晷是什么部首(字的结构与作用)

古代没有系统的计时工具,所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后来古人依据太阳投影的原理,发明了“日晷”。主要是利用太阳投影原理来判断时间早晚。但是遇到阴雨天和夜晚,“日晷”就失去了作用,古人是是如何补救的呢?

“日”字,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知道,它表示太阳。从其古文字字形来看,外面是一个圆圈,表示太阳的形状,里面的一点或者一横表示太阳发光的光源。

晷是什么部首(字的结构与作用)(1)

“晷”就是晷表,由一个大的石盘和指针构成。石盘上标有刻度,用来测量太阳投影在晷盘上的长短。

根据东汉许慎在其著作《说文》一书中的记载:晷者,日之景也。从日,咎声。依据《说文》体例:某字,从某,从某某,会意也。某字,从某,某声,形声也。可以知道,“晷”字是一个形声字。从平面二维空间结构来看,“晷”字是一个上下型结构的汉字。“晷”字的上部是一个“日”字,表示“晷”字的意义与太阳活动轨迹有关。“晷”字的下部是一个“咎”字。《说文》记载:咎者,言辞相违也。从“人”、“各”声。各者,相违也。

用现在的话说,一个人所说的话与其所做作为是不一致的,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所以“各”与“咎”含有小有过失之意。

晷是什么部首(字的结构与作用)(2)

根据生活常识我们可以知道,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它的影子在西边,此时太阳的影子最长。太阳移动到中午的时候,它的影子在北方,此刻影长最短。太阳西移到太阳落山,它的影子在东边,影子比较长。用物理学的话讲,“日晷”就是一个判定太阳影子长短的坐标系。依据太阳投影长短与方位来确定时间的早晚。

如果遇到阴雨天,太阳被厚厚的云层遮盖。如果到了夜晚,太阳也不能投射影子,所以“日晷”就失去了作用。于是古人发明了“滴漏”“水车”、人工“打更”报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