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唐王之涣怎么好背(王之涣登鹳雀楼平仄非常完美堪称极品)

在灿若群星光耀千古的唐代诗人中,王之涣《登鹳雀楼》一诗堪称五言绝句之极品,如皇冠明珠,光彩夺目,其完美的艺术形式与鲜明的思想内容高度统一,达到了前无古人的惊人高度,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登鹳雀楼唐王之涣怎么好背?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怎么好背(王之涣登鹳雀楼平仄非常完美堪称极品)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怎么好背

在灿若群星光耀千古的唐代诗人中,王之涣《登鹳雀楼》一诗堪称五言绝句之极品,如皇冠明珠,光彩夺目,其完美的艺术形式与鲜明的思想内容高度统一,达到了前无古人的惊人高度。

篇首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在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幅壮丽开阔的艺术画面:一轮落日在楼前延绵起伏的西面群山之上渐渐落下,滔滔不绝的黄河奔腾呼啸,滚滚东流,归向浩瀚无垠的大海。远与近,东与西,上与下的景象,一一呈现眼前,画面是如此宽广辽阔,诚所谓“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诗人运用朴素浅显的语言,形象地概括出视野中的大好河山,在千百年之下读来如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胸襟为之开朗,精神为之振奋。

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境转换,写出了诗人心中之感情和向往:要想看到千里之远的美景,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楼,站得高,才看得远。这既是一种积极探索,锐意进取的精神追求,也是一种启迪人心与智慧的哲理思想。这两句诗,既别出新意,又与前两句写景十分自然的承接和延伸,情景交融,珠联璧合,是运用诗词形象思维方式来显示生活哲理的成功典范。

在艺术表现形式方面,这首诗在修辞手法上极为高明,表现在诗句对仗艺术的娴熟与高妙。这首诗在写法上的显著特点是全篇两联对仗,这在唐诗五绝中极为罕见。全诗对仗的工整与严谨,表现出高手的功力。“白日”与“黄河”是两个名词相对,“白”与“黄”是两个颜色词相对,“依”与“入”是两个动词相对,“山尽”对“海流”,俱是实词。“欲穷”对“更上”,“千里目”对“一层楼”,虚对虚,实对实,动词对动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名词对名词,工整而自然地构成了艺术形式之美。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对此诗高度评价道:“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

这首诗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平仄非常完美!这一点,古往今来评论家还少发现。伟人毛泽东同志曾有著名论断:“不讲平仄,即非律诗”。近体诗讲究格律是非常严格的,格律诗要求皆用平韵且一韵到底,并符合平仄格律。音调押韵优美,节奏抑扬顿挫,方能显示出格律诗的美学价值和特殊魅力。

这首诗用韵属下平十一尤,是首句不入韵仄起式,基本格律句式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检测结果,这首诗字字句句均符合平仄要求,无一不合,还无一多音字,真正达到了“平仄非常完美”的最高水平!在著名的《唐诗三百首》一书中,入选五绝唐诗共二十九首,出自二十一位著名诗人,经平仄格律检测结果,仅有两首五绝属于平仄非常完美的作品,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便是其中之一,且通篇对仗仅此一诗,是当之无愧的唐诗巅峰之作!

王之涣《登鹳雀楼》一诗,以其气势磅礴,意境高远,形式严谨,格律完美,脍炙人口,不愧为千百年来成为激励中华民族高瞻远瞩勇敢奋进,敢于探索昂扬向上的一种精神力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