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五子良将人物排名(五子良将排名第三的于禁有多厉害)

对演义中的于禁,有二个印象。

一是图谱画像没有猛将风采,

二是武艺水平也一般的很,一点儿也不厉害。

  • 论单挑,似乎从未赢过。统军作战,也没见他有何过人之处。

所以小时候看《三国演义》,有一事总是很令人不解。

曹操既然要发七路大军增援樊城,如此重要的大战,为何不选一个强一些的大将,却挑了个最没用的于禁?

以致让关云长逮住了机会,水淹了七军。

而一看正史上,此人却真不是简单人物。襄樊战役之前,于禁在曹军中的地位与赫赫军功,远在徐晃与张郃之上。

三国五子良将人物排名(五子良将排名第三的于禁有多厉害)(1)

  • 于禁拜左将军时,徐晃张郃还只是平寇将军与荡寇将军,级别与于禁比,差了一截。

而演义中所谓谁谁单挑哪个厉害,那实际是演义作者想让谁厉害,谁就最厉害。

若非于禁最后一战晚节不保,那么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必会将他的单挑武艺提高至九成。

起码也会给他安排一次力斩四将的场面。

而正史上的于禁,确实真的在战斗中连杀过敌军四将的。

反而赵云、吕布等,史书却真没记载他们在战斗中直接阵斩过谁。

来看一看史书上记载的,于禁生平的军功战绩。

三国五子良将人物排名(五子良将排名第三的于禁有多厉害)(2)

于禁在黄巾之乱时投军,初属鲍信,后属曹操,在将军王朗麾下任职都伯。

都伯是什么官职?

估计就是个百夫长。与屯长、军侯差不多的基层营连干部。

而将军王朗,又是否为演义中让诸葛亮骂死的那个王朗,未知。

王朗赏识于禁,于是向曹操推荐,说于禁有大将之才。

曹操召见于禁面谈之后,非常满意,然后任命为军司马。

三国五子良将人物排名(五子良将排名第三的于禁有多厉害)(3)

军司马,可独领一营兵力。这个官职,在东汉军职中可不小了。

班超三十六人平鄯善后,窦固上报朝廷,朝廷嘉班超之功,任命班超为军司马。

此后,于禁在曹操征徐州,讨伐吕布、平定黄巾等战役中,屡建奇功。

演义中的于禁似乎没有多少武力值,而史书中的于禁显然不同。

于禁每战,必率所部先登突击,经常斩将夺旗,由是被拜为陷阵都尉。

三国五子良将人物排名(五子良将排名第三的于禁有多厉害)(4)

什么叫陷阵都尉?

两军对阵,矢石未交,身先陷坚突阵者,就叫陷阵。

就是每次战斗,都要率自己的直属队冲在第一个,率先与敌军白刃接战。

能担任陷阵都尉的将军,从来就没有武力不强的。

在曹操与吕布濮阳大战初时,曹军屡屡交战不利。

唯于禁独率一路偏师,接连击破吕布屯驻在濮阳城南的二座别寨。

别寨是什么?

三国五子良将人物排名(五子良将排名第三的于禁有多厉害)(5)

古代守城,必择精锐在城外数里至数十里间,择地形屯兵立寨,这是与城防形成掎角之势。

所以,吕布军的别寨,不是那么好破的!

曹操曾亲率人马,夜袭某处吕布军的别寨,结果天亮时反陷入吕布的三面围攻中。幸亏有典韦等奋勇逆战,否则差点就全军覆灭。

而于禁能连破吕布二营别寨,其之将才可见。

于禁治军严谨,不但能攻,也善于防守。辖下部伍整肃,行止进退皆有章法,尤能临危不乱。

三国五子良将人物排名(五子良将排名第三的于禁有多厉害)(6)

