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明饭店(吴晓明蒸饺子)

蒸饺子

□吴晓明

蒸饺子是故乡的特色美食。

小时候,孩子多,家境贫寒,吃水饺的次数倒是寥寥无几,可是蒸饺子却成了童年记忆中的一道盛宴。

吴晓明饭店(吴晓明蒸饺子)(1)

童年的美食少之又少,可是每当想起蒸饺子,记忆的罅隙里都散发着缕缕清香,覆盖了我身体的各个角落,那缕清香擦亮了我童年的天空,似乎那一个个憨憨的饺子里藏着生活所有的美好。

小时候最常吃的蒸饺子是小油菜馅儿的。故乡尽管土地不多,可是家家户户总给油菜留下一个空间,似乎菜籽油就是生活的润滑剂,不管生活有多么难过,只要有黄亮的菜籽油还能滋养我们的生活,似乎日子就清亮了好多。所以,等到春天一场风一场雨之后,一夜之间小油菜就偷偷探出小脑袋。刚出土的小油菜只有两个瓣,像是睁开了一双清新的眼睛打量这个世界,过不了几天,地面就是一片绿茵,你追我赶一天一个样,过不了几天大地像是铺了一块地毯,整个田野里绿意葱茏,真的是锦绣河山。

油菜密密匝匝肩并肩,脚碰脚,趁着风长个儿,合着雨在春天里妖娆。可是,那片仅有的土地盛放不了它们勃勃生机,这时候为了确保油菜开枝散叶,必须得间掉一部分。女人们开始间苗,这一点上,油菜都是包容大度的,都是兄弟姐妹,谁的生命在春天里结束,谁的生命在秋天里凋零,都不是很重要。间回来的油菜像是盛开在篮子里的盆景,郁郁葱葱,一片片叶子像是一朵朵盛开的绿色的花儿一样散发着泥土的清香。

吴晓明饭店(吴晓明蒸饺子)(2)

那时候蒸饺子,一般用黑面或者青稞面,因为蒸饺子费面粉,白面一般舍不得。女人们用温水和面,水中化少许青盐,面不但有了精气神,而且有了淡淡的咸味。面和好了,先让饧着,故乡人叫死面,这和发酵的面粉相对而言的。

女人开始择油菜,就要把粉嫩纤细的菜根去掉,有时候菜根都不用掐去,因为根部很嫩,洗干净之后,用水焯一下,然后出锅,把水捏干净,切成碎末,放上盐巴、花椒粉、姜粉等,然后把烧开的香油直接炝到调料上,最后再放点葱花。这时候,故乡人的黄芽葱正好是最肥胖的时候,油菜看上去像是翡翠,而葱花像是碎琼乱玉,而黄色的嫩芽像是蜜蜡,馅儿看着色彩缤纷,挑逗着我们蓬勃的食欲。这时候面也饧得差不多了,女人们熟练地把面揉好,切成一个又一个的面剂子,揉成桃子样的形状,然后擀成一个小小的薄饼。这时候蒸锅里的水开始滋滋响了,女人麻利开始包饺子,包好之后,在蒸架上抹点香油,饺子就开始列队,像是被检阅的部队一样,似乎喊一声口令,它们就能够听从指挥一样,看着俏皮的饺子和热情的水蒸气拥抱,盖上锅盖,就开始耐心等待。

因为油菜嫩,只要面熟了,饺子也就熟了。过上一会儿,菜的清香就跟着水蒸气满屋子乱窜,从厨房跑到小院,从小院跑到整个小村庄,那样的香味是藏也藏不住的。等到出锅之后,一个个饺子就蹲在盘子里挑逗着孩子的食欲,孩子们欢天喜地,甚至脏乎乎的小手都来不及洗,吃一口,口舌生津,再咬一口,香气四溢,菜的清香合着面的幽香,孩子们一口气能吃好几个。大人们还要沾点油泼辣子,红红绿绿中藏着生活的原汁原味,那就是舌尖上的美味,幸福就那么单纯而又具体。尤其是落雨的日子,老天爷给农人们放假了,女人们就开始用水灵灵的菜蒸出香喷喷的美味。就那么简单的饭菜,镌刻着童年醒目的快乐。

吴晓明饭店(吴晓明蒸饺子)(3)

当然,田间地头,还长着一种野菜叫辣芥末,故乡人把芥读成了gai,这种野菜和油菜相比,油菜表面光滑,而辣芥末就表面上凸出了许多小疙瘩,似乎像是青春痘,那是纯天然的,没有人追肥,风雨就是最好的营养品。小油菜略带点淡淡的甜,而辣芥末就有点辣,更有滋味。

一个夏天,春夏就在蒸饺子的期盼中悄然过去了。到了秋天,这时候土豆、白菜、萝卜都是蒸饺子的最好的食材了,我们单薄的日子也像是饺子一样圆润而饱满了。

而今,蒸饺子依旧是故乡人的特色美食,可是再也不用眼巴巴等着油菜出地,等着辣芥菜出土了。人们生活好了,大肉白菜、牛肉胡萝卜、羊肉芹菜等等各种馅儿都有,当然面粉也不仅仅限于黑面了,青稞面了,各种面粉等都可以百搭。故乡人的日子过得像是蒸饺子一样滋味绵长。

而今,偶尔回到老家,吃几个蒸饺子,童年的记忆像是墙角的野花开得泼泼洒洒,像是门口篱笆墙上的牵牛花一样,单薄而又诗意,丰润而又圆满。

吴晓明饭店(吴晓明蒸饺子)(4)

(作者简介:吴晓明,女,中学教师。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张掖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在《中华散文》《飞天》《北方作家》《甘肃日报》《丝绸之路》等报刊杂志发表小说、散文一百多篇。)

吴晓明饭店(吴晓明蒸饺子)(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