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26首诗词(江湖夜雨十年灯一一黄庭坚的诗词解读)

一个暖融融的春日,我带着一份十分崇敬的心情,走进了 位于宜州北山南麓的黄庭坚_山谷祠,瞻仰着北宋大诗人、大文豪黄庭坚的肃静容光,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黄庭坚26首诗词?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黄庭坚26首诗词(江湖夜雨十年灯一一黄庭坚的诗词解读)

黄庭坚26首诗词

一个暖融融的春日,我带着一份十分崇敬的心情,走进了 位于宜州北山南麓的黄庭坚_山谷祠,瞻仰着北宋大诗人、大文豪黄庭坚的肃静容光。

黄庭坚(号山谷,1045~1105年),其因当朝权臣诬陷于崇宁三年(1045年)被谪羁宜州,后在宜州小南楼病逝。

宋嘉定八年(1215年),在龙溪建山谷祠以为纪念。

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年),宜州太守韩碧在城外建山谷祠,有六间。祠内供山谷先生木雕肖像一尊,另外建造亭阁一座,名叫“清风阁”,阁内藏有山谷先生的书法手迹。

山谷原祠曾于上世纪70年代被拆毁,1985年宜山县多方集资,将山谷祠迁入白龙公园,山谷自画像碑锩于祠中壁上。词内陈列30多幅字画,反映了山谷先生羁留宜州期间的生活史实。祠后有山谷先生的衣冠墓。

历史苍茫,岁月留痕。

黄庭坚_山谷先生那曾经多么耀眼的人生轨迹,亦将永远地长留于中国文学的史册上,光耀着历史千秋。

春风一杯酒,夜雨十年灯

宋代文学是继唐代文学之后,中国文学史群星耀眼的时代。黄庭坚就是宋代文学家引人注目中的一位 。

黄庭坚早年聪颖秉异、才华过人,与和他亦师亦友的苏东坡略同。作为诗人,他与苏东坡齐名,号称“苏黄”;作为词人,他与秦观齐名,世称“秦七黄九”;作为书法家,他与苏轼(苏东坡)、米芾、蔡襄齐名,统称“宋四家”;与杜甫、陈师道、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苏门四学士”。

史上能有如此盛名,可谓凤毛麟角,实难可与比肩之人。

我们今天读黄庭坚,读他的诗文,在倡导诵读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热朝中,可谓也是正当期时。

黄庭坚早年,曾有一首写给朋友的名诗叫《寄黄几复》,诗中写道: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自古以来,怀念朋友,感慨情谊深厚的诗句有不少,如李白的:“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又如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再如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饱含着深情的离别诗,句句直抒胸臆,像有着魔力一般戳人心窝,表达出朋友间离别时的那种不舍悲壮,引起着心灵极大的共鸣。

而黄庭坚的这首《寄黄几复》诗,虽然初读来词境意象组合有些破碎,但慢慢地细品了之后,总觉得背地里有其独特的动人之处。如这“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则亦是人在江湖、各自天涯的依依不舍与眷恋情怀。

读着黄庭坚的诗,如读“五更归梦三百里,一日思亲十二时”般耐人琢磨,不细细品味难以思透、看透,难怪有人说黄庭坚很bug,是个不容易被看透的诗人,成为那个时代的“宝藏男儿”。

黄庭坚的诗词,看起来确实很让人看不透,只因他在平凡的事物中写出不平凡的世界,诗行中透出的不凡和美感,就是他对自身不俗的诗意要求。

综合着看黄庭坚的诗词,其中的用典都比一般诗人的多。如《次韵雨丝云鹤》之一首:

烟云杳霭合中稀,雾雨空濛密更微。

园客茧丝抽万绪,蛛蝥网面罩群飞。

风光错综天经纬,草木文章帝杼机。

愿染朝霞成五色,为君王补坐朝衣。

这样的一首诗,先只能从标题上大概推测,开篇的两句写“雾雨空濛”里之密之微,就比喻成茧丝抽丝时一般的微密,既密布于空中,又如蛛丝般密,千头万绪地笼罩于万物中。

江西诗派,文脉长流

黄庭坚出生于官宦世家,号清风阁、山谷道人、山谷老人。父亲黄庶,为大宋进士、著名诗人,康州太守。其江西修水双井黄氏,为诗书世家,书香超越十代,传至黄庭坚辈,达到了鼎盛。

史料上记载,黄庭坚七岁便能作诗,且有问他学问没有他不知道的,都说只有十年寒窗苦读才可能达到的知识水平。

当然,黄庭坚本就生于书香之家,父亲黄庶和舅父李常都是诗人。于是他自幼就异常聪明机灵,七岁时即作了一首《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知君。”

