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突出卧床一个月后腿麻(小腿麻木没有知觉)

有好多的病号突然发现自己的小腿外侧麻木,大拇脚趾无法上抬,就来找大夫问到底怎么回事。根据相关检查会告诉病号你这是腰椎间盘突出造成的,在这个时候病号肯定是抱着很大的怀疑态度告诉你,大夫我的腰不疼,这个时候就要给病号讲解了,然后说那我们就做个CT确定一下。结果出来和大夫说的一样病号也就相信了,会遇到很多很多这样的病号,老百姓就认为你说腰突我就应该腰会有感觉,其实根据压迫的神经根不同症状是不同的。

腰椎突出卧床一个月后腿麻(小腿麻木没有知觉)(1)

为什么腰突我们之前的文章已经做出了介绍,为什么会出现下肢的麻木,这是因为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的神经根是不同的,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也是不同的。

下肢皮肤感觉障碍测定

患者仰卧,暴露足部,医者用一尖状物根据神经根所分布的皮肤感觉区域,有目的地去刺激皮肤。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因神经根受压可出现较明显的感觉障碍区。

如腰4至腰5椎间盘突出累及腰5神经根,则伸拇肌力减退,膝反射减弱,足背皮质减退。

腰椎突出卧床一个月后腿麻(小腿麻木没有知觉)(2)

如腰5骶1椎间盘突出则累及1神经根,出现屈拇肌力减弱,踝反射减弱,足背外侧皮质减退。

对于中央型所致二便失禁,马鞍区麻木的病人除检查下肢皮肤知觉外,还必须在会阴部作皮肤知觉的测定及肛门反射的检查,若出现马鞍区皮脂减退及提肛反射消失,则提示马尾部肿瘤或中央型椎间盘突出。

腰椎突出卧床一个月后腿麻(小腿麻木没有知觉)(3)

X线片检查

X线片检查可排除腰椎其他器质性病变,也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依据。

一般正位片可显示腰椎侧凸,侧位片可见腰椎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变窄,部分患者相邻椎体边缘可有赘增生。椎间盘造影显示有造影剂外溢;脊髓造影见椎管出现充盈缺损。

腰椎间盘突出的鉴别诊断

1.与棘上韧带损伤相鉴别:

棘上韧带损伤时软组织有明显的外伤史,局部肌肉痉挛,棘突之上与旁开位置压痛明显,但无放射感。咳嗽、弯腰时疼痛加重。不能仰卧,腰叩击阳性,屈颈试验阳性,拇趾背伸试验正常。

2.与臂上筋膜损伤相鉴别:

臂上筋膜损伤在急性期除腰部疼痛活动受限外,臂上部疼痛加重,并向同侧肢体放射。行走障碍,行走时患侧足尖常呈外展状态。臀上部可触及到椭圆形或索条状上、下移动之阳性体征,腰部叩击(一),直腿抬高试验(+)背伸力正常。

3.与骶髂关节半脱位相鉴别

骶髂关节半脱位可致骶髂处剧痛,并伴下腰部一侧局限性疼痛、不能直立持重,腰部活动明显受限,患侧躯干微向病侧前倾,行走感双下肢一长一短。重者伴小便频数。腰棘突处无压痛点,双侧骶髂关节比较患侧高起,髂后上棘的内上缘棘肌的起始部触痛。腰部叩击(-),拇指背伸力正常,足眼叩击时损伤的正常关节处可有明显传导性疼痛,坐立位以健侧受力为主,四字试验(十)。

腰椎突出卧床一个月后腿麻(小腿麻木没有知觉)(4)

4.与腰椎压性骨折相鉴别

此病多发生在上腰部,由于上、下相邻椎体向前成角的夹挤力使受累椎体前部被压扁或萎状,甚至被压碎,伤后腰背疼痛,不能坐立,局部有后突畸形,压痛。重者伴韧带撕裂局部肿胀,棘突间隙增宽,咳嗽、弯腰疼痛加重。腰部叩击( ),屈颈试验(-),拇趾背重力正常,直腿抬高试验( )。

5.与脊椎滑脱症相鉴别

此病以四、五腰椎最为常见,多因外伤或活动不慎身体重心前移使椎弓上、下关节突之间的部位断裂,整个脊椎分为两部分。

即:椎体、椎号根、横突、上关节突为一部分,椎板、下关节突、棘突为另一部分,其症状脊椎下段的自然曲线消失,棘突处可显示一陷窝,腰痛呈持性或间歇性,并向臂部及下肢放射,出现单侧或双侧坐骨神经,棘突上可触有“阶梯状”感觉,X线正位,双斜位诊断较明确。

6、与肿瘤相鉴别:

腰椎肿瘤可致持性腰痛,活动受限,多数腰部呈僵硬感,易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的系列症状。尤其夜间疼痛加重,对症处理往往疼痛不能缓解。若晚期可压迫脊髓或神经根产生剧痛。伴低热、贫血、消瘦等一系列全身症状。

