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马草原汉子(草原骏马汉子)

草原·骏马·汉子

——独立于内蒙高地上的志成兄影象

曹建川

骑马草原汉子(草原骏马汉子)(1)

曹建川

提起内蒙古,脑海里就立马闪现古诗词里“风吹草低见牛羊”,歌唱家德德玛“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那壮美的景象。

但说真切的,从河西走廊过去,沿着腾格里沙漠穿河套平原到呼市,我是没有见到草原的,一路连草都很少见,只有拉煤的大卡车搅起漫天尘灰,只有大青山坚硬黝黑严肃的面容。我有些失落,记忆里的画面像老黑白照片在潮湿的空气里褪色。我的心一路紧缩……我忽然理解了作品选入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本的散文家刘志成,在内蒙古这片土地上独自奔腾,挽弓射雕的刘志成给我寄来的那本《边地罹忧》的散文册子,封面为什么被黑黄两色一分为二了!封面黄的是沙漠枯干倒伏的红柳,一尊风蚀地“思考者”的砂岩;黑的色彩里是志成兄的侧视头像,下颌紧绷眼神沧桑迷离。那是很有意思的封面构图,当然,设计上若是再抽象点更好。仅仅解读封面,我似乎就读到了志成兄思想灵魂的核心。因为很多方面,我跟他神、气是相通的。世界用脚走很大,用思想走就很小,说不定,在地球的另一面正有一个独行者跟你在思考同一件事。正如青藏高原的行吟诗人昌耀先生的诗句“静极——谁的叹嘘?密西西比河此刻风雨,在那边攀援而走。地球这壁,一人无语独坐。”志成兄在这片干涸的令人紧张的黄色土地上,紧迫紧促地思考着,与那尊十分动感的砂岩“思考者”面对面,对生存、思想的痛苦两者浑然天成。

志成兄出生于陕西神木,行走在蒙古高原。两片土地都是黄河滋养出的肃穆与庄重,厚实和高度。思考者都在高度之上。志成兄对出生和生存的土地,怀有深刻的敬畏、惋惜、焦灼、愤怒、痛楚与孤独。站在高度之上,胸中绞缠着这些因素,所以志成兄的文字格外富有使命、道义、崇高和尊严。《舞蹈在狂流中的生命》,好一个“舞蹈”,用得精彩,通过在狂流中的舞蹈,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幅生命酸楚、生存的紧张、气息凝重的质感可戳的油画。“舞蹈”二字锋利如锥点刺着心尖,鲜血滴滴下坠。踏着鲜血浸染的足窝,我循着这种带着脚镣的舞蹈,走进《一条歌的河流》《伤逝的雪祭》《待葬的姑娘》《裸坦的渴意》《响彻高低的大音》《东胜的街道上走过》《踏过驼峰上的黄昏》《怀念红狐》《红柳葳蕤在生命的高地上》等一个又一个心灵的窗口。从黑的颜色里,透过那烛火摇曳的小窗,我看见了志成兄那双深邃忧郁的双目里,一半是眼泪,一半是火焰。

在很多媒介上看到过关于对志成兄文字的解构,都很理论、很专业,很深刻、很大气。我没有读到志成兄过多的文字,仅凭了读几篇文章,我没有资格说话,我也不想去说别人已经说过的话。但通过通读再读三读志成兄《边地罹忧》的文字,我对志成兄影象有三种思虑:一是生命的形态,二是生命的内核,三是生命的寓言。这三者构成了立体的生动的丰富的志成兄形象。

正如有三种人最有可能成为作家,军人医生和浪人。这三种人距离生命最近感知生命最真切。从现实上说,志成兄有为生存流浪的踪影,正是这一路行走,双脚打满血泡,在步步疼痛中,他找到了把痛苦打整成碑的路径和方向。而把苦难打整成碑的最好方式就是文学。志成兄的生命形态本身就是文学、文学的意义形态。有了这种形态,就肩负了一种生命的内核。这种内核就是由个体代表群体,由个体意义外延到一种普遍意义。他将个人对生存生命的沧桑体验转化成一个群体生存状态的记述、控诉。人无法选择诞生自己的土地,果子也无法选择树,但果子可以表达对树的愤怒,人可以对脚下的土地进行抗争。抗争不是消极形式,而是一种积极的状态。在这种积极的状态下,人才能像禾苗一样对得起阳光,才能有一滴雨露就能蓬勃生长。有了这种积极生长的生命内核,就展现了生命的寓言。

细读志成兄的散文之后,我简单将他的心灵境界概括为:这个世界,仅仅呐喊是不够的,本来环境污染,噪音很重,感冒的人很多,说疯话梦话的人也很多,何况手持话筒的也不是自己;这个世界,我们得亲自为“红狐”放行,我们也不应该仅仅是去怀念,去祭奠一种消失的“圣火”,正如菩萨不会亲自流泪,只有祷告的人流泪了才感觉菩萨的眼睛湿润了;这个世界,我们得用鲜血浇灌出的花朵,去编制希望的荆冠,鲜血浇灌出的花朵情人和上帝都不配笑纳,我们应该把它献给在失去绿色的高地上的生命:

“是的,在善恶的角力中/爱的繁衍与生殖/比死亡的战残更古老/更勇武百倍/我,就是这样一部行动的情书。”高原行吟诗人昌耀通过汪洋苦难的“慈航”,“我不理解遗忘/也不习惯麻木/我不时展示状如兰花的五指/朝向空阔弹去——触痛了的是回声/然而,只是为了再听一次失道者/败北的消息/我才拨弄这支/命题古老的琴曲?在善恶的角力中/爱的繁衍与生殖/比死亡的戕残更古老/更勇武百倍。”

从浮尘、泥土、鲜血、呻吟、焦渴的交织里,我们像诗人一样坚信爱的繁衍与生殖,比死亡的戕残更古老,更勇武百倍。志成兄脚下那片草原依然在我迷离的记忆里,风吹草低,骏马奔驰,汉子伫立高地,对天挽弓,射苍狼!

评者简介

曹建川,笔名非我,供职青海油田,居敦煌。中国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22期高研班学员。主要创作小说、散文和剧本。作品发表于全国30多家文学报刊,多次入选《小说选刊》《小说精选》《中国年度小说选》及多种选集。出版有《在敦煌》《再敦煌》《出敦煌》“敦煌三部曲”;长篇小说《魅惑敦煌》《我以为莲》《回头无岸》;《穿越青海长云》《云朵之上是青藏》《冷的湖》;电视剧本《父亲的高原》等。获第二届中国工业文学大赛二、三等奖;第三届、第四届中华铁人文学奖;青海省第八届文学艺术奖。

受评者简介

刘志成,1973年生于陕北,2007年就读鲁迅文学院第七届青年作家班,2007年加入中国作协会员,现为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主席,国家一级作家、《西部散文选刊》杂志主编、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内蒙古作协全委会委员。散文《怀念红狐》选入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本,散文《去赶那达慕》选入蒙古族汉语课本初三下册。著有散文集《流失在三轮车上的岁月》等13部作品集。主编《中国西部散文百家》(上下册)等散文选集16本。获全国第三届冰心散文奖、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入围奖、2010年华北五省优秀教育图书奖,内蒙古政府第八届、九届、十届索龙嘎奖,内蒙古党委第九届、十届五个一工程图书奖、第十届《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等100多项奖项。曾被文学界誉为“2003年内蒙古文学年是刘志成散文年”,获评内蒙古本土十佳作家,参加过全国第六届、七届青创会。内蒙古作协签约作家。

骑马草原汉子(草原骏马汉子)(2)

刘志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