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黄河为什么流入黄海 挑动黄河天下反

元朝黄河为什么流入黄海 挑动黄河天下反(1)

元朝建立后,因为统治阶层中有大量不屑于用"汉法"治理中原地区的权贵存在。

所以,对长城内的大部分地域的统治方式是比较粗暴的。

也因此,自从元朝灭亡南宋以后,各地的起义从未间断。

北至辽东,南至福建,数十年间,到处都有起义爆发。

但这些起义没能给元朝太大的压力,主要是因为,规模都不足以撼动元朝的根基。

直到元顺帝至正十一年时,在河南、安徽地区爆发了红巾军起义,才开始了元朝的灭亡倒计时。

红巾军起义是由白莲教领导人韩山童、刘福通等组织的。

起义发动后,虽然初期遇到很大挫折,连韩山童都被元军俘杀。

但在逃出生天的刘福通的领导下,依旧将起义迅速扩大至河南、安徽两省的广大地区,聚众达数十万人。

河南、安徽两个省份一起动乱,还直接影响到山东、河北、江苏等地区。

元朝黄河为什么流入黄海 挑动黄河天下反(2)

起义有白莲教严密的组织,还建立了国号"宋"的政权,红巾军起义一爆发,就有了颠覆元朝的实力。

未来的明太祖朱元璋,也将于红巾军发动起义三年后,加入到其中,并成为元朝真正的掘墓人。

在红巾军起义之前,全国各地爆发过数百次反元起义,为何独有红巾军起义能快速达到能威胁到元朝统治的地步?

这要从"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这句歌谣说起。

这是红巾军起义前,白莲教领导人为激励河南、安徽两省的老百姓跟随他们一起发动起义,而编造出来的歌谣。

红巾军起义的迅速发展,跟这句歌谣息息相关。

红巾军起义之初就能马上得到河南、安徽两省百姓的全力支持,正是因为元朝"挑动"黄河而留下的后遗症造成。

元朝黄河为什么流入黄海 挑动黄河天下反(3)

那么,元朝为啥要"挑动"黄河?又为啥是河南、安徽的老百姓受不了"挑动"黄河?

根子当然在黄河跟运河这一大一小两条河身上。

元朝的核心统治区域在以北京为中心的长城内外,每年都有大量的物资从南方通过海运及河运输送到北方。

其中,运河是最主要的运输渠道,海上风险大,损耗也多。

运河本来从隋炀帝时期大修,已经有了从南方到达涿郡的河道。

虽然绕得远一点,它是从杭州走安徽、至河南(隋唐时为洛阳运送物资,北宋时为开封运送物资)、再到北方,但基本也已经能延伸到北京了。

可北宋时期,北京所处的幽州,包括大半个河北在内的燕云十六州,都是在辽国治下。

运河也是能运兵的,因此,从开封到涿郡的这一段运河,北宋是不会疏通和维护的,基本就废弃了。

元朝黄河为什么流入黄海 挑动黄河天下反(4)

而且,这一段运河是绕道安徽、河南之后才北上,在路上的距离和消耗的时间都比较长。

如果从山东引一段运河接上,再直接到北京,能缩短差不多900公里的距离。

元朝要保证南方的物资到达北京,至少也要疏通被废弃很久的,开封到涿郡的运河。

而为了让新疏通运河的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更快速一点,元朝干脆的决定把整条运河东移。

即废掉安徽、河南的那一段,直接把运河接进山东,然后北上。

元朝在运河上,前后折腾了十年时间,最后主持修建和疏通完成新运河的是历史上著名的水利专家贾鲁。

他在当时的元朝右丞相脱脱的支持下,从元至正十一年四月开始修河,到十一月止,整个土木工程完工,用了一百九十天,完成了这一伟大水利工程。

最终完成的工程是伟大的,但修建过程却不仅仅是消耗了民力。

元朝黄河为什么流入黄海 挑动黄河天下反(5)

