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好在哪里(江畔何人初见月)

#千古风流句#

读《春江花月夜》有感

再品《春江》感慨深,

孤篇横绝亦佳音。

千年江月今仍见,

拜谢若虚神韵擒。

刚上大学的时候,接触到《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当时的感觉就是这语句怎么这么优美呢,这意境怎么这么幽谧呢,这情景怎么这么迷人呢。自己没事的时候就读一读,在迎新老乡会上,我还朗诵了这首诗。

《春江花月夜》

作者张若虚(唐朝诗人)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诗的意思随着朗读似乎也就出来了。那一年去大连游玩,晚上在海边,看到海上升起明月,忽的一下就能想起这句诗,虽然不是在江上,但终归都是在水上。

工作这么久了,似乎把这首诗都忘记了,可那一刻这句话突然就蹦出来了,这也许就是诗句的影响力。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空中的霜有疑问:是李白的“疑是地上霜”,也就是明月光吗?月色如霜,既然月色是霜那流霜当然看不见。还是指早春时节真正的霜?真正的霜在月色照耀下看不见。见仁见智,自己悟吧。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伫立在春天的夜晚、对着苍茫的夜空和皎皎明月、看着汹涌的河水和那开满花朵的草甸,诗人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在这个河边,谁是第一个看见月亮的人,江边的月亮什么时候开始照耀人?厉害不,迷糊不,有答案吗?反正我是不知道。这完全是哲学上的追问,是对生命本质的追问。

诗人给答案了吗?没有,诗人话题转走了:人生就是代代相传,无穷无尽,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月亮在等谁呢?这首诗会被后来的谁阅读呢?长江水能回答吗?

根据“待”字,想象一下诗人是不是隔空与我们对话:终于等到你了。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诗人这时从虚空回到现实,开始写情感,主要是离愁。从江上的船,想到自己在外漂泊,想念家里的亲人,一种相思“卷不去”,“拂还来”。与家人天各一方,两处望月,是我安排月光去照耀你、关注你。

谈恋爱中的小伙子,你要对女朋友说:愿逐月华流照君。

女朋友:啥意思?

你:我想把月亮摘下来送给你。

那时没有视频通话,如果那时能够视频,张若虚诗人一想家就视频聊天,就不存在思念了,可能也就没有这首诗了。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诗人梦见亲人了,亲人问:都啥时候了,春天都过去一半了,咋还不回家。

诗人也核计: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如果我们思维跳转一下,认为诗人太想回家了,想搭乘月亮回家,不知道他能不能买到月票。)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读诗,是你在和你自己对话,读到某一句的时候,它打动你了,你有自己的感觉,这种感觉可能和别人不一样。

让我们读出自己的《春江花月夜》。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好在哪里(江畔何人初见月)(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