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如何理解(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英雄至死是少年,美人迟暮亦红颜,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如何理解?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如何理解(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如何理解

英雄至死是少年,美人迟暮亦红颜。

多少豪杰竞风流,几番起落定青天。

不中二的少年没有前途,不热血的男儿难寻出路。在《三国演义》中就活跃着这样一群少年,他们活力四射,他们胸怀天下,他们面对困境充满想象力,他们面对兄弟朋友又会饱含热情。也只有这样满腔热血,策马扬鞭的人,才有可能在刀光剑影中,杀出一条血路,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一抹自己的颜色。

孙权篇

地壮孙权气,云凝庾信愁。

一篷何处客,吟凭钓鱼舟。

他是大魏吴王,他是大帝孙权,后世一些不给面子的叫他渣权,更不给面子地喊他十万,给面子的呢,好像很少。这位三国时期的寿星皇帝到底有过什么样的离奇操作,他的那些匪夷所思行为背后是装糊涂的高手,还是真脑残的大哥呢?

从哥哥孙策手中接过了江东权杖,孙权上位了,哥哥临死前对他说:“以前爸爸做的每件事都是为了这个家,我也是,我希望你也是。”孙权牢牢地记住了。

父亲和哥哥打下了基业,按照一般三代剧本,现在应该是接着奏乐接着舞的美好时期,但现实情况确是不妙。接手的几个郡一开局就被山贼包围了;四大家族似乎也不买账,等着看笑话;杀父仇人刘表黄祖就在那里,有本事报仇你就来。父兄确实留下了点东西,一桌菜摆在眼前,但多数还是生的,怎么炒放什么料,是这个18岁少年面临的问题。

亲射虎,看孙郎

要做事先做人,那么孙权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打老虎是很能体现孙权性格的一件事。和很多著名帝王一样,孙权也很喜欢打猎,尤其爱打百兽之王老虎。但是,权哥既不是像武松一样赤手空拳,也不是像斯巴达人的成年礼一样抄家伙单挑,而是极为重视带人群殴,曾经有过老虎扑上孙权的马鞍,差点让他命丧虎口,这时常伴左右的侍从张世以戈击虎,将它擒获。

这里面透露出几个信息。首先,孙权显然不是单挑猛男,他是有队友的,而且常伴左右。其次,此次打虎也并不顺利,并非如他所想,左手张弓,右手拉弦,一声长鸣,利箭离弦,猛虎应声倒地。相反,马还受伤了。孙权有可能很狼狈,只是东吴史官没敢下“重笔”。

而在打虎遇到危险之后,孙权变了,他变成了一个发明家,发明出了“射虎车”,把自己装在铁笼子里,从笼子洞洞往外射箭,老虎虽猛,见到此等载具也难免懵逼。

因此这样的事传到苏轼这样的老阴阳人耳中,自然而然就会写下有趣的故事。

例如: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苏轼开朋友陈季常的玩笑,说他怕老婆,还因此诞生了一个有名的成语——“河东狮吼”,后面还拍成了电影。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京出任杭州通判,从京官变成了地方官。1074年任满,调任密州知州。在一次出城围猎后,有感而发,挥毫写下这首千古名作,借出猎之行,抒安邦兴国之志。“孙郎射虎”,乍听上去“气吞万里如虎”,实际上,苏轼在此幽默的调侃一下这位另类的打虎英雄,也借以自嘲——“为了报答这么多人追随我打猎的盛意,我要狐假虎威借你们的气势,如孙郎一样亲自射老虎!”

不过这个发明倒是侧面反映出了孙权的性格,一是凡事先自保,留出安全距离,二是达到目的就行,吃相难看一些无所谓。秉承着这一理念,虽然吃相难看,但毕竟还是吃到嘴不少东西。看看曹丞相的理想型儿子是什么样的:“生子当如孙仲谋”。

早在孙权上位前,东吴境内的这帮山贼,深知游击战的精髓。兵来围剿,就往山里一钻,开始种庄稼,搞生产。官兵一走,立刻开启土匪模式,烧杀抢掠。对此,孙权派人开始了长期的剿匪工作,一直持续了30多年,直到肃清全部收编。成果是喜人的,原先的大片山林野地,现在也慢慢插上了东吴的旗帜。

黄祖此时已经是六七十岁的老同志了。孙权在江东稳住了阵脚,开始操作了,孙权表示:“快给我上,不要讲武德,往死里打”。此后,荆州、交州均被巧妙获得,先别管他是怎么得的,但从结果上看,东吴的版图确实在逐渐扩大。孙权上位时只有1个州,5个郡,20年后变成了3个州,19个郡,又过了10年,变成最终33郡的完全体。

