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分封制的劣势(浅谈西周分封制)

通过牧野之战,周武王打败商纣王,建立西周政权。西周与商朝相比,疆域扩大不少,但是周人原是偏居"西土"的一个"小邦",如何统治这块新征服的广大地区成了西周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为了维护西周的统治,西周政治上就开始实行分封制,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分封制开始的时期。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分封制这一种制度。

西周分封制的劣势(浅谈西周分封制)(1)

所谓分封,就是周天子把自己的子弟、亲戚、功臣或古代先王圣贤后裔等,分别授予一定范围的土地和人民,去建立统治据点,以拱卫周王室。

分封制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的。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子成王继位。成王年幼,武王之弟周公旦辅政,而带兵驻守在殷都周围的管叔、蔡叔等贵族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意图,对周公极为不满,致使纣子武庚趁机拉拢二叔,又联合东方的徐奄等部起兵反周,经过三年苦战,才被平定。战后,周公意识到分封势在必行。同时,也给周初统治者深刻的教训,更感分封的重要性。

西周分封制的劣势(浅谈西周分封制)(2)

周朝分封的对象有四类:一是亲族,包括同姓贵族和异姓亲戚;二是功臣,也就是在西周建立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的人,分封实际上是对功臣赏赐的一种方式。一共有五个等级,由高到低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三是先代贵族。最典型的代表是微子启;四是古代圣王后裔。封国规模一般较小,象征意义却大于实际意义。

在分封制下,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具有一定的统治权。诸侯要对周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出兵勤王、缴纳贡赋、朝聘述职、随王祭祀等义务,以起到捍卫王室、以蕃屏周的作用。

与分封制紧密相连的是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周天子居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支配地位,其王位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他庶子则作为小宗被分封为各地诸侯。根据宗法制和分封制原则,便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宗族贵族组成的金字塔式的等级机构。

西周分封制的劣势(浅谈西周分封制)(3)

通过分封制,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统治效果加强。加强了同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融合和文化渗透。但分封制也有其弊端,诸侯权力过大,直接导致了西周后期各诸侯国对王室不忠及地方割据势力的强大。但是对于统治者来说,没有最好的制度,只有更适合的制度。根据西周时期的历史状态,选择分封制无疑是合理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