如此,感性更多的还是与冲动、偏见、任性等等词汇关联。

如果有人未经思考就把一件事干的很好,基本都会被认为是走了狗屎运。

反过来,如果一个人夸你很感性,估计你也会毫不迟疑的反唇相讥,你才感性,你全家都感性。

感性和理性要同时存在(理性感性有限理性)(8)

这种对感性相当不理性的看法,让我们更加觉得理性是个好东西,甚至觉得越理性越好。

但是,作为众所周知的理性群体,经济学家们却要我们警惕理性的自负。

感性和理性要同时存在(理性感性有限理性)(9)

2

理性的幻象

这源于“理性人”假设。

“理性人”假设是指作为经济决策的主体都是充满理智的, 既不会感情用事, 也不会盲从, 而是精于判断和计算, 其行为是理性的。

在经济活动中, 主体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如消费者追求的是满足程度最大化, 生产者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

“理性人”假设实际是对亚当·斯密“经济人”假设的延续,有这样几个特点:

  • 个体的行动决定(为达到目的而选择的手段)是合乎理性的;
  • 个体可以获得足够充分的有关周围环境的信息;
  • 个体根据所获得的各方面信息进行计算和分析,从而按最有利于自身利益的目标选择决策方案,以获得最大利润或效用。

理性人的决策模型也堪称完美,有很多专家系统和智能系统还在抄作业。

感性和理性要同时存在(理性感性有限理性)(10)

经济人就好像一个全知全能的机器人或者说上帝,它知晓一切知识和信息,有着最强大的计算能力,永远能准确的预测未来,有着永远不会疲惫身体,情绪永远不会波动。没错,跟拉普拉斯妖是一路货色。

不过,这样的人,根,本,不存在!

现代行为经济学已公认,理性选择理论的完全信息透明假设是不实际的,理性选择把所有的选项都看作成了明码标价的商品,而实际上人们获取的信息是有限的,选项背后的得失对比并不像身边的油盐酱醋一样熟悉、透明。

更糟的是,纯粹理性在逻辑上蕴含着恐怖的结果。

比如说,充分理性化的行为有助于达到交易成本的最小化(大于零),按照此种“经济学理性”,能够达到交易成本最小化的策略在有的情况下就是恐怖策略,假如拥有能够兵不血刃的技术代差,强者达到交易成本最小化的策略就是消灭对手或者奴役对手,而不是通过讨价还价达成契约。

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作为这个星球上最著名的搅屎棍,对印度纺织业的打击就是鲜活的案例。

17 世纪末,印度控制全世界四分之一的纺织品贸易。但到 19 世纪中叶,印度已彻底从棉布出口国变成了进口国。工业产值的变化更明显,1800 年,印度工业产值几乎占全世界 20%。可是这个比重在随后的一百多年里持续下降,1860 年降至 8.6%,到 1913 年就只有 1.3%了。

在这段时间里,印度发生了“去工业化”,纺织业最有代表性。

棉花原产于印度,种植历史可追溯到四五千年前,所以印度各地手工纺织业十分发达。17 世纪末,印度已控制全世界四分之一的纺织品贸易。英国从莫卧尔帝国进口便宜的棉布,是当时两国贸易的主要内容。

但到 18 世纪后半叶,英国进入工业化时代,从此不再向印度进口棉布,只进口作为原材料的棉花,而且把印度当作制成品倾销地。一项针对 1880 年统计数据的研究表明,当时印度每年棉布消费约 291000 吨,其中 54.4%从英国进口。到 19 世纪中叶,印度已从棉布出口国变成了进口国。甚至印度本土纺织厂从英国购买机器加工生产时,英国人还通过一个法案,规定印度对英国进口纱线免征关税。

作为对照,现在印度是世界第二大棉制品生产国、第二大丝绸生产国、最大的黄麻生产国及第五大合成纤维生产国。

两相比较就能看到,英国的纯粹理性行为对印度纺织业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要不怎么说,英国操作猛如虎,三哥心里是真苦。