曹操征讨黄巾刘僻、黄邵等人时,曹军屯驻于版梁。

黄邵等倚仗熟识地形,夜袭曹营,为枕戈待旦、防御森严的于禁所部挫败。

于禁率兵激战,斩杀黄邵,并趁胜反攻,大破敌军,尽俘其众。

战后,于禁以功获升迁,任职平虏校尉。

此后,在讨伐袁术的战争中,于禁又屡屡建功,每战皆克,接连斩杀袁术部桥蕤麾下四将。

由是于禁善战之名,曹军中无人不晓。

罗老先生给赵子龙虚构了力斩五将的情节。

而实际上,演义里在赵子龙枪下走不过二十合的于禁,才是经常冲锋陷阵、斩将夺旗的先锋。

而最让曹操为之叹服的,称于禁有古名将之风的一事,发生在讨伐张绣期间。

三国五子良将人物排名(五子良将排名第三的于禁有多厉害)(7)

由于老曹因好色,不经意间的一夜春宵,引发了张绣降而复叛的地震级大事。

张绣全军发动,夜袭曹营。

由于曹军此时,以为战事已毕,已疏于戒备。

故而猝不及防之下,三军大乱,诸将乱走。

亏得典韦率卫队拼命死战,才掩护得曹操轻骑脱逃。

这时候,曹操的大军在溃退途中,由于不知统帅在何处,诸将纷纷惊慌互问:

“曹公在哪儿?”

各营已纷乱一片,濒临总崩溃的边缘。

三国五子良将人物排名(五子良将排名第三的于禁有多厉害)(8)

唯独于禁辖下一营数百人,仍旧部伍不乱,建制完整,且战且退。就连伤兵也一个不遗弃,始终保持战斗警戒状态在有秩序的撤退行军。

三国时,一营兵力就在几百至千余人。

曹军中由黄巾降卒改编的青州兵,出现了在撤退途中烧杀掳掠、为争抢财帛而相互攻击等等事,匪性复发、已完全没有了军队的样子。

于禁大怒,命令部队沿途收拢整肃乱军,遇有不服军令者,就地讨伐之。

乱军哪里能打得过建制齐全的营兵,于是纷纷逃窜。

终于当得知曹操驻地时,各部纷纷涌去。有部分吃了于禁大亏者,便先向曹操报告说:

“于禁部也造反了!”

三国五子良将人物排名(五子良将排名第三的于禁有多厉害)(9)

而于禁行至将接近曹操驻地位置,却让部队停了下来,并命令士卒,立即掘壕沟、筑营垒,随时保持待战状态。

这命令一下,部属纷纷劝说于禁。

众人言道:

青州兵诬告君谋反。此时不立即急赴曹公处解释沿途之事,自辩清白。却反而筑垒坚守,恐怕以曹公之明,也得怀疑将军是真要谋反了!

于禁凛然对部众说道·

此刻敌情不明,追兵或在身后将至。岂能不先作防御?而以曹公之明,又何须我前去自辩!

直待部队营垒筑就、设防严整之后,于禁才去向曹操报告。

曹操了解事情经过后,连声赞叹,称于禁有古名将之风。

太祖悦,谓禁曰:淯水之难,吾其急也,将军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三国志·于禁传》。

此役,于禁以功得到了两汉期间军人的最高荣誉,获封益寿亭侯。

三国五子良将人物排名(五子良将排名第三的于禁有多厉害)(10)

而于禁的能攻善守,在曹、袁争霸的官渡之战中,更是得到了显现。

官渡大战中,曹军轻兵奔袭白马、关公斩颜良;曹军迁白马民众撤退,途中逆击河北追骑,阵斩文丑;曹操亲率精锐夜袭乌巢;等等经典之战,人们自然耳熟能详。

而大多数人不了解的是,于禁在官渡之战中所立下的坚守之功,才为曹操得以最后战胜袁绍奠定了基础。

袁、曹大战将起时,刘备复割据徐州叛曹。

曹军总实力本就远弱于袁绍。

以弱敌强,若再后方不稳,难以集中力量,那么就是必败之局了。

所以,曹操决定,主力回师急袭徐州,先平刘备,再全力与袁绍决战。

这时候,则须以一大将,以少部精兵坚守防线,阻挡袁绍的大军。

能不能坚守得住,这是个异常艰巨,又事关全局的重任。

派谁才能担此重任?便是于禁!

