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波的衍射现象(科学家提出地震层间多次波偏移理论)

地震波的衍射现象(科学家提出地震层间多次波偏移理论)(1)

地震反射波由于具有很强的穿透性,因此常被用于研究地下结构及其地质属性。地震反射波被看作信号,可用于地下成像。而与其对应的地震多次波被看作噪声,需要在地震成像前将其消除。地震多次波由于传播路径长,反射角度小,可以传播到反射波的阴影区,它携带了丰富的地下介质信息,能够获得更高分辨率成像结果。然而反射波半个世纪的研究历程表明,现有地震成像方法无法适应地震多次成像。近年发表的一系列地震多次波成像论文大都是针对表面相关的多次波,而层间多次波鲜有涉及。层间多次波是盐丘、火山岩、高速煤层和玄武岩下部的主要干扰波,严重影响了地震波传播。

在上述背景下,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研究员刘伊克等提出了地震层间多次波偏移理论和方法,分析了层间多次波的形成机理。他们把层间多次波分解成上行波与下行波,从地震层间多次波的预测、层间多次波的反向传播以及层间多次的成像条件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实现了地震层间多次波成像。研究过程中利用棱镜模型和盐丘模型揭示了地震层间多次波传播规律,其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可以用于地震层间多次波成像(图1、图2)。

以上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勘探地球物理期刊Geophysics上 (Liu et al, Reverse time migration of internal multiples for subsalt imaging. Geophysics, 2015, 80(5): S175-S18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