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笔下的衍太太(鲁迅笔下的衍太太)

——夜读撷珍(58) 鲁迅的《琐记》里,有一个人物叫衍太太,原先的鲁迅研究,很少有人提及,更鲜有专门研究者其实,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物,甚至堪称现代文学形象里的一个独特标本,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鲁迅笔下的衍太太?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鲁迅笔下的衍太太(鲁迅笔下的衍太太)

鲁迅笔下的衍太太

——夜读撷珍(58)

鲁迅的《琐记》里,有一个人物叫衍太太,原先的鲁迅研究,很少有人提及,更鲜有专门研究者。其实,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物,甚至堪称现代文学形象里的一个独特标本。

在少年鲁迅眼里,衍太太是个和蔼可亲的人,她最大的特点是“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孩子们,尤其是男孩子,大多都是顽皮淘气的,而且,对所有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同时,由于缺乏人生经验,对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并没有一个完全正确的认知,所以,试错的机会就多。但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做了什么错事,最害怕或者讨厌的,就是有人向家长告状,因为那会招来家长一顿严厉的批评甚至是打骂。衍太太虽然对自己的孩子很严厉,但对别人家的孩子却很“好”,无论别人家的孩子做了什么样的错事,她都不会到家长那里去告状。当然,这个“好”字是要加问号的。比如说,家长都会反对自己的孩子冬天吃冰,因为那会肚子疼;但衍太太看见,不但不反对,而且会鼓励:“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孩子打旋子容易跌倒,一般家长都不支持,但衍太太支持,而且在一旁打气,还帮着计数;最有趣的是,她与自己的男人看春宫画之类,居然给别人的孩子看。看着孩子一脸茫然的样子,她会在一边哈哈大笑。

在一般人看来,这自然不是真正的“好”,而是有怂恿、教唆的嫌疑,给孩子看春宫画,简直就有点诲淫诲盗了。你说她不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吗?显然不是,因为她对自己的孩子从不这样,说明对孩子不利;但她仍然这样做,不惜放低身价,对孩子们做出一副亲切状,甚至亲自参与到其中,而且乐此不疲。损人而不利己,究竟是出于一种什么心理?恶作剧?嫉妒?抑或属于人性最深处的恶,以损害别人来达到内心恶意的快感?似乎是,又似乎不是,起码不完全是。比如说,孩子们玩耍碰破了皮肉,衍太太就会“立刻给你用烧酒调了水粉,搽在疙瘩上,说这不但止痛,将来还没有瘢痕。”这显然并无恶意,甚至还闪现出一丝善的光辉。善善恶恶,相互纠缠,相互撕扯,这才是人性当中最复杂的地方。

然而,披着善的外衣的恶总会有被看穿或揭露的一天,麒麟皮下总会露出马脚。即便是孩子,也会逐渐成长,会对是非对错有一个逐渐认知的过程。比如孩子在玩旋子游戏,衍太太参与其中,但一看家长来了,马上就变了一副嘴脸,并且把黑锅甩到孩子身上,孩子面必然会对这个突然变得陌生的脸重新进行审视;尤其是她怂恿鲁迅变卖家中的首饰之类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鲁迅并没有那样做,但不久就有偷家里的东西变卖的流言出来,鲁迅马上就看清了衍太太的真面目,从此离开,绝不再到她那里去。

衍太太其实在现实当中是有原型的,即周家诚房的子传太太。周作人对衍太太如此评价:“仿佛是西太后一路的人,很可能有些主张。”什么主张?周作人没有说。

不管是从文学方面还是心理学方面,对衍太太这个人物进行一下深入的研究,相信都不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2020/10/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