三国五子良将人物排名(五子良将排名第三的于禁有多厉害)(11)

曹操东征徐州,于禁以精锐步骑二千人,替曹操坚守延津防线。

袁绍遣部多次进攻,在于禁督率之下,曹军的防御坚如磐石,河北军屡攻不能克。

于禁的坚守,为曹操平定徐州,稳定后方争取到了时间。

若是于禁守不住防线,那么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曹操破刘备,麾军回官渡前线后。

于禁与乐进二将率步骑五千,作为大军的奇兵,从延津西南缘河展开破袭战,兵锋一直至汲、获嘉二县。连续击破袁绍的屯兵别寨,焚烧袁军兵粮屯聚地三十余个,斩首俘获各数千人,并逼降袁绍麾下将军何茂、王摩等二十余人。

于禁独当一面的能力突出。曹操复令于禁率一部兵力,别屯于原武。

而袁绍在杜氏津也驻屯有别寨。于禁发起攻击,破寨。

三国五子良将人物排名(五子良将排名第三的于禁有多厉害)(12)

曹操累计于禁之功,升迁其为裨将军。

当官渡之战进入到了相持阶段时,两军互为连营对峙。

守如磐石的于禁部,自然是作为曹军营垒防御主力使用的。

袁绍堆土成山,山上筑楼橹,聚弓弩手居高临下射击曹营。

曹操同样也在营中堆山造楼,由于禁率部驻山上,与袁绍军对射。

河北军人多势众,兵力数倍于曹军,矢如暴雨。

  • 曹军兵力少,弩手的火力与袁绍比,就相当于汉阳造步枪与Ak47对射,这无疑是一件极其需要勇气的事。

而于禁督守土山之上,丝毫不惧,奋力对战。

直至曹操制抛石车,终于摧毁了敌军的楼橹为止。

三国五子良将人物排名(五子良将排名第三的于禁有多厉害)(13)

曹操破袁绍后,于禁由功迁为偏将军。

偏将军,已经是高级将领。不是轻易就能当上的。参考东吴陆逊从担任孙权秘书之职入仕,熬到偏将军,用了整整十五年。

曹操麾下诸将,宗族之外最能打的,就是于禁与张辽、乐进、张合、徐晃五将。每次曹操出征,这五人不是做前锋,就是为大军后卫。

而于禁在列传中排名位于张辽、乐进之后。

中国古人是很讲究排名次的。五子良将,于禁名列第三,这决不是随手排的。

于禁在奉行法度、执行命令上,严苛的有些不近人情。这一点,军中颇有非议的,营中士卒对其畏惧多于爱戴,对于得士心方面,颇有欠缺。

三国五子良将人物排名(五子良将排名第三的于禁有多厉害)(14)

但也正是于禁不结私义,从统治者角度上,就更能得到曹操的器重。

冀州平定之后。本已降曹操的昌豨复叛。

于禁率军讨伐,而昌豨与于禁是有旧交的。但于禁不循私情,督军急攻之。

于是,昌豨不敌之下,重新投降。

诸将皆以为,既然昌豨已降,自当押送至曹操处置。

于禁对诸将说:

“曹公早有明令!围而后降者不赦。夫奉法行令,事上之节也。昌豨虽我之旧友,而我岂能失节!”

于是,先以私义为由与老友昌豨泣泪诀别,然后,竟不禀报曹操,直接下令斩了昌豨。

当曹操闻此事后,惜而叹曰:“昌豨不直接来向我投降,却去于禁营中,岂非命耶!”