7.与结核相鉴别

腰椎结核致腰部疼痛呈持续性或间隔性为主。活动劳累后加重,局部棘突压痛明显,亦会出现下肢放射性疼,伴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年后潮热,夜间盗汗,消瘦贫血,结核菌试验( ),血沉增快,白细胞计数增高。

X线检测:

椎间隙变窄或消失也可出現椎体以破坏和椎间隙狭窄为主,当上下多个椎体前缘凹凹陷形破坏时,可出现脊椎的后凸畸形及腰大肌脓肿。

腰椎突出卧床一个月后腿麻(小腿麻木没有知觉)(5)

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

对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具备明确诊断后可施手法复位治疗。但复位前须先以推拿为主,以缓解局部肌肉之挛缩和紧张,为复位创造有利条件。

腰椎突出卧床一个月后腿麻(小腿麻木没有知觉)(6)

复位前推拿手法:

1.患者俯卧,医者立于患侧,在下腰部施滚法,沿膀胱经行走部位,经臀部至大腿、小腿后部,上下往返数遍,力量由轻至重。以达疏筋活血,通脉止痛之目的。

2.在患者棘突旁开位置及棘突下缘可触压疼点,施一指禅手法左、右、上、下拨离,力量不易过重,然后用掌根部揉法,自上而下往返数遍。

3.患者俯卧,医者双掌重叠在下腰部施按压法,并随患者呼吸上下压,力量切不可过大,然后口服疏筋活血止痛类中草药。以上方法治疗2-3天方可施手法复位。

复位手法:

1.若椎间盘是侧突,可施旋转复位法复位成功后嘱患者坐立左右轻轻摆动腰部,然后侧卧施斜扳法,必须先轻扳健侧,后重扳患侧,避免椎间盘人为的再突出。

腰椎突出卧床一个月后腿麻(小腿麻木没有知觉)(7)

作用原理:

旋转复位法其作用原理不再重述。斜扳法根据力学“扭转的应力与变应”原理设计而成。因为扭转变形的剪切应力越靠近表面越大,使表面上的剪切应力最大,所以当施术时,扭转躯干可以用极小的力一次扳正,而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注意事项:

①治疗前确立诊断,疑有骨折、骨结核禁用。

②对早孕妇女要小心应用,有习惯性流产史者忌用。

③治疗时如一次不成功,休息片刻,消除精神紧张可施第二次,若仍不成功则不可连续运用,应休息一日再做。

2. 若椎间盘呈正后方突出

若椎间盘呈正后方突出,可施抱提法,力量不可过猛,须缓缓拉开椎间隙,并有抵抗感时施一上提之巧劲,然后卧床施斜扳法。也是先扳腱侧,后扳患侧。

作用原理:

因脊椎除骨髂结构及肌肉以维持稳定外,并有前纵、后纵韧带、横突间韧带、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将脊椎连接一起。

采用抱提法可将椎体间隙垂直拉大,当间隙拉开同时,施一上提之巧劲,不仅髓核有回纳的可能,诸韧带加大了张力和弹力,可使髓核自然而然回位。

此方法某些程度上可代替牵引床,往往比牵引床要理想。

复位后推拿手法:

复位后患者腰部仍疼痛,但较前减轻。腰部叩击,屈颈试验及拇趾背伸力均可正常。由于复位时的牵拉可致坐骨结节及坐骨棘处疼痛,故复位后治疗较重要;除在腰部、下肢部施常规手法外,患侧坐骨结节,坐骨棘处均可触及阳性体症,拨之疼痛,也需配合推拿治疗。

腰椎突出卧床一个月后腿麻(小腿麻木没有知觉)(8)

推拿手法:

1.自下腰部,患侧臀部,下肢部按膀胱经、胆经循行路线自上而下施滚法,往返数遍,以起疏筋通脉,活络止痛之目的。

2.在患肢施提捏法:自上而下提捏股后、外侧肌肉及小腿后外侧肌肉,以起分筋活络之作用。

3.患者仰卧,做患肢被动直腿抬高运动,并按压风市、阳陵泉、解溪、委中、承山,承筋、昆仑等最后搓捏下肢以结束手法。此法能缓解患肢的坐骨神经痛并改善下肢抬腿的高度。

4.患者俯卧,医者施掌根部沿股后侧至小腿及足眼部自上而下推数遍,并来回推拿以热为度,以增加局部血运,提高患肢肌肉的功能运动,防止肌肉萎缩。

5.在患肢坐骨结节及坐骨棘处施拇指分筋术。左右拨离,并配合立滚手法自上而下立滚数遍。立滚手法之特点:接触面小,压强大,渗透性好。对局部肌肉粘连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6.患者取坐位,医着立于患者背后,一手扶肩部,作前俯后仰,左右側屈和左右旋转的被动运动,另一手则在下腰部作滚法,以加大腰部的生理弧度。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数是由于损伤所致,所以无论是复位还是推拿后都应注意保护,防止腰椎间盘退变和损伤。

尤其从事重体力劳动者,临工作前应先活动一下腰部,并扎一宽皮带,做好防护准备。在搬重物前要注意姿势,平日不要弯腰过久,应注意劳逸结合。

会陆续写腰突的针灸治疗,大家敬请期待。

我是刘阁大夫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