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钓小水域野生鲫鱼技巧(夜钓野生鲫鱼渔获不佳)

鲫鱼是全国钓鱼人都普遍热衷的垂钓鱼种,也是四季都能垂钓的鱼种之一,但是夏季由于气温偏高,白天鲫鱼觅食欲望较差,因此夏季垂钓鲫鱼通常都会选择夜钓。近期有不少钓友向眼镜哥询问在夜钓野生鲫鱼时产生的种种疑惑,通过收集整理后我给大家以下6点建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统钓小水域野生鲫鱼技巧(夜钓野生鲫鱼渔获不佳)(1)

(一)选准钓点事半功倍

钓点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渔获量的多少,特别是在面积较大的自然水域,如果在钓点的选择上犯下南辕北辙的错误,则势必难有收获。与白天选择钓位不同,夜间没有阳光,因此不用寻找树荫、桥下等阴凉处,但水深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夏季夜钓鲫鱼水深不宜超过2米,并且应该尽量避开水草茂密的区域,因为夜间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会消耗水中的氧气,造成水生植物所在范围内水中的含氧量降低。如果无法避开水草茂密的区域,也应该选择钓草边,而不能选择钓草洞。

夜间鲫鱼会大量来到近岸区域活动觅食,所以应该首选短竿,3.6米至4.5米较为合适。除此之外,使用短竿更便于把控抛竿时饵料入水的精准度,尽量将饵料、窝料聚集,发挥最大效能。

另外,在选择钓点时应该避开人类活动密集的嘈杂区域,包括汽车灯光也会对夜钓鲫鱼造成不利的影响,并且还应该尽量远离其他钓友,避免相互干扰。

传统钓小水域野生鲫鱼技巧(夜钓野生鲫鱼渔获不佳)(2)

(二)把握上鱼高峰期

自然水域垂钓鲫鱼时,上鱼的高峰期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因此需要钓鱼人在上鱼高峰期有限的时间里尽量扩大战果。通常情况下,第一个上鱼高峰期会在太阳完全落山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左右到来,也就是19点至20点之间。因此必须在天黑前抵达钓点并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包括提前将窝量做足,静候鲫鱼进窝。入夜之后的第一个上鱼高峰期会持续1至2个小时,在此期间要勤补窝。进入22点之后鱼口会开始变慢,此时可以开始减少窝料的投放,尽量提高效率,力争将窝点中所剩不多的鱼全部钓获。

24点之后通常会遭遇鱼口极少甚至是完全没口的上鱼低谷期,如果不打算通宵做钓,至此便可收工回家了,如果打算继续坚守,此时可以使用足量酒米等粗颗粒窝料补窝后去小睡几个小时,充分休息之后准备迎接第二个上鱼高峰期的到来。

通常来说第二个上鱼高峰期会在凌晨4点至5点到来,持续时间也是2个小时左右,直至清晨6点至7点。

传统钓小水域野生鲫鱼技巧(夜钓野生鲫鱼渔获不佳)(3)

(三)慎用灯光减少惊扰

野生鲫鱼的生性非常胆小,并且鲫鱼属群居性鱼类,一旦受到外界惊扰则有可能集体逃离窝点或者是不敢进窝。会让鲫鱼受到惊扰的因素有很多,人类说话声音过大,窝料、饵料入水声音过大以及灯光强烈照射都有可能对鲫鱼产生惊扰。

需要说明的是,灯光对鲫鱼的影响分为两方面。不同水域中的鲫鱼对灯光的反应也不同,鱼塘里有过养殖经历的鲫鱼在多数情况下不仅不会对光线产生惧怕感,还会有明显的趋光性。但是野生水域中的鲫鱼则有可能会对光线产生恐惧,因此需要钓鱼人对垂钓水域中的鱼情做提前了解,判断水域中的鲫鱼究竟是怕光还是趋光。

对于趋光的鲫鱼应该使用黄白光夜钓灯,最好是大功率的氙气夜钓灯。对于怕光的鲫鱼则应该使用蓝光夜钓灯并且尽量减少头灯的使用时间,避免对鲫鱼造成惊扰。

传统钓小水域野生鲫鱼技巧(夜钓野生鲫鱼渔获不佳)(4)