即使不带来糟糕的结果,理性也有其适用范围。

理性只有在其范围之内才能产生作用,这个范围就是经验。如果将理性应用的这个范围之外,即超越经验的范围,那么理性就失去作用。

按照康德说法就是:“接受这些运用纯粹理性研究的超越感性对象的存在,就进入了一个幻象的领域,这个领域是不可知的 ”。这就是理性的先天界限。

这个极限也就是康德所谓的二律背反,其中一组是关于自由意志的:

  • 正命题:宇宙的各种现象,不只由遵照自然法则运行的因果律主导,还受到自由意志的因果律影响。
  • 反命题:不存在自由意志,在宇宙中任何东西纯粹遵照自然法则运行。

这一组二律背反是关于自由或决定论的经典二难,对理性的冲击是致命的。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试图通过理性来穷尽问题背后的答案,但最后我们却发现,倘若要穷尽这个答案,就不得不提前为理性的尝试划下终点,并设想一个高于理性的存在作为答案,否则,这将永远没有尽头。

也正是这一组二律背反,康德在其伦理学说中还是认为上帝是存在的。

这些内容看的云里雾里也没关系。对于我们大家来说,需要知道的是,理性这东西就跟滋补品似的,需要的时候才去吃,平常日子里用不着补这补那,吃多了真的会流鼻血。

所以呢,我们应该在理性能够起作用的范围之内合理的使用理性。

这就是有限理性。

3

有限理性

"有限理性"概念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Simon)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但直到现在经济学家对什么叫有限理性也没有达成一致。

Simon主张的有限理性和理性选择之间的差异是:”令人满意“即可,不要追求”最优化“。

理性选择理论是基于期望效用函数理论发展而来的。Simon在理性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限理性模型,用“社会人”假设取代“经济人”假设。该理论认为,人类在面对决策情境时,并非仅关注理性选择,而是会更多受到自身的认知能力局限性与现实环境条件的双重限制。受到所处环境的高度复杂性和自身有限的信息加工能力限制,导致实际中我们决策时不可能遵循”最大化“或”最优化“的原则,而是”满意即可“。

”满意即可“就是人们已预先确定自己可接受的满意阈值,用既定的满意标记与所面对的选项进行比对与评估,当选项带来的收获超过个体的满意底限时,人们就会做出选择决策。

简单说就是,接受人和资源的局限性,平衡决策成本和决策收益,放弃追求理想中“最优解”的妄念,在有限的选择中作出一个务实的决策。

好像还是不够简单,再举个例子。

有个人厌倦了上班的日子,准备创业开个烧烤店,自己喜欢吃还能有钱挣。为了做出最好的口味,他开始挨着去那些口碑好的烧烤店试吃学艺。每个周末都会去吃不同的烧烤,还约不同的朋友一起吃,甚至还打飞的去周边城市吃,收集了很多烧烤店选址用料技术口感口碑信息。就这样吃了两年多,把自己攒的30几万启动资金全部吃完了,然后就安安心心回去上班了。

“满意即可”,不要“最优化”,无论对于组织还是个人,学会基于具体的情境(Context,指目标和资源现状)平衡决策成本和决策收益,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下面这张图看的更清楚。

感性和理性要同时存在(理性感性有限理性)(11)

上方深蓝色的线,是随着时间增长,我们搜寻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质量越来越高,但是确是边际收益递减。为什么呢?因为刚开始我们寻找策略时,更多的信息总是能带来很大的帮助。但当我们在诸多策略中寻找最优策略时,或者当我们试图去寻找比起当下策略更优的策略时,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搜寻到那些不易搜寻的信息。这里忽略花费更多成本搜寻到的策略还可能更差的情况。

