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打破常规怎么上(如何通过音乐课提升干预效果)

众所周知,优美的音乐可以抚慰人的心灵,舒缓压力。小小的音乐对于星宝们也能发挥大作用,下面北大医疗儿童发展中心资深培训师刘琪老师来跟大家分享将音乐运用于教学中的心得体会,愿大家能有所借鉴。

音乐课打破常规怎么上(如何通过音乐课提升干预效果)(1)




小音乐 ,大作用

主讲 | 刘琪

音乐可以调节情绪


音乐课打破常规怎么上(如何通过音乐课提升干预效果)(2)

在我们发脾气或者是情绪比较激动的时候,建议听一些慢节奏的轻音乐,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把节奏逐渐慢下来。

在我们节奏较慢的情况下,比如缓慢的收拾物品,缓慢的完成手头上的工作,这时候建议听一些节奏较快的欢快的歌曲,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把节奏逐渐加快。

音乐可以练习对节奏的把控


音乐课打破常规怎么上(如何通过音乐课提升干预效果)(3)

在课堂上,我们也会用音乐的节奏教授儿童理解快慢。比如:拍鼓——可以用快节奏的音乐引导孩子当下拍鼓的节奏变快,也可以用慢节奏的音乐引导孩子当下拍鼓的节奏变慢。

课堂上一般要用到的音乐节拍:

1/4拍:1/4拍是4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1拍。

2/4拍:2/4拍是4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2拍,可以有2个4分音符。强、弱。

3/4拍:3/4拍是4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3拍,可以有3个4分音符。强、弱、弱。

4/4拍:4/4拍是4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4拍,可以有4个4分音符。强、弱、次强、弱。


音乐可以将简单的模仿串起来变成一个律动

我们看到的舞蹈、律动、体操、手指游戏都是用一个个单独的简单的动作串起来变成的,所以借助音乐也可以提升儿童的模仿以及动作的连贯性。

在课堂上我们也会将音乐里面的动作分解开,一个一个地跟随教师进行模仿,模仿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适当的加入音乐或者是清唱,使模仿变得更有趣不枯燥。

单个的模仿掌握了之后就是将一个个动作整合到一起,连续的完成,最后加入音乐就是我们见到的舞蹈、律动以及手指游戏啦。我们可以看一下视频里面老师的演示。



音乐可以变成非常有趣的指令

有许多音乐都可以变成有功能性的音乐,比如:走走停、拉个圆圈走走、123木头人等,我们可以把简单的指令穿插在音乐中,或者音乐的歌词节奏就是很好的指令。

用走走停来举个例子,当音乐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跟随走一走,当音乐停的时候就需要停下来,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听者反应的音乐。

有时我们让儿童停下来,他可能不按照我们的指令完成,但当听到走走停音乐的时候就可以很好的参与游戏,遵守游戏的规则。音乐开始的时候就可以走一走,当音乐停的时候他也会停下来。

在生活中还有很多音乐都可以用来跟儿童玩走走停的音乐游戏,包括一些儿歌也可以,但是可能就需要老师自己控制音乐的截点在哪,提前跟儿童讲好游戏的规则就好。


音乐课打破常规怎么上(如何通过音乐课提升干预效果)(4)

音乐可以让互动变得更自然

我们最希望的就是看到儿童之间的互动,那么如何让互动变得更加自然和有趣呢?

我们可以试着加入音乐在里面,这样可以提升游戏的趣味性,许多喜欢音乐的儿童也会很积极的配合,更加愿意参与进来,因为听见音乐可能本身对他来说就是一个强化。

儿童的参与度可能会有所提升。比如: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找一个朋友碰一碰等,我们就可以将互动加入到音乐中,变成音乐互动游戏。比如:找一个朋友碰一碰,儿童可以跟随音乐与同伴拉手围圆圈,与同伴手碰手、肩膀碰肩膀、肚子碰肚子等。

这样就不用教师与家长的过多介入,就可以使儿童在音乐的作用下与同伴进行互动,进行游戏。我们可以看一下视频里面老师的演示。


音乐课打破常规怎么上(如何通过音乐课提升干预效果)(5)

功能歌

功能歌就是将儿歌进行改编,变得更具有功能意义的歌曲。通过改编歌曲可以练习儿童的听者反应、对话。也会使教学过程变得更有趣,当然喜欢儿歌的小朋友就更愿意参与配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