为了改善国计民生,孙权正确选择了贸易通商这个方向。

身为一个商人,他绝对是有开拓精神的,派船队沿长江东下,再入海北上,开辟了江东与辽东的航线通航通商。于是辽东人民喝到了江南的阳羡茶,江南百姓吃到了辽东的松子儿榛蘑。孙权没有就此满足,而是继续拓展航海版图,多次派遣船队出海探索,探索的结果也是喜人的,船队到达夷洲,夷洲就是现在的中国台湾省。孙权立功了,伟大的创造了历史,陆台通行在公元230年已经实现,只可惜此时孙刘联盟已经破裂,不然台湾同胞就有机会穿上刘备牌草鞋在岛上愉快地奔跑了,不得不说是一大憾事。

十万的痛

不可否认,孙权是一个出色的商人,可惜三国不只有买卖,它还有杀害,流血和受伤是三国的日常,战争能力是衡量一个君主的硬性指标。孙权这方面的表现极不稳定,总结起来,防守端完美,进攻端欠佳,好起来了确实给力,差的时候毁天灭地。

其实不少战役孙权都打得不错,譬如赤壁之战、濡须口之战、宛城之战等等,没让对手占什么便宜。主要的问题出在两次战役上,一次就是永远逃不掉的合肥。那时候孙权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后世名声将会和这个地名强行绑定,一个叫张辽的男人会在这里,在他的生命中留下挥之不去的难忘记忆。

合肥,长江防线上的关键一环,也是要沿江北上逐鹿中原的必争之地。这地方,孙权来了四次。

第一次被假消息蒙蔽,刚开局就以为对面援军马上杀到仓皇撤退是意外,孙权告诉自己,一定是意外,不用怕,全是幻觉。

第二次,简直是惨绝人寰。孙权号称10万人马进攻合肥,但战斗过程极为戏剧化,简直就是一部微缩版亮剑。张辽召集了800人的敢死队,在凌晨三点向孙权大军发起了冲锋。作为主帅,张辽自己就砍死了几十个小兵,两员大将,一路冲锋,眼看要杀到孙权面前,权哥当机立断,马上带着兄弟们躲到了山上,过了许久,想起刚才敌人的凶猛气势,孙权对张辽兵力的判断是,起码得有一个团。然而天慢慢亮了,借助晨曦的微光,孙权惊讶的发现对方竟然只有几百人。他想,这还了得,我一人吐口吐沫,还不淹死你。

万万没想到,张文远这回拿的是赵子龙剧本,在唾沫中一通骑马砍杀,带人成功突围出来了。只有小部分军士兵被孙权围住,这些士兵也是人之将死,想啥说啥,他们绝望地对远去的张辽大喊:“将军,弃吾?”张辽听到这样的呼喊,又冲进孙权阵营,救出全部人马,再杀出来,回城。

孙权围着合肥转了十几天,找不到下嘴的地方,最终二次撤退,撤退时还差点遭到生擒。

这次战役的收获,光流芳百世的绰号就收获了两个,一个是战神张辽,张八百,威镇逍遥津;另一个是孙十万。有了前两次,特别是第二次阴影,第三、第四次合肥之战,都是稍微试探一下,剑锋不对,立马撤退,合肥和孙权八字严重不合。

背刺二爷

十万事件大家最多笑话你能力不行,但背刺关羽则是后世骂名的主要来源。

其实细想起来,这个操作权味十足,商人心思满满。作为一方之主,麾下谋士众多,摆在他面前的很多时候都是选择题而非填空题。鲁肃死后,吴蜀联盟变得岌岌可危,周瑜死后,一路向北似乎太过遥远,而摆在孙权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干票大的,和刘备继续结盟,北上吃肉,最终二分天下,再找机会来个统一。孙权扪心自问,没这个能力?

那就选另一条,稳妥为主,保守起见,依然在江东范围内发展,找机会慢慢扩张。后者需要他在政治上和曹魏保持一致,和刘备划清界限,而关羽则是第二条路线的牺牲品。

可是,这回被俘的人太不一般了,他曾经万军丛中,取敌上将首级,他曾经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是家家供奉的武圣帝君,黑道白道都要拜他。这样的一个绝世名将却死在了孙权手上。更重要的是,孙权这样的商人思维永远无法理解,蜀汉那群胸怀理想的梦是似乎永远地青春年少,永远地热血难凉。孙权觉得结拜兄弟罢了,不至于。刘备说,我让你看看什么是纯正的西西里人。最终孙刘开战,这场连锁反应战,孙权占了大便宜,火烧连营,白帝城里刘备再也没有起来,汉室最后的光也熄灭了。