橙色的线,也是随时间增长,不过是线性增长。这里假定搜寻策略所付出的时间是我们的唯一成本,或者其他成本与时间成本正相关,且相关系数不随时间变化。

浅蓝色的虚线,就是我们搜寻策略所获得的收益与搜寻策略所付出的成本之间的差值了。这就是我们需要最大化的东西。

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增长,刚开始我们的净收益是一直在扩大的,虚线会不断变长。但过了一段时间后,虚线会开始变短,此时我们就应该停止寻找更优策略的努力,更加要停止寻找最优策略的努力。

人们的理性是有限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当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策略(差值足够大)时,就可以停下来了。

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Thaler)更进一步,将心理学整合进“非主流”的行为经济学,在经济决策中加入了情绪、个性、社会地位等心理因素的考量,对完全理性的假说表示质疑,并认为人类经济决策并非严格尊崇理性。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说,他的贡献在于让经济学更为人性。是不是让你想到王阳明的那句“天理即人欲”?

Thaler的行为心理学主要归纳为三个部分:

  • 有限理性,即人们会在头脑中建立各个单独的”心理帐户“以简化经济决策,并不会完全考虑所有可能性及长远后果
  • 社会偏好,即是指人们做决定时也会考虑社会公平,如雨天时商家为获利提高雨伞价格,消费者很可能会因认为这样的哄抬物价违反公平原则而不作购买
  • 欠缺自制力,是指人们常常会屈服于眼前的诱惑而放弃长远的好处

这样一来,解释一些“常人干的蠢事”就很容易了。比如说:有人花3万元办了网球场会员,却在两个月后遭遇了网球肘,疼痛难忍却依然坚持忍痛打了三个月,因不想浪费已经缴纳的会员费。从经济学上看继续打球对财务并无帮助,可人们依然无法忘怀自己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也就是所谓的沉没成本。

更重要的是,对于我们做决策时保持有限理性给出了可操作性,在决策情景和决策机制上均给出了增强,关于Context和Measure在 关于决策:授之以渔 or 授之以鱼 里有写过。

决策情景(Context)上是引入了社会偏好变量。比如说,这段时间全球股市跟吃了摇头丸集体蹦迪似的,你在进场退场加仓减仓的决策里,不仅要考虑你所担心的,你还要担心其他人可能担心的。这就增加了上面说的社会偏好,决策合理性也就自然更高了。

决策机制(Measure)就像玩德州扑克。从一开始你就在一个信息缺乏、结果不稳定的环境中,你不可能知晓所有信息,唯一你能做的就是一点点逼近你渴望的那套组合牌。而目标是赢取更多的筹码。

即便你拿到一手烂牌,不奢求成为最佳,而是靠勇气和智慧打出一手好牌。

把有限理性的决策过程拆分出来,大致是这样:

  1. 确定要解决的问题或目标
  2. 决定最低标准
  3. 选择一个可行的方案并行动
  4. 将行动结果作为参照,决定提高或降低最低标准

这样就是一个无限游戏,可以持续优化玩下去。

正文到这里就结束了,最后再打个比方。

感性、有限理性、理性这仨就和导体、半导体、绝缘体差不多。

假若导体和绝缘体和妹子聊天,妹子问,你们导电还是不导电?绝缘体说不导电,导体说导电,这俩都是钢铁直男,说完就无话可说了,然后当然就没然后了。

和半导体在一起就不一样了,妹子转头问,那你是导电还是不导电啊?半导体说:嘿嘿,有时候导电有时候不导电;妹子好奇接着问,那什么时候导电,什么时候不导电啊?半导体说:嘿嘿嘿,那要看你想我什么时候导电。这暧昧,想没故事都难。

所以呢,你没听说过“导体工业”,也没听说过“绝缘体工业”,但一提到半导体工业,估计你已经想到了摩尔定律、芯片、光刻机、ASML、博通、Intel、台积电、贸易战……

感性和理性要同时存在(理性感性有限理性)(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