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回乡作励志讲学(严学章在虎谷峡山顶大笔一挥)

人生到此是大观文/严学章

在虎谷峡爬山,我老在想黄山,那感觉与黄山几分仿佛。黄山独秀,以山石为象,石头光松树多,雾多。虎谷峡秀中带些沧桑,石头与松树也不少,更多杂树相间,说虎谷峡是小黄山,不为过。我感觉虎谷峡就是小黄山。黄山多秀气,虎谷峡秀中有虎气;黄山名气大,是一尊大象,虎谷峡名气小,是一尊小老虎。我在虎谷峡里来回穿梭,终究没有找到老虎的鼻子眼,取名虎谷峡,是一种意象,好比黄山,也不是黄色的山呀。

多次回乡作励志讲学(严学章在虎谷峡山顶大笔一挥)(1)

虎谷峡与黄山相比,虎谷峡少雾。但黄山与虎谷峡相比,黄山少水。虎谷峡下的回龙湖,一圈子波浪卷翻的湖水,是黄山所没有的。论水,虎谷峡胜过黄山,论雾,黄山胜过虎谷峡,时值深秋。倘若冬天,虎谷峡的雪景,黄山肯定也逊虎谷三分白。这是在北国边城,那雪,一定比黄山大的多。因此,我游虎谷峡,登上山顶,脱口而出四句话:虎谷峡顶手摸天,回龙湖盘十八湾。攀登前行不停步,人生到此是大观。

多次回乡作励志讲学(严学章在虎谷峡山顶大笔一挥)(2)

第一次到桓仁,第一次到虎谷峡,我问当地的朋友,历史上可曾有人诗吟过虎谷峡?回答是没有。不仅虎谷峡没人留下诗篇,整个桓仁,也未有一首诗篇。是呀,这里是北国,现在的东三省,过去远离华夏文化圈,天高皇帝远,偏的狠,连周文化圈子外的东夷、南蛮、西戎、北狄都算不上,李白、杜甫、苏东坡们,从未光顾过,哪里有什么诗与篇?何况这虎谷峡是新开发的。正好,老蟹来了,就胡诌几行,献丑献丑,耶! 据说,泰山孔子登临处,有“登高必自”四字。这个“自”,当做何解?有多解:有自信之义,那是入世的,似杜子美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自我之义,那是心学的,如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有自强之义,那是进取的,如毛润之的“过了黄洋界,险处不胜看”;有自在之义,那是出世的,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多次回乡作励志讲学(严学章在虎谷峡山顶大笔一挥)(3)

虎谷峡的最高处,叫致远台,取诸葛亮的宁静致远之义。老蟹登上致远台,陡然地放松了,坐在亭子下,吃了块月饼,喝了杯浓茶,但见脚下的盘龙湖蜿蜒曲折,天边的山脉起伏淡远,此山因疫情刚刚解封,整个景区游客稀少,没有几个人,煞是惬意。我打开手机,四周拍了些景观,便坐下来欣赏,美美滋滋地。我想,我在虎谷峡上的登高必自,是一种自赏。做艺术的,自赏顶顶重要,选准了一个目标,确立了一种风格,就要学会自赏。艺术上的好与坏,是最最说不清的,如果不能自赏,光听别人的意见,终究成不了气候。历史上的大家,最终风格的的建立,都是自赏的结果。自赏不是固步自封。固步自封是低级的自赏,是没有登高的自赏。登了高,而且还能自赏,是成就大家的必备素质。孤芳自赏,终究是小格局;高芳自赏,才是大格局。 我在虎谷峡,想到自己的蟹派艺术,是登高自赏么?我想是的。蟹派艺术能弄成目前的格局,源于自赏,自己肯定自己,自己欣赏自己,自己鼓吹自已。艺术终究是自己的事情,自编、自导、自演、自夸,自播加直播,有何不可?关键是站位要高。

多次回乡作励志讲学(严学章在虎谷峡山顶大笔一挥)(4)

黄永玉是这样自赏的:明确的爱,直接的厌恶,真诚的喜欢,站在太阳下的坦荡,大声无愧地称赞自己。 范曾是这样自赏的: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 老蟹的家乡,古时候出过皇帝刘秀、诗人孟浩然,就不论了。且论当下,有几位中将和少将,最著名的少将是航天英雄聂海胜。那天,几位将字号的老乡聚到一起,老蟹端着茶杯敬酒,一番自赏,四座皆惊:老蟹身为蟹将,全球唯一,论衔,当为元帅。 2022年9月29日于沈阳至北京G498次7车1B。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