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吴姓的历史和名人故事(吴姓探究系列之)

关于吴姓的历史和名人故事(吴姓探究系列之)(1)

据《史记》记载,吴氏远祖是尧舜时代的后稷,居住在今山西陕西一带,属黄帝后裔,姬姓。

后稷母亲姜嫄,帝喾正妃。外出游玩时,见到巨人脚印,出于好奇,就踩在上面。忽然觉得身子震动,像怀了孕,后来生下一个男孩。姜嫄认为不吉利,丢了三次,而这孩子三次都命不该绝。姜嫄认为太神奇了,就抱回来抚养。因为想把他丢弃,就取名叫弃。

弃小时就很出众,长大后对种植庄稼很有研究,人们都向他学习。帝尧听说后,就任命弃为农官。农业得到了发展,弃也立下了功劳。帝舜把邰(今陕西扶风)封给他,赐名后稷,以姬为姓。

后稷卒,子不窋继位。不窋晚年,帝太康政治衰败,不窋也就不再做农官,奔波于戌狄之间,成了游牧民。到第四代公刘,恢复了后稷之业,人们的生活又有了富余,好多人都来归附他。自此,周族开始兴盛起来。公刘之子庆节继位后,在豳(宾bing,今陕西彬县)成立了一个氏族国家。到第十二代古公亶父,发扬光大了后稷、公刘的事业,积德行义,人们都爱戴他。戌狄的薰育族来侵扰,略取财物,古公满足了他们的要求。过后又复来围攻,想要夺取土地和人口。人们愤怒,要进行反击,古公认为战争会有伤亡,不忍这样做,于是带着从属,迁到岐山下的周原。随后整个豳的百姓都来到古公身边,其他部落听说古公仁义,也有不少投奔的。古公改变游牧生活习俗,营造城郭,建筑房舍,让人们过定居下来的生活。这时的周族已成为一个国家。

1、避让王位奔吴山(一让)

古公有三个儿子,长泰伯,次仲雍,再次季历。兄弟三人才能出众,协助古公使周原日益强大。古公有灭商之意,据史书记载“泰伯不肯剪商”,父子思想不统一。季历的儿子昌出生了,相传昌出生时伴有祥瑞出现。昌从小就天资聪颖,气质非凡。这对古公来说又有了新的希望,于是就把振兴周族的希望寄托在昌的身上,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言外之意就是想让季历继承王位,以传昌。

从后稷到古公亶父十几代,世系始终保持不乱,父死嫡长子立,已成为周人的传统。古公死,泰伯继位,天经地义。如泰伯早逝,应由仲雍继承,季历排行第三,已没有机会,那么昌就更没有机会了。

泰伯决定把王位让给季历,以成全父亲的心愿。于是和二弟仲雍商定,带着家眷随从来到了西吴的吴山(今邠州一带)安家落户,并建立了吴部落,泰伯为首领。《诗经。皇矣》因称“帝作邦作对,自泰伯,王季。”由此可以知,泰伯的部落和季历的周族是邻邦。

2、托言采药下江南(二让)

古公生病了,泰伯、仲雍回家探望。古公旧话重提,准备把王位传给泰伯,以不至于破坏了周族几百年的承袭制度,季历也表示不于哥哥相争。泰伯不愿接受,以上山采药为父亲治病为名,便和仲雍返回吴部落。这次为了表示让位的诚意和决心,就要做的彻底一些。泰伯仲雍决定忍痛割爱,远走高飞,好让季历心安理得地继位。公元前1169年,伯仲携部落人众,从西吴出发,默默地路经养育了自己几十年的周原,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曾经同甘共苦的周原父老,背井离乡,去追求属于自己的新生活。他们沿长江流域,跋山涉水,历尽艰辛,辗转迁徙,来到距周原几千里的海滨荆蛮之地(今江苏无锡一带),意在不与周族来往。见《左传。昭公三十年》:“吴,周之胄裔也,而奔在海滨,不与姬通。”

泰伯仲雍如此抉择,如此壮举,可歌可泣,是多么的悲怆,又是何等的壮烈。

3、断发纹身辟荆蛮(三让)

泰伯仲雍到达荆蛮,最后在梅里定居。为了再一次表示不回去继承王位的决心,要和这里的蛮族居民和睦相处,永远地生活在一起,归化了当地风俗,断发纹身,并传播先进的中原文化,和当地居民共同开发荆蛮之地。据传,古公闻之伯仲出走的消息,心中不忍,曾派人马追寻,一路之上,到处打听伯仲踪迹,这也有意无意地把伯仲让王的高贵品德作了宣传。最后找到无锡,得知伯仲已“断发纹身”,无返回之意,只好作罢。当地人民知道泰伯有这样的崇高美德,有数以千计的氏族部落,前来归附,拥立泰伯为酋长。为了怀念周原和西吴,泰伯给自己起了个名号—句(勾gou)吴。句,语气词;吴,大的意思。见《左传》:“吴人曰:‘于周室,我为长。’”人们尊称“吴泰伯”。后人称泰伯为“三让王”。

武乙9年,公元前1139年,古公病逝,噩耗传到梅里,悲痛之余,伯仲从梅里急回周原奔丧,极尽孝道。季历遵照父亲临终遗命,请泰伯接替王位,周原群臣也一致要求泰伯继承王位,泰伯却告诉他们:“自己已成了刑余之人,再无资格当宗庙社稷之主了。”而事实上,季历也并没有要和泰伯争夺王位的意思,这在季历写给伯仲的《哀慕歌》中可见其弟兄之间的手足之情。伯仲料理完父亲的丧事毅然返回荆蛮,和江南人民一道,开辟了江南历史上光辉灿烂的“吴文化”。

清代著名科学家、文学家齐彦槐的一副对联是对泰伯功德的真实写照:志异征诛,三让两家天下;形同开辟,一杯万古江南。

后记

这三让,感天动地,气壮山河。中国历史因此而改写,华夏文明由此翻开新篇章。

这三让,季历得以顺利继位,传位姬昌(周文王)。昌果不负祖望,励精图治,虽未灭商,但为姬发灭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子姬发(周武王)继位,历经四年,推翻荒淫无道的商纣王朝,建立了后来一直延续了八百多年的周王朝。

这三让,泰伯仲雍深受荆蛮人民的爱戴和拥护。自泰伯为吴君,共经历二十五位国君,传二十一世,近七百年的吴国历史。

孔子因此称赞:“泰伯,其可谓至德也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