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理德道长养生(正宗传承-专访陈德美道长法事科仪)

陈理德道长养生(正宗传承-专访陈德美道长法事科仪)(1)

陈德美道长

陈德美,1930年出生于道教圣地中国·新化梅山,正一道道首张天师门下第63代裔传弟子。中国道教协会顾问、湖南省道教协会常务理事、娄底市道教协会副会长。著名的道家道坛普照雷坛正是由其主掌,其源头是元朝正一派道士曾如寿在新化县创建的玉虚宫,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陈德美道长民国年间继承张天师第62代裔传弟子衣钵,并继承了新化道教科仪的全部,敲、打、念、唱均有独到的功力,是非常著名的道教高功传承人,声望很高!法国远东学院、法国科学研究中心为其摄制专题纪录片《起首》。有关陈德美道长的著作有《湖南道教调查研究——陈德美道长的法事科仪》、《陈德美传记》等书。

陈德美道长精于道家法事高功、灵符制作,是中国道教界德高望重的正一道一代宗师,也是湖南宗教界爱国爱教的楷模。他始终道心坚定,保持纯正道风,为中国和湖南道教事业孜孜不倦做了大量工作。后经湖南省道教协会批准,特聘为张天师灵符网首席道长出山造福百姓。张天师灵符网是由谛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推广运营,湖南省道教协会指导协办,正一教正统湖南梅山灵霄宫授权线上售卖灵符的中国影响力较大的道教文化传播平台。

一、湖南道教调查研究——陈德美道长的法事科仪

这篇调查报告由法国学者范华(patrice fava)和湖南道士万益林合作撰写,主要介绍湖南省新化县陈德美道长的道坛和他所做的法事科仪。陈德美主掌的普照雷坛位于新化县洋溪镇,其源头是元朝正一派道士曾如寿在新化县创建的玉虚宫,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与新化县的大多数道坛一样,普照雷坛是“师教”与“道教”合一的道坛。当地所说的“师教”(又称“元皇教”)就是湘中梅山教主要信徒师公的巫教,传说祖师是曾在梅城(今湖南安化县)治邪除怪的唐朝法师曾法奇。当地所说的“道教”(又称“先天教”)就是元朝玉虚宫创建者曾如寿从龙虎山带到新化县的正一教,据说曾氏曾在新化县及其周边地区传有六个支系。新化县本地的师教与外来的道教至迟在明朝已经结合。现在当地的道士(如万益林)与上溯若干代的前辈道士(如陈德美及其师、祖)一样,当徒弟时都要“习学先天、元皇两教”,出师奏职时同时取师教的法名和道教的道号(又称“奏名”)。无论传自哪一代,法名中间一字都是固定不变的“法”字。道号则统一采用全真龙门派的字谱(“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一阳来复本,合教永圆明”),其原因可能是南宋以后出家住观的全真道传入湖南后对当地火居道士的正一道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1、法事科目

法事科目:(包括道教的打醮28种、师教的傩愿4种、道教的度亡道场7种和师、道两教都做的其它几十种法事)、主要科仪本(包括打醮科仪本20种、道场科仪本27种、师教科仪本36种)、经书(44种)和常用道具(包括法器36种、印章12种、面具10多个、神像19种、道服19种、功德画22种、神牌35张、供品及用品28种)。

2、谢恩醮

谢恩醮属于普照雷坛举行的众多道教醮仪之一,目的是为信士保一家清吉、身体康健而发心酬谢,时间一至三天不等。共有近40个主要节目名称,南宋道士蒋叔舆编《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称谢恩醮由唐末五代道教科仪大师杜光庭发明,在唐宋时期是附属于斋仪而于斋末举行的酬神仪式。(13)唐、宋时期还出现了采用灵宝斋仪结构的独立醮仪,陈德美所做的谢恩醮也是一种从斋仪中独立出来的醮仪,不少节目还保留灵宝斋仪节次的特征。

3、酬还都猖大愿

酬还都猖大愿(当地道士写作“愿”)属于普照雷坛举行的师教傩愿法事之一,时间长达四天四夜。这个大法事生动地演绎和再现了古梅山地域的韩信复仇神话:韩信指使妖精作怪,使陷害他的汉高祖刘邦患上重病。后来朱姓高功法师在天师指点下,请来乌风硐的十大都猖捉妖,并杀猪、羊、牛祭献韩信。汉高祖始得病愈,随即封韩信为王,每年可代替他作十天的天子。酬还都猖大傩愿不是随时都能做,科仪本将酬还都猖大傩愿法事说、唱、念、做的内容和盘托出,从中可以了解湘中师教(元皇教)仪式的基本形态和特征。值得注意的是,酬还都猖大愿虽然是师教法事,但自始至终都是与道教法事结合进行的。最明显的证据是,它有不少仪节不仅名目与谢恩醮的仪节相同,而且内容也基本一致。