八岁时,见邻居书生赴京赶考,他又写了一首打油诗相送:“送君归去玉帝前,若问旧时黄庭坚,谪在人间今八年。”成为了“双井神童”。

黄庭坚因早年丧父,从小就在外婆家长大。在送去外婆家时,母亲李氏抄了一首很美的《浣溪沙》诗作,放入他行囊中:“无力蔷薇带雨低,多情蝴蝶趁花飞。流水飘香乳燕啼。南浦魂销春不管,东明衣减镜仙知。小楼今夜月依依。”表现出了母亲的深情,更寄托了母亲的希望。

后来,黄庭坚回忆起此事,就曾肯定地说“长我教我,实惟舅氏”也。

功夫不负有心人,韶华易逝舞流年。

成年后,他考中进士,就以非常优异的成绩担任国子监教授,而那时候的他才年22岁。

40岁后,又因才华出众而升任佐郎,更因他为官作风独树一帜,深得百姓的喜爱 。

更为可贵的是,在文学创造上,黄庭坚成为了“江西诗派”的开派宗师和领袖,该诗派以“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为旗帜宗旨而进入诗坛,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正式命名的诗文派别,成为了自己风格的诗歌流派。

江西诗派诗歌风格迥异,自成一体,影响遍及整个南宋诗坛,并一直延及近代的“同光体”诗人。

当然,宋代时期的黄庭坚,家学渊源自有。中了进士后,仅宋朝,江西修水双井黄氏,就有48位进士。如今的修水双井村就被誉称为“华夏进士第一村”。

而作为江西诗派领袖,黄庭坚那个时期的诗作不少。他的诗多以杜甫诗为宗,诗风奇丽而豪迈,真实中见真情,大量的诗作收入《豫章黄先生文集》和《山谷琴趣外篇》(《谷山词》)。

我们以《谷山词》一为例阅读欣赏,便可略见一斑:

念奴娇.断虹霁雨

八月十七日,同诸君甥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醹醁。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平生,江南过北,最爱临风曲。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诗翻译起来意思是:雨后新晴,天边出现一道彩虹,万里秋空一片澄明。如秀眉的山峦经过雨水的冲刷,仿佛坡上了新绿的衣裳。月中的桂树还很茂密,嫦娥在何处?她驾驶着这一轮圆月,在夜空驰骋。月光寒冷,为谁照射在这坛美酒上?

一群年轻人伴我左右,在微凉的晚风中踏着幽寂的小径,走进长满森木的张家小园,畅饮欢谈。让我们斟满手中的金荷叶杯,虽然离家万里,可是把酒畅饮的欢聚时刻实在难得。老夫我一生漂泊,走遍大江南北,最喜欢听临风的霜笛。孙郎听后,微微一笑,吹出了更加悠扬的笛声。

通读着这首《念奴娇》诗,深感它的境界集合着宋诗的豪迈气韵,词里行间意气纵横,情怀激荡,于壮阔的形象中勃发出一种傲岸不羁之文人气。

词中无论上片或下片,作者面对人生磨难时那种旷达、倔强、伟岸的襟怀,表达了荣辱不萦于怀、学沉不系于心的人生态度。

总之,整首词态度积极,始终洋溢着豪迈、乐观而豁达,是那种历经沧桑之后坐看风云的人生情怀。

因而史家评论说,黄庭坚的诗,不仅有宋诗峭拔奇丽的别样风格,亦可鲜能与苏词相匹之。

再看这首《池口风雨留三日》:

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远山长双属玉,身闲心苦一舂锄。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

俛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

诗的意思是:孤城三天刮风吹雨,一般的人家只能在家淡饭素菜充饥度日。烟雨迷濛中远眺而去,那浩渺如练的长江水滔滔着流向远方,那巍峨绵延的山岭,犹如一双长颈赤目的属玉鸟,近观此景,见雨中淋着一只白鹭。渔翁从邻舍出来收网具,而我并不羡慕鱼美可口。转眼之间一切都变成了过往陈迹,不如暮色中回到窗下读一本残破的书。

这是黄庭坚在京当了七年囯子监教授,元丰三年入京改授知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知县,他秋天从汴京出发去江南,赴任途中遇风雨而滞留池口(今安徽贵池),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作了此诗,以抒发自己的抱负难以实现的苦闷抑郁和归隐情怀。

又如:

一叶扁舟卷画帘,老妻学饮伴清谈,人传诗句满江南。

林下猿垂窥涤砚,岩前鹿卧

看收帆,杜鹃声乱水如环。

新妇滩头眉黛愁,女儿浦口眼波秋,惊鱼错认月沈钩。

青箬笠前无限事,绿蓑衣底一时休,斜风吹雨转船头。

飞鹊台前晕翠蛾,千金新买帝青螺,最难如意为情多。

几处泪痕留醉袖,一春愁意近横波,远山底尽不成歌。

这三首《浣溪沙》,历来被看作黄庭坚十分重要的作品。

第一首《浣溪沙.一叶扁舟卷画帘》,上片主要写词人与老妻泛舟徜徉的野趣;下片寓情于景,写归途欢悦愉快的心情,揭示出了词人闲适自信和意趣盎然的内心真实世界。

第二首《浣溪沙.新妇滩头眉黛愁》,主要写新妇滩如美人愁颦的黛眉,女儿浦秋水明丽如美人的眼波。月影如钩使鱼惊动的情景。而青箬笠三句,则化用了张志和《渔父》诗之意:“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第三首《浣溪沙.飞鹊台前晕翠蛾》,意思是: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飞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在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迎着斜风细雨,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给迷住了,连下了雨都舍不得回家。

遍读黄庭坚的诗词,法度严谨,说理细密,艺术风格则代表着宋诗的特点而独具特色。

故而苏东坡当年做侍从官时,就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盛赞黄庭坚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

苏东坡的荐语之重,惊于大宋,亦惊于后世。

人生晚年,绚烂宜州

黄庭坚一生的成就,不仅 称为文学家,还在书法上多有建树,称为书法家。

那么,这么有名的黄庭坚为何一路被贬,最后再贬到遥远荒蛮之地 宜州?

这是桀骜不驯的性格使然。黄庭坚由于生性正气,而又自视甚高,便不知不觉中得罪了朝廷大臣赵挺之。加之受苏轼“乌台诗案”牵扯,被得势的赵挺之一再在皇帝面前污陷献言,黄庭坚就被一贬再贬,并于59岁时贬到了满目苍凉的宜州。

常言道:江山不幸诗家幸。

所幸是,宜州的山水和纯朴的山歌给了落魄而来的黄庭坚,以心灵无限的慰藉。虽然一时的举目无亲,他的诗歌创作竟获得了无限的灵感。

初来乍到的重阳节那天, 黄庭坚对着面前仙境般的山水,眼前那竹影萌翳,不断有林鸟鸣啾,明丽着的河流如碧带,远处时不时传来的山歌声,他心中不由惆怅消失,大发起诗兴来,即刻地填词一阕:

诸将说封喉,短笛长吹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洛头。

催酒莫迟留,酒似今秋胜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那时候的黄庭坚,虽然感觉自己老了,任何的风吹雨打都已经经历过,是再已经不起如过往的忧愁了。

宜州的贬谪生涯,他很快地打起了精神,对宜州学子进行了耐心施教,积极地播下读书的种子。

他在有限的日子里,不仅留下了《宜阳别元明用觞字韵》等不朽诗篇,还不断地专研书法艺术,使自己的书法艺术达到了鼎盛。

晚年的黄庭坚,特别在宣教宜州方面,功齐于韩柳。他的《宜州乙酉家乘》著述,对于宜州当地的食品医药、茶酒水果、气象变化等都有记录,成为了外界了解广西风土人情的重要史料。

他的书法超出了意象的浩瀚之气,至今仍影响着宜州人对独立人格的精神追求。

并且,他一生的勤学好问、求实创新,以及孝友忠信、正直为民的人文品质,都深远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黄庭坚把最后的生命,都献给了山水宜州。

史书上说,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九月三十日,干涸多日的宜州下了一场小雨,酷热难耐的天气倏地变得凉爽。

黄庭坚一下高兴得手舞足蹈,叫来好友范寥,破戒喝了几两小酒。

饭后,他坐在一张小凳上,挽起裤子,脱掉鞋子,把双脚伸到屋檐外。

当双脚沾到清凉的雨点时,他感到舒畅极了,笑得散乱了满头白发,还不住地回头对范寥说:“真爽啊!信中(范寥的字),什么铁龙爪,不过是党派之争的借口罢了。我今天统统把它抛到九霄云外!哈哈哈……信中,我一生从没有这样快活过……”

话音未落的瞬间,他就慢慢地倒了下来, 永远把闭上了双眼……

历史的风烟飘过了千多年。可以说,黄庭坚的一生,为了文化事业,他真可谓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