(四)精选钓组确保灵敏度

鱼越小对钓组的灵敏度要求越高,鱼越稀对钓组的灵敏度要求越高,这是永恒不变的两大钓鱼规律。鲫鱼体型小,而且在夜钓时小杂鱼较少,鱼的密度降低,因此即使是夏季夜钓鲫鱼也很有可能遇到鱼口很轻的情况,这样一来钓组的灵敏度将成为决定钓获量的关键因素。

钓组的灵敏度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概括:浮漂吃铅量、线组搭配、调钓。钓野生鲫鱼时,可以根据鱼体大小选择0.6号至1.0号主线,0.3号至0.6号子线,3号至5号袖钩。然后根据水深选择吃铅量0.8克至1.2克的浮漂,这样的钓组搭配灵敏度是比较高的。

在调钓时应该首先采用灵敏度较高的调钓方式来试探鱼口,如果稳定上鱼则无需调整,如果频繁空竿则可以增加钓目适当钓钝。最灵敏的调钓方法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调低钓低,二是调目略大于钓目,也就是说采用带双钩不挂饵的调漂方式,调3目至4目,钓1目至2目,这样调钓既减小了子线在水底的弯曲程度,同时又减小了剩余浮力对鱼吞饵所造成的阻力,因此这样的调钓灵敏度是非常高的。

传统钓小水域野生鲫鱼技巧(夜钓野生鲫鱼渔获不佳)(5)

(五)饵料选择有讲究

在野钓鲫鱼时不少钓友喜欢使用蚯蚓做为饵料,但是在夜钓的时候使用蚯蚓却并不一定是最佳的选择,因为蚯蚓挂钩比较麻烦,即便是在白天能见度高的时候都需要花费较长时间,而到了夜晚则更加费力,这样一来便会让饵料投放的频率更慢,特别是在鱼口较快的时候会大幅降低上鱼的效率。另外,夜钓时使用蚯蚓挂钩不可避免的需要频繁开启饵灯、头灯,这些杂乱的灯光也很有可能让鱼群受到惊扰。

所以,如果垂钓水域中的鲫鱼没有形成“偏口”现象,使用商品饵开制拉饵是佳的选择,因为拉饵的使用相对比较简单快捷,即使没有灯光的辅助也能够快速的完成上饵挂钩,这样一来就能够大幅提高换饵和上鱼的效率。并且,在多数时候夜间小杂鱼闹窝不会非常严重,使用拉饵能够保证较好的适口性,在垂钓吃口较轻的鲫鱼时是非常有利的。

传统钓小水域野生鲫鱼技巧(夜钓野生鲫鱼渔获不佳)(6)

(六)窝料配置需要改变

对于野生鲫鱼来说,窝料的雾化是最好的诱鱼手段,但是在夜钓时却并不一定如此,因为鱼的视力是非常差的,在夜间寻找食物时视觉起到的作用就更小,所以在夜钓鲫鱼时使用雾化性非常好的窝料也很难明显提高诱鱼效率,反而应该注重窝料的味型,因为夜间鱼在能见度较差的环境下会更多依靠嗅觉来寻找食物。

首先,在窝料中添加较大占比的腥味成分能够极大提高诱鱼效力,在窝料中添加虾粉、鱼骨粉都是增强腥味常用的方法,但是窝料中也同样需要添加纯谷物味型的小米、玉米渣等粗颗粒成分来留鱼。除了腥味之外,酒味也是窝料中不可或缺的味型,因为酒精在水中的传播能力非常强,传播距离也非常远,对诱鱼是非常有帮助的。

需要注意的是,加重窝料的味型必须把握尺度,千万不可过量添加浓缩型的添加剂、小药,一旦味型过重则会适得其反,让鲫鱼不敢进窝。

传统钓小水域野生鲫鱼技巧(夜钓野生鲫鱼渔获不佳)(7)


文:眼镜哥说鱼(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图:来源于IC Photo、图虫创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