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有意思的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犹豫未决)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发生在刘备离开许昌之后,相关人物分别为曹操、郭嘉、程昱、刘备和许褚。原文如下:

三国有意思的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犹豫未决)(1)

程昱曰:“昔刘备为豫州牧时,某等请杀之,丞相不听;今日又与之兵:此放龙入海,纵虎归山也。后欲治之,其可得乎?”郭嘉曰:“丞相纵不杀备,亦不当使之去。古人云:一日纵敌,万世之患。望丞相察之。”操然其言,遂令许褚将兵五百前往,务要追玄德转来。许褚应诺而去。却说玄德正行之间,只见后面尘头骤起,谓关、张曰:“此必曹兵追至也。”遂下了营寨,令关、张各执军器,立于两边。许褚至,见严兵整甲,乃下马入营见玄德。

三国有意思的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犹豫未决)(2)

玄德曰:“公来此何干?”褚曰:“奉丞相命,特请将军回去,别有商议。”玄德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吾面过君,又蒙丞相钧语。今别无他议,公可速回,为我禀覆丞相。”许褚寻思:“丞相与他一向交好,今番又不曾教我来厮杀,只得将他言语回覆,另候裁夺便了。”遂辞了玄德,领兵而回。回见曹操,备述玄德之言。操犹豫未决。程昱、郭嘉曰:“备不肯回兵,可知其心变矣。”操曰:“我有朱灵、路昭二人在彼,料玄德未必敢心变。况我既遣之,何可复悔?”遂不复追玄德。

三国有意思的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犹豫未决)(3)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刘备主动向曹操提出前去拦截袁术,顺利离开了许昌。谋士程昱和郭嘉得知此事后,立即建议曹操追回刘备。于是,曹操派许褚带着五百士卒去追赶刘备。等许褚与刘备见面后,刘备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拒绝返回。许褚这认为刘备与曹操关系一向不错,同时曹操也没有下令与刘备翻脸,于是便返回了许昌。

三国有意思的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犹豫未决)(4)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文中提到的“犹豫未决”,意为拿不定主意,下不了决心。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史记•赵世家》中的“吴娃死,爱弛,怜故太子,欲两王之,犹豫未决,故乱起,以至父子俱死,为天下笑,岂不痛乎!”

三国有意思的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犹豫未决)(5)

小说中提到的刘备借口征讨袁术离开许昌的故事情节,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据《三国志•武帝纪》载:“(袁)术欲从下邳北过,公遣刘备、朱灵要之。”《三国志•先主传》亦称:“袁术欲经徐州北就袁绍,曹公遣先主督朱灵、路招要击术。未至,术病死。”

三国有意思的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犹豫未决)(6)

小说中提到的程昱与郭嘉建议曹操追回刘备之事,也符合历史的原貌。《三国志•程昱传》中说:“后又遣备至徐州要击袁术,昱与郭嘉说太祖曰:‘公前日不图备,昱等诚不及也。今借之以兵,必有异心。’太祖悔,追之不及。”刘备离开许昌不久,便斩杀曹操任命的徐州刺史车胄,与曹操反目,并从此成为曹操的死敌。

三国有意思的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犹豫未决)(7)

与以上两个故事情节按照历史记载进行如实描述外,作者在该情节中也有一处是自己的虚构,这便是小说中提到的曹操派遣许褚追赶刘备的设计。从《三国志》相关传记的记载来看,曹操的确派人追赶刘备,但派的人并不是许褚,而是没有留下姓名的一位小人物。

三国有意思的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犹豫未决)(8)

不过,这个情节设计也出现了一处疏忽。小说中提到,曹操派许褚追赶刘备时所下达的命令是“务要追玄德转来”,也就是说一定要让刘备返回许昌。但当刘备拒绝返回时,许褚却认为“丞相与他一向交好,今番又不曾教我来厮杀,只得将他言语回覆,另候裁夺便了”,这个看法与曹操的军令严重不符。即便以许褚在小说中的人物性格而言,执行曹操的军令一向是不打折扣,怎么会因为曹操与刘备一向关系不错而违反军令呢?这显然不合常理。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