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扛水(背水上山)

来源:学习军团·中国军号“云雾满山飘,海水绕海礁人都说咱岛儿小,远离大陆在前哨,风大浪又高啊……”,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上山扛水?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上山扛水(背水上山)

上山扛水

来源:学习军团·中国军号

“云雾满山飘,海水绕海礁。人都说咱岛儿小,远离大陆在前哨,风大浪又高啊……”

作为渤海前哨,长山列岛扼守京津,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驻守此地的一代代海防官兵,以“海岛为家、艰苦为荣、祖国为重、奉献为本”,展现了崇高的家国情怀。

北部战区陆军海防某旅海防一营雷达哨所驻守在长山列岛某岛。哨所远离营区,驻守在高山之巅,没有水源,用水困难,自建成30多年来,一直靠官兵从山下营区往山上背水、下雨接水来保证官兵的基本生活用水,条件十分艰苦。

盛夏七月,记者一行来到岛上调研采访,跟随官兵们一同背水,沉浸式体验感受这里独特的“背水文化”。

“自1986年哨所建成以来,这里的官兵已使用了四代背水工具。”在山下的哨所所在连队陈列室内,所长徐恺远向记者详细介绍官兵们几十年的背水史,“第一代背水工具25升,是由木棍钉制而成,捆绑铁皮油桶;第二代背水工具25升,由铁棍焊制背架,捆绑塑料水桶;第三代背水工具20升,是配发的野战炊事汤桶;第四代背水工具20升,就是我们一会儿将使用的配发的背水袋。”

记者一行和4名官兵分别在第四代背水袋里接满水,背着沉重的水袋,从营区出发,向山顶攀去。

徐恺远带领背水队伍,走在最前面。他说:“这条背水路蜿蜒曲折,共有十八道弯。”

站在山脚下,记者抬头望天,一眼望不到顶。

“过去没有这个台阶,就是崎岖难行的山路。”哨所二班代理班长刘闯说。刘闯自2014年踏上海岛,背了近8年的水,见证了这条背水路从石板小道到混凝山道、从拄着树枝上山到加装扶手护栏的历史变迁。

已近中午,气温达32摄氏度。刚走到第5道弯,记者已气喘吁吁,迷彩衣被汗水浸湿。

“我们所有句顺口溜——‘下山一身汗,山下洗个澡,上山又是一身汗,一天就当洗三遍’。”上等兵李慨然一边擦着头上的汗,一边对记者讲起他们背水的故事。

哨所每天会安排一名战友下山打饭。打完饭再同山下战友一起送水上山,天热时用水多,官兵们要背着四五十斤的水往返送两三次。

“别看背水路不好走,但这一路的风景也挺美的。这个季节有漫山的野花,到了秋天,路的两侧会结满野山枣。吃上两颗,酸酸甜甜的,也不觉得背水有多么辛苦。”尽管艰苦,但李慨然和战友们常常会苦中作乐。

去年年底,李慨然曾随着营里组织的渤海前哨宣讲小队,把哨所官兵传承背水文化在哨位上蜕变的故事分享给了全营官兵。“我感到了光荣和自豪。”他说。

还没到山顶,刚到了第16道弯,记者就感到像是洗了个澡。细水流一般的汗水不停地滑落,呼吸沉重,膝盖发麻,小腿也有些酸痛。

远远地,在哨所服役了11年的老兵梁钊华和黑色的罗威纳犬哨兵“八饼”已经在哨所门口翘首以待了。

记者和官兵们把背上来的水倒在哨所的储水桶里。清澈的水流、战友们黝黑的面庞、汗水和笑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上级为我们筹建的山顶供水系统,预计今年10月份就能施工完成,我们的哨所将不再缺水。”哨所所在营教导员于杰说,“条件的改善不会改变我们守岛的初心。‘吃水不忘背水人、赓续传承海岛魂’的背水文化,将永远激励我们一代代海岛官兵自主建设、不怕吃苦、艰苦奋斗。”

正午暖阳,哨所石墙两侧“开机就是战斗,执勤就是打仗”的红色大字更加醒目。室内的执勤官兵,正挺直着腰板坐在操作台前,目光紧盯着屏幕,一刻不放松!

(学习军团·中国军号出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