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和汉语日常词汇对比(英语与汉语的交流)

英语语音对汉语语音的影响

汉语和英语的发音方式不同。汉语是声调语言(tonal language,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轻声),而英语没有声调,但有重音和次重音、重读和非重读的区别。现如今,中国人在汉语中常夹杂一些英语单词,如:Hi,OK,Hello,Bye-bye等。无意间,中国人学会了一些从未有过的发音。这种发音模式的改变,其实也是汉字读音的改变,同时也是汉字字词含义的补充和增加(汉字音变意味着含义的改变)。如:汉语中的“拜”字本来只有一个声调,读第四声,用在“结拜”、“拜托”、“拜年”、“拜会”等词语中。受英语“bye-bye”一词的发音影响,根据“拜”字口语发音的实际变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又特意增补了“拜”的第二声,用于表示再见。英语单词taxi(出租车)粤语音译是“的士”,因为“的士”的出现,汉语的“的”又在原有基础上,多了个第一声的dī音。受英语借词soda(苏打)和dozen(打,量词)的发音影响,汉语第三声的“打”便有了第二声。再比如:中国各地机场的英语广播,从播音员嘴中说出来的汉语地名往往没有声调,听起来像英文地名,如英语中的Beijing,Sichuan,Shanghai等读音;用英语介绍自己的中文名字时,有些人会刻意放弃汉语的声调,而尽力模仿英语的声调,甚至会按照英文习惯把自己的姓和名也颠倒过来。

英语和汉语日常词汇对比(英语与汉语的交流)(1)

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调值图

在汉语中夹杂英文略缩语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汉语的发音。现在SIM,CT,QQ,DNA,DJ,DVD,UFO,GPS等英语借词频繁出现在人们的口中,又或是亿万学生学习英语,诸如种种,难免会使我们说出来的话不经意中带上英语腔调。

英语句式对汉语语法的影响

有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构成完成时态的助动词have(has)被一一对应地在汉语中被赋予了“有”的意思。按照英语语法,现在完成时由助动词have或has加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此处的have或has本来只表示“完成状态”而并无具体含义,如英语句子have you eaten(你吃了吗)。但是,这个have在很多港澳台年轻人口中却被赋予了“有”的意思,结果在汉语表达中就出现了“有吃、有看、有写”等句式。

现如今很多人在说汉语时,不经意间就会在话语中套用了英语的句式,写文章时这种情况也会出现。比如:“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建议你去看医生”( If you do not mind, I suggest you go and see a doctor)。在过去,人们说话或写文章不会用“介意”或“不介意”这样的表达方式,另外,中国人有“求医看病”的说法,在没有受到英语的影响时,人们只“看病”,不“看医生”。现在情况则不一样,在英语句式see a doctor(看医生)的影响下,在很多情况下“看医生”已经取代“看病”了。

还有值得一提的一点就是,汉语语法被“欧化”的现象。如:“对家庭暴力说不”(Say no to domestic abuse),“对……说不”也是受到英语的say no to…的影响而出现在汉语中的。另有一款手机的广告用语:“最酷的手机是××,你懂的”,这可能是80后套用英语的产物。You know it(你懂的)确实在英语广告用语中和英语口语中很常见。政府新闻发言人的用语也有这种现象。禁烟口号“远离烟草”(Keep away from tobacco)也是一个例子,受到英语keep away from…的影响,汉语就有了这样的表达方式:远离糖尿病、远离手机……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常能听到某个国家发生恐怖袭击的消息,“但没有人声称对此负责”,这又是套用英语but no one has claimed responsibility的结果。类似的还有“经过……的洗礼”、“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记者披露”等等。受英语影响的套话还有“女士优先”(Lady first)、“尘归尘,土归土”(Ashes to ashes, dust to dust,这是神职人员在死者下葬时说的话)等等。

在优势语言的发展变化中,词汇变化最快,语音变化次之,语法变化相对较慢。但是语法并非一成不变,此处所讲语法不仅包括词法和句法,也包括字词的词性改变。在汉语的“欧化”过程中,人们意识到了近年来“被”字的语法变化和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英语句式。词义的变化有时会影响到语法的变化,30年以前,很少有人会说“我爱你”这样的话,这属于字词的语法延伸,同时也是一种词义的引申。再比如受英语虚拟语气影响下的“如果我是你的话,我就不离开北京”(If I were you , I would not leave Beijing),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模仿之下,像这样新的表达习惯,并不断在两种语言的交流过程中形成。

如果没有外来语的影响,母语的语法很少会发生变化。蒙语和汉语的碰撞,也曾使汉语语法发生过重大的变化。除了“胡同”和“蘑菇”等汉语向蒙语的借词外,蒙语对汉语语法产生过巨大影响。汉语“把字句”(即处置式)的出现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文言文中的“之、乎、者、也”被源于蒙语的“的、了、吗、啦”取代是另一个典型的例子。实际上,在文言文变成白话文的过程中,蒙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相比之下南方人接触蒙语少,所以南方方言中的文言成分明显多于北方方言中的文言成分。

汉语语法的“欧化”程度如此之高,以至于引起许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已有不少学术专著问世,其中包括贺阳的《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研究》。作者在书中指出,“所谓的‘欧化语法现象’是指现代汉语在印欧语言,特别是在英语的影响下产生或发展起来的语法现象”。著名学者胡明扬曾说,在白话文的探索过程中,“很多领袖人物都深感汉语书面语表达不够精密,需要向西方语言学习,不论是傅斯年、胡适,还是陈独秀、瞿秋白、鲁迅等都公开提出要向西方语言学习,或在翻译领域公开支持直译,支持引进西方语言的用语乃至语法结构”。事实上,目前的现代汉语仍在“引进西方语言的用语乃至语法结构”

英语和汉语日常词汇对比(英语与汉语的交流)(2)

《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研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