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蝉趣阅读 散文童年蝉趣

王晓阳

童年蝉趣阅读 散文童年蝉趣(1)

童年蝉趣阅读 散文童年蝉趣(2)

童年蝉趣阅读 散文童年蝉趣(3)

“凡有树荫处,皆有鸣蝉声。”蝉也叫知了,是乡村的歌手,总是高一声低一声歌唱,长一声短一声应和,煮沸着整个乡村。

午饭过后,我们聚在一起,拿上竿头粘有蜘蛛网的长竹竿,带着袋子,穿行在七月流火的阳光里,在蝉声的指引下,寻找蝉的藏身之处。歪着头,眯着眼,侧着耳朵,目光努力地在青枝绿叶间搜索。一旦发现蝉的行踪,便蹑手蹑脚靠上去,小心翼翼伸出竹竿慢慢地靠近蝉,用竿头的蜘蛛网或者面筋对准它的翅膀快速一戳。蝉的薄翼陷入粘稠的泥沼中,拼命挣扎,却无济于事,只能任人宰割了。轻轻地把蝉取下来,放到袋子中,扑通扑通地撞击。任你如何引诱或者恐吓,它却再也不发出蝉鸣。

漫长寻找中,我们惊喜地在低处发现一只绿油油的蝉,轻手轻脚走过去,猛然扑过去,空手狠狠一按,蝉应声到手。但不是每一次都能有所收获。有时候,只闻蝉叫声,不见蝉踪影,大家气恼地围着大树打转,于是有人就会用脚狠踹树干,遗憾地望着惊飞的蝉展翅远遁。有的蝉非常聪明,人一来到树下,它就马上停止鸣叫,伏在树上一动也不动,并且在危险降临前,立即展翅高飞,逃之夭夭。

闲来无事,把玩袋中拼命振翅的蝉。蝉体型不大,多在2至5厘米之间,全身披覆黑色的铠甲,长相丑陋,让人难以恭维。头部宽而短,额唇突出。乌黑的眼睛圆溜溜的,嘴巴是一根又细又长的管子,专门用来吸食树木的汁液和晨露昏雾,两旁长着八字须触角。最引人注目的是两对透明轻盈、留有蜘蛛网般斑纹的膜翅。六条细长的小腿锯齿一般锋利。长锥形的腹部有发音器。雄蝉能够发出悦耳的声响,雌蝉却是不能。个中道理,当时的我百思不得其解。

最可喜的是观察金蝉脱壳。小学六年级时,教语文的陈老师要我们用心观察蝉脱外壳,写成文章。夏雨过后,我捉了一只蝉蛹放到瓶子里慢慢观察。漫长等待中,惊喜地看到蝉蛹的背部慢慢开裂,蝉探头探脑地从开裂的外皮中小小心心地爬出来,露出新生的喜悦和谨慎。刚蜕完皮的蝉是浅绿色的,嫩嫩的,翅膀湿软地蜷缩着,再过一会翅膀才完全张开,神奇般地演变成暗黄色、浅褐色乃至深褐色,变成了一只真正的成蝉。这种变化如此奇妙,令人大开眼界,吸引着我去探寻未知的世界。

父亲告诉我,蝉是可以吃的,而且富含高蛋白。在当时物资贫乏的年代,三月不知肉味,人们便打起蝉的主意。满山满岭的蝉声无疑最具诱惑力。蝉可以炒着吃,也可以炸着吃,味道鲜美。燠热的盛夏,清风拂过,吃着串起来烧熟的香喷喷蝉肉,别有一番滋味,可谓是世间最美味的佳肴。

蝉壳是可以卖的,村里的小卖部长期收购。据村里赤脚医生讲,蝉壳是一味中药,性寒味甘,有散风寒、宣肺气、透疹等功效。我顶着烈日,或者在阵雨过后,拿着长竹竿,四处游走,拨开草木,探寻树叶间,心心念念搜集蝉壳。欣喜地以蝉壳换一些皱巴巴的小钱,买一根冰棒或者几颗糖果,大快朵颐,便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

经过漫长的潜伏、蜕变,蝉在无尽黑暗里苦苦煎熬,却仅有短短几天的生命。因此它爬上树木,对着日月,和着清风,“居高声自远”,卖力地放声歌唱,十分珍惜每一个崭新的日子。听说这种情况,我们都沉默了。

岁月流转中,我渐渐体悟到“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感悟到蝉鸣声声是夏秋里最动人的诗句,领悟到声声蝉鸣是对生命的礼赞,是对光明的歌颂,更是对岁月流逝、活在当下最美好的表达。由此及彼,以一颗鸣蝉之心,敬畏生命,怀抱生活,不惧世间风雨,爱我所爱,乐我所乐,活出生命的精彩……


《巴蜀文学》出品

主编:笔墨舒卷

达州广播电视报(达州新报)《凤凰楼》副刊选稿基地。

凡在“巴蜀文学”平台上同期阅读量较高的优质稿件,将被达州广播电视报选用。

投稿邮箱:gdb010@163.com

特别说明:作者投稿时,须标明“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字样,如没标明或不是原创稿件一律拒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