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20则及赏析(论语解析32)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13.27),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论语20则及赏析?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论语20则及赏析(论语解析32)

论语20则及赏析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13.27)

朱熹:程子曰:“木者,质朴。讷者,迟钝。四者,质之近乎仁者也。”杨氏曰:“刚毅则不屈于物欲,木讷则不至于外驰,故近仁。”

钱穆:先生说:“剛強的,坚毅的,质朴的,讷言的,那四者都近仁。”

杨伯峻:孔子说:“刚强、果敢、朴实、谨慎,这四种品德接近于仁。”

前面我们讲“克伐怨欲”是四种行为,那么行为必须有作用的对象,而这里“刚、毅、木、讷”是四种品质,直译就是“刚强、果敢、朴实、谨慎,这四种品德接近于仁。

以上三位解释大同小异,但是都没有说出来具体为什么这四种品德接近于仁。

一个人刚强果断,自然就有了克服困难的基础,与之相反,一个人做事优柔寡断,自然事业就不会成功。论语雍也篇第22章,孔子曾经说过“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所以刚强、坚毅的性格是克服困难的保证,这就是刚毅近于仁的原因。

孔子在里仁篇第24章还有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即君子质朴少言,多做少说,将理论印证于自己的行动中,这才是君子之行。木、讷是一个君子应该具有的品质,而君子必须首先是一个仁者,而一个仁者要成为一个君子,除了讷于言,还要敏于行。所以有了木、讷这两种品质,就离仁不远了。

刚、毅、木、讷这四种品质是一个仁者所必备的,有了这四者就接近于仁了。近于仁,只说明离仁不远,但是并不等于是仁,要想成仁,还必须要做事,有了这四种品德外加走正道做正事,那么就可以说是仁了。

我们再次重申,仁就是被历史所验证,被当下国家和人民所认同,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正确的事情。一个人有仁心而没有仁行,肯定不是一个仁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