被杀的人很关键,背刺的理由更不体面。刘备说,咱们结盟,跟曹贼干到底。孙权小声说,我没胆子跟他们干,不过假借结盟,捅你一刀的胆子还是有的。

说到这里,孙权被黑的理由已经很明显,逐鹿中原这个游戏是要分胜负,可脸也得要,你可以好也可以坏,哪种打法都能有出路,刘关张是男人的浪漫;曹老板是枭雄的璀璨流光;但孙权这样的反复横跳,想要又不敢,说好又不算,着实是难看。

制衡才是永恒

能形成这种性格,和孙权长期处理内部斗争的经历分不开。三国时期,世家大族一直是个大问题,对江东来说,这个问题尤为严重,因为孙家实际在这一片属于后期家族,底子薄,相比于顾、陆、朱、张四大家族,力量悬殊实在太大。和陈登情况类似,贵族老爷们的诉求和主公们不同,说白了,只要维持住家族地位,谁是领导他们无所谓。如何平衡又同时利用这种力量,是孙权面临的一道难题。

对此,死去的孙策表示,这道题我做过,全杀就完事儿了。孙权想对孙策说,谢谢大哥用自己的生命排除了一个错误解法。

有道是强龙不压地头蛇,你要正面刚,人家就暗地打你的黑枪。在本地士族很嚣张的时候,要想维持住局面,又不做傀儡,第一步当然是引进生力军,用外地人压住本地人。孙权执政前期,主要扶持淮泗集团,周瑜、鲁肃、吕蒙、张昭、张纮,包括江东12虎基本都是外来户。本地人陆逊明显属于天才级英雄,硬是压着不给机会上前线,万一立大功那可咋整?安排他在后方处理境内山贼问题,看起来是本地外地一视同仁,都有工作,明面儿上大家同坐一条船,暗地里则把氏族排除了关键岗位。如此,利益上大家进行了绑定,但真有要紧事儿,动员起来又不会被各位老爷们牵着走。

而真正考验技术的是第二阶段,前期倚仗的淮泗集团。死的死,老的老,怎么办?谁让自己活得长,生意还得照做啊,只有依靠本地人了。此时,被雪藏多年的陆逊终于有机会出头了。这一出头,就是打下荆州,火烧连营,击退曹大都督,陆逊的能力和声望达到了巅峰,本地士族也精神为之一振。

别慌,孙权不会让这种错觉持续太久。此后的20年中,钝刀子剌肉,有能力的士族子弟先被委以重任,之后再被找机会干掉,比如牵扯到太子的二宫之争,这种能把多数大臣拖下水的绝好机会。陆逊被气死,顾坦被流放,株距被刺死。给你希望,再让你绝望,不让你对东吴失去信心,却在你刚建立信心时给你一刀。在孙权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时候,他对江东士族基本也完成了大清洗,手段粗暴,吃相不雅,但目的总算是达成了。

本地士族,这个瘤子长在东吴身上太久了,孙权几乎用了一生,拼老命硬是摘掉了,可这个手术让东吴元气大损,瘤子没了,人也没了。

想起夕阳下的奔跑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孙权终于老了。作为三国称帝的诸君中最长寿的一位,看着老对手一个个都随风而去,以前自己是他们的晚辈,现在自己还在和他们的晚辈们抗争。

三坛常青树,江东不老权,算计一生的后遗症也慢慢显现了出来,不讲人性,只玩手段,这门功课很好学,上手快,孙家的后人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东吴宫廷大乱斗震撼上映,孙权去世仅仅28年,吴国换了三个皇帝,然后就没有吴国了。

一生两面三刀,做了那么多里外不是人的工作,在魏蜀吴三家中坚持了最久,可最后仍旧难以胜天半子。当司马炎举着如血一般的红绸,端着孙权父亲从井中取得的传国玉玺登基时,会让人一刹那恍惚,那些最聪明的大脑、最强悍的武力、最惊奇的计谋,最热血的战斗,全部化为了梦幻泡影。

如果看到了这样的景象,孙权一定会绝望,他这一生太多的心计,太多的隐忍,太多的骂名,早知是这样的结局,又何必这么拧巴呢?

那天,71岁的孙仲谋躺在建业城内的太初宫,静静的等待死神降临,朦胧中他向旁边望去,满是自己17岁的样子。想到那些早已风流云散的面孔,想到当年曾经有两个靓仔站在长江畔眺望北固山,他们指点江山,他们意气风发,一剑飘然,笑傲乱世。那一刻,他多想再和他们一起回到从前,再来一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