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妻子掉进河里先救谁 媳妇和母亲掉到河里

经常会听到这样的问题,当媳妇和母亲掉到河里,到底该先救谁?

当灾难降临,是先救孩子还是先救爱人?

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性质的。

而人们在做选择的时候,往往也掉进这样的一个逻辑陷阱,以感情,或者远近亲疏的程度来 衡量利弊,选择先救谁,后救谁。

但是由于这种横联杠杆就错了,所以导致类似的话题变成了逻辑上的二难定律,也就是无论你怎么选都是错的,无论你怎么选都可能后悔。

那么正确的救援该如何正确地实施呢?咱们回到某个地震现场去,看看正确的营救方法是怎样的。

和大家平时想象的营救方案不同,在地震现场实施营救也有一些原则,这些原则可以简单地归纳为:

从地理环境上说:就近不就远,就易不就难;

意思就是:先救近处的,再救远处的;先救容易救的,再救难以救的;

从人员上的选择就是:先救青壮年,再救老弱;先救轻伤,再救重伤;

仔细分析这几条原则就会发现,这些原则其实很“残忍”,但实际上确实最有效的救援方法,大规模的救援行动,其实都是遵循着这样的原则。

以这种原则进行救援,不但能增加救援的成功率,并且能不断地增加救援力量,因为先前救出的青壮和较快得到救援的人员,稍事休息就可以投入到救援中去。

如果把这个原则反过来,那么救援力量 可能很快就疲惫,并且越来越弱,甚至失去救援能力。

而在心态上,这也是一次感情良知和理性的抗争,但它们不是完全相互对立的,而是彼此纠缠斗争,相互妥协的一个过程 。

毕竟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不可能完全做到冷血的理智,关键在于是让理智成为主流还是让感情成为主流,二者相辅相成,谁也不能完全替代谁。

说实话,在大灾大难面前,这种原则比较容易 实施,因为组织者通常是站在大局方面考虑,即便是有个人感情因素,占比也比较小。但是 如果灾难落在家庭头上,由于普通人缺乏相应的应急训练,所以在救助家人时,有可能是依靠本能和感情来实施的。

所以当遇到此类问题时,我的答案是:

受过训练或者有经验的人会依靠救援原则做事,选择最妥当的方式增加救援的成功率;

依靠本能救援的,也有概率获得较高的成功率,因为在危急情况下,果断出手,永远强过犹豫不决或者勇气不足的人。

依靠感情救援的效果其实最差,因为在救助的同时,也产生感情伤害,即便大家都幸存,感情也产生了裂痕。最差的结果就是一家人整整齐齐。

感情是纽带,重感情是好事,但是能在感情的干扰下保持理智的,才能选择最优的营救方式,成为最终的赢家。

简单地说就是:如果两个人都对你很重要,你永远要优先选择你最容易救援的人。

我是十三哥,谢谢大家的关注。

父母和妻子掉进河里先救谁 媳妇和母亲掉到河里(1)

父母和妻子掉进河里先救谁 媳妇和母亲掉到河里(2)

父母和妻子掉进河里先救谁 媳妇和母亲掉到河里(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