4、开光仪式

开光仪式被陈德美列为普照雷坛的道教醮仪之一,这与台湾南部灵宝派道士将开光科仪作为火醮的一部分颇为相似。法事的科仪书题为《先天开光点眼安肚腹秘诀一宗》,标题的“先天”二字表明普照雷坛将神像开光视为正一道教仪式。但事实上在举行开光仪式时,迎请的神灵包括“先天、元皇两教祖师”。法国学者范华(patrice fava)非常重视陈德美凭记忆写出的开光法事科仪书,他已在即将出版的aux portes du ciel, la statuaire taoste du hunan: art et anthropologie de la chine(入天门,湖南道教神像——中国的艺术和人类学)中将其译成法文。他试图通过这部科仪书来理解他十几年来发现和收藏的一大批湖南神像,因为这些神像大多数在背后的龛洞中藏有称为“意旨”的开光文书。陈氏开光科书末尾载有开光后宣读的“肚腹意旨”一道,正好可以互相印证。这些意旨通常都会交待供养人的住址和姓名、神像名称、雕刻原因、雕刻者姓名、雕刻年代等信息,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范华正是从对湖南神像的追踪入手,展开了他对湖南道教的一系列研究。

二、还都猖傩愿的文化内涵及其历史渊源

中国文化自古分为两大系,即黄河之北文化与长江之南文化,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之北,长江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之南,发源地相同,而流经地域迥异。北多沙漠平原,人文交通较易;南多高山深湖,人文迁徙维艰。故北方之文化发展快,成熟早;南方之文化发展慢,成熟迟。此甲骨文、钟鼎文、《诗经》之先于《楚辞》也,此人文发展之由北而南也。然北方文化,揉杂混合,很少原始特色;南方文化,因受自然条件之限制,各地域有各地域之特色,且富于原始雏形,为研究人文发展提供极有价值之资料。特别是梅山地域,开发至今不过千年,故梅山文化,具有更多之原始雏形,者如人情、风俗、山歌、戏剧、卜巫活动,均具有极神奇之特色,更具有人文发展研究之价值。其中梅山道教所留传之“还都猖傩愿”,风采独特,不仅为各地所罕见,而且古香古色,与傩巫文化相融合,千百年来,一脉相承,为广大梅山人民所迷恋,具有消除积怨、和谐社会之深远影响。

“还都猖愿”,係采取西汉初年,大将军韩信、涉西河虏魏王,下井隆、定齐赵,将兵垓下、灭项羽,功大遭忌,被夷三族之情节,韩信阳魂不散,乃遣阴兵阴将,擒杀沛公以泄愤。其情节不仅符合当时广大人民不平之心,而且能释历代受屈功臣后裔之愤恨。特别是秦汉以来,迁徙避难来梅山隐居者,不受帝王之干扰,不受王法之制裁,泄愤之心与不平之情更加炽热,故“还都猖傩愿”,千百年来,保持原始之雏形,经久不衰。凡有冤屈之心理者,皆愿出重资,出人力,还都猖愿,以求得心理之平静,因而达到社会之和谐,因而奋发图强,披荆斩棘,开辟梅山为乐土。故梅山道教所留传之“还都猖傩 愿”,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域所无之宗教仪式。其古朴纯良之影响,多姿多彩之风姿,实可称为非物质文化之遗产,值得各专家学者深思焉!《还都猖愿(又名傩愿)》,是上梅山传统巫傩文化的集中表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悠久的历史渊源。

三、陈德美的子弟及传承

陈理德道长养生(正宗传承-专访陈德美道长法事科仪)(2)

陈树新道长

陈德美一生收有二十多名子弟,其中得其衣钵传承有陈树新跟陈代理,其徒树新道长博学周易阴阳五行、深得奥理,精研道家法术,风水命理。对道教法术的运用操作有着独特的见解和经验,并常年从事各种大型道教活动,造福百姓,为名祈愿。其徒陈代理自幼跟随祖父学道,取得巫傩的玄妙精华,后在高功大师陈德美恩育栽培下,使人生道修进一步升华,并在玄妙之术上有很高的造诣。并常年跟其恩师从事各种大型道教活动,造福百姓,为名祈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