曹操爱才,容人之量,不得不说真为三国第一。只要有才能、有用处,哪怕叛而复降,他也确实真不舍得杀的,昌豨死得冤。

而于禁杀昌豨这事,却是真有些用力过猛,做作之嫌了。

但是,此举又确实为维护了已颁布的法令,并以“降而复叛者戒”。由此,亦愈发获曹操看重,又被拜为虎威将军。

但且有讽刺意味的是,于禁自已也在兵败之下降了关羽。

于禁能在征讨敌军时当主力先锋,也能作后勤,全力配合友军作战。

讨伐梅成、陈兰时。梅成先向于禁投降,复又叛,举众奔附陈兰。二人合兵,与张辽等军相持。

张辽军中缺粮,于禁便为其运粮,前后不绝,直至张辽破敌,斩二人。。

演义中单挑本事稀松平常的于禁,在正史中却是以威严于闻名于全军的,军中士卒对于禁都很惧怕。

三国五子良将人物排名(五子良将排名第三的于禁有多厉害)(15)

《三国志》记载了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曹操麾下有一叫朱灵的将领,不知怎么的,得罪了曹操。

而一向以气度宽宏,有容人之量出名的曹操,竟对朱灵恨的牙痒,常想要夺了朱灵的营兵,却又不方便动手。

由此,亦可窥知三国部曲私兵制之一斑。

于是,因为于禁有威名,某日曹操便遣于禁率数十轻骑,赍令书,径直驶入朱灵营中,宣读命令,并夺其军。

而朱灵及其部众畏惧于禁,竟没一个敢出言质问,更莫敢有异动。

曹操闻之,又喜。便命令朱灵从此归属于禁,为于禁部下督。

这样一看,朱灵似也没犯什么大错。而曹操之对朱灵,更像恶作剧式的惩罚。真不知这朱灵,如何引发了曹老板的恶感。

而军中众人对于禁的敬畏,也由此可见。

曹操进位魏王后,于禁迁左将军,假节钺,分邑五百户,封一子列侯。

这时候的于禁,已经到达了军旅生涯的巅峰。然而命运却与他开了一个极大的玩笑。

三国五子良将人物排名(五子良将排名第三的于禁有多厉害)(16)

官渡之战初,于禁率二千人孤军,便能牢牢守住防线,让兵强马壮的河北军屡屡碰壁。

而襄樊之役,麾下统率七路兵马,三四万大军。却让关羽一役尽淹,七军全覆,三万余步骑统统做了俘虏。

而一向以法不循私而闻名的于禁,他自己竟然也投降了关羽,这真是让后人大跌眼镜的。

《三国演义》中,把于禁督七军往援襄樊之战时,完全描述成了一个因嫉妒庞德之勇,而欲与之争功,然后在军略布置上应对失措的小人,这完全就是胡扯。

一个假节铖,实封一千二百户的左将军,去与一个地位相差悬殊的杂号将军争功,这是不合逻辑的。

三国五子良将人物排名(五子良将排名第三的于禁有多厉害)(17)

那么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就与朱灵明明无罪,曹操却为何要恼恨朱灵,要派于禁去夺了朱灵的营兵一样,是个谜!

而史书记载:于禁持军严整,凡有缴获财物,从不私藏,由是赏赐特重。

但这赏赐,应是曹操对于禁的赏赐,而其部众有无好处则未知。

然而,于禁执军法过严,好以严法御部下,不甚得士众之心。

这一点,是很值得回味一番的。

对于君王来说。大将与士卒私结恩义,一直是把双刃剑。

若将领爱兵如子。

则其军陷绝境时,部众会奋而为大将赴死,人人忘死奋战,而得绝处逢生。

  • 其弊在于,私恩过重,军中会只知其将而不知君王。

若大将以威严竣法御部众。

部众因畏惧国家法度而对大将无令不从,在法度能及之际,自然是部伍整肃。

一旦兵临绝境,守法违法都是一死的情况下,法不再是威慑。

士卒们平日受严法管束的积怨,就或会爆发。此时,没有恩义相结的士卒,是不会生出甘为大将赴死之意的。正所谓,物极必反。

而于禁所督七军,除庞德所部退守高坡死战之外,余者迅速崩溃,全军俱不战而降。与于禁平日治军过严有没有关系,也只有天知道。

当于禁降敌消息传来。

魏王曹操闻之,哀叹者久之,曰:

“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

三国五子良将人物排名(五子良将排名第三的于禁有多厉害)(18)

【图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