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狗生死营救(自杀冷暴力中年丧狗)

“对于导盲犬来说,训练是严格而残酷的”,其实是人们的一种误解。

猫片治愈,狗片戳心,不比猫的高冷、慵懒,狗是忠诚和热情的象征。

流浪狗生死营救(自杀冷暴力中年丧狗)(1)

不少创作者对狗有情意结,并付诸实践,尤以日本最为典型和高明,像《忠犬八公物语》《爱犬的奇迹》《向日葵与幼犬的7天》《狗狗与你的故事》,都是难得的、有延伸的佳片,在忠诚的皮囊之下,注入动物性、“反哺”式的悲凉。

最新上映的任达华、梁咏琪、罗仲谦主演的《小Q》,正是源于这种日本式成熟、扎实的创作核心的改编,而且更进一步,聚焦于一种特殊职业——导盲犬,赋予一条狗的使命以更具社会性的意义。

流浪狗生死营救(自杀冷暴力中年丧狗)(2)

原作《再见了,可鲁》是名副其实的大IP,在日本畅销200多万册,是一部在全亚洲有超3亿读者追捧的纪实性小说。

忠于原作改编的日版电影《导盲犬小Q》也成绩斐然,曾获第2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亚洲提名,豆瓣评分达8.4分,号称令全球亿万观众潸然泪下。

大IP、正能量、故事扎实、成本可控,从多方面来看,《再见了,可鲁》都不失为内地电影改编的绝佳范本。

流浪狗生死营救(自杀冷暴力中年丧狗)(3)

也确实,导演罗永昌一出手,《小Q》豆瓣评分就稳居7分 ,口碑制胜。

不同于日版电影《导盲犬小Q》叙事的温情脉脉,及对原始故事近乎绝对的忠实,《小Q》进行了一些本土化的改编,如对狗贩子、狗肉节行经和文化的猛烈抨击,对人类大圆满结局的执着偏爱,对戏剧冲突的极端热爱。

首先是人物的极端化表现。任达华饰演的李宝庭,中年意外失明,从而变得孤僻而忧郁,不止于此,电影《小Q》将主角进一步过激化处理,上升到对小Q冷暴力和自杀的程度,从而形成与始终不离不弃忠犬形象的强烈反差,刺激观众。

流浪狗生死营救(自杀冷暴力中年丧狗)(4)

其次是情节上的过度煽情。用类如《你是我的眼》的流行音乐强化悲伤氛围,把原作中三组家庭、三次离别进行分割,把主要戏份集中到李宝庭家庭上。

导盲犬小Q阻挡李宝庭被车撞,舍身救主,小Q穷追不舍追随主人,弃导盲犬的“专业”于不顾,一味强化狗的显性性格。

而且在强烈的煽情之后,男主角李宝庭并没有去世,反倒是后来小Q先于其病逝,弱化了原作的悲剧性和深刻性,虽片名是《小Q》,其实不过是给任达华作配。

流浪狗生死营救(自杀冷暴力中年丧狗)(5)

其三是导盲犬戏份的弱化。电影《小Q》把原本关于狗的故事,讲成了人的故事,把狗对人的爱与忠诚诠释成了人对狗的感恩与回馈,催泪效果较原作强了很多,但却失去了创作的初衷。

以上三方面概括来讲,就是电影过于煽情不够克制,偏重人情失去本真,要知道,狗不该是作为过度人格化的存在,也不是愚忠的刻板符号,而是基于一种“你养我、我忠诚于你”的动物本能,守候人类的一丝善念。

流浪狗生死营救(自杀冷暴力中年丧狗)(6)

小Q之所以成为导盲犬,并不是因它的能力和天性位列导盲犬的高水平,而是归于“它身上散发着一种诚恳之光,它的那种诚恳,对于它成为导盲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质”。

导盲犬小Q是那种,当有人称赞它“good”时,它也仅是眯起眼睛,一边用鼻头蹭着人的腿,一边将脸凑近对方。

流浪狗生死营救(自杀冷暴力中年丧狗)(7)

它是听从者的角色,从专业角度上来讲导盲犬不应该做出草率、直接而危险的行为,所以对于电影创作诚不诚恳,认不认真,我们自会得出自己的判断。

现实中的小Q,过了10年依然能认出一块生活过八个月的“养父母”——仁井夫妇,在渡边先生去世后又安然活了5年,它去世时是在仁井家,名字叫仁井可鲁。

流浪狗生死营救(自杀冷暴力中年丧狗)(8)

国产《小Q》中的李宝庭,显然和原作中的渡边先生大有差别,可这样的改编是否高明,是一个好问题。

总之,电影《小Q》的好,是有短板的,而导盲犬小Q的好,不像是一条狗。

流浪狗生死营救(自杀冷暴力中年丧狗)(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