运河的疏通和修建,离不开另外两条河,一条是黄河,一条是淮河。

大运河不管从哪个方向走,始终是要跟黄河交汇的,黄河中的大量泥沙是影响运河畅通的主要杀手。

所以,要将黄河中的泥沙都排送到大海中,避免泥沙都堆积到运河中。

当时普遍采用的是提高黄河水压的办法冲击泥沙。

但这个办法最大的弊端就是,淮河流域沿岸的耕地会被蔓延出来的黄河水淹没。

且因为中国的地势是北高南低,大运河东移,离开原来沟通的淮河后,越往山东方向,地势越高,从低处往高处送水,困难远比从高处往低处送大。

元朝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最终是明朝的水利专家们解决的。

故而,在元朝时,运河越往北修,运河水倒灌的可能性越大,而运河水倒灌时,受损的还是淮河流域的耕地和老百姓。

元朝黄河为什么流入黄海 挑动黄河天下反(6)

这么一来,红巾军起义时的最主要支持者们就出来了,主要就是黄河被"挑动"时,受损地域的老百姓们。

元朝要让运河东移,走山东方向北上,首先是废弃了自隋唐时,就经过安徽、河南的运河段,这两省依靠运河吃饭的百姓要失业了。

其次,因疏通和修建新运河段,让整个淮河流域的老百姓们的耕地受损,淮河途径的安徽、河南、江苏三省百姓都要没地种,没饭吃了。

元朝把运河修成了,但在安徽、河南、江苏三省,反抗的火星也快要被点燃了,只差有人去点上那一把火,马上就能星火燎原。

最后的一把火,其实也是元朝自己送给起义者的。

至正十一年,贾鲁主持修河时,他的背后支持者是右丞相脱脱。

为了修运河,脱脱强行从河南、河北等地征召了15万民夫,还调派了2万军队。

元朝黄河为什么流入黄海 挑动黄河天下反(7)

根据《元史》中的记载,当时其实有个叫成遵的官员提醒脱脱:

济宁、曹、郓,连岁饥馑,民不聊生,若聚二十万人于此地,恐后日之忧又有重于河患者。

但脱脱没有听,怒斥其:

汝谓民将反耶!

山东确实没反,可河南、安徽,乃至江苏,全反了。

元朝黄河为什么流入黄海 挑动黄河天下反(8)

贾鲁在修河前,做整个工程的预算时,是有给这些民夫们发放工钱的准备的,预备用粮食替代工钱,每日发放。

但脱脱在朝廷中不是一手遮天,他是有政敌的,他的反对者们从财政上入手,对修河需要的资金、粮食大加克扣。

于是,辛苦修河的工人们,一直无法获得最基本的劳动报酬,怨气布满修河工地。

贾鲁修河是从至正十一年四月开始,虽然最后河修成了,但从五月起,红巾军起义就爆发了。

诱因就是元朝为修建运河,强行征召民夫不给钱不说,还"挑动"了黄河,导致淮河流域的耕地受损,当地老百姓活不下去了。

在元朝看来,只要运河能修成功,在北方生活的权贵们能充分享受到南方运送过来的物资,淮河流域的老百姓们是可以抛弃的。

但正是这些被抛弃的老百姓,支持了红巾军的发展壮大,几个省份的同时爆发,规模超过了此前的数百次反元起义。

当然,元朝的灭亡不是一次起义的问题,积存的弊端也不仅仅是修河时的冷酷。

元朝黄河为什么流入黄海 挑动黄河天下反(9)

明初主持修纂《元史》的名臣宋濂,对于元朝的灭亡,总结的就是:

议者往往以谓天下之乱,皆由贾鲁治河之役,劳民动众之所致。殊不知元之所以亡者 ,实基于上下因循,狃于宴安之习,纪纲废弛,风俗偷薄,其致乱之阶,非一朝一夕之故 。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是点燃反元火把的宣言,火星却是一直存在,"民可载舟、亦可覆舟",元朝权贵们,一定没有学过这句名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