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郫县是怎么来的(郫县之郫究竟因何而来)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三千年,城址不迁、城名不变。天府锦城,有着太多值得我们探讨了解的历史。成都方志联合红星新闻网官方微博—爱看头条,推出#方志里的大美成都#栏目。我们一起读历史,晓天府,爱成都。

郫都区位于成都市西北部,享有“豆瓣之乡”“蜀绣之乡”“盆景之乡”等诸多美称。郫都区的历史可上溯到几千年前,实为古蜀文明发源地。

成都郫县是怎么来的(郫县之郫究竟因何而来)(1)

高铁下的郫都 摄影:方天德

从行政区划来看,郫县建制较早,千百年间所辖变动也不小。在距今二千七八百年前,望帝杜宇和丛帝鳖灵就在此建立国都,以郫为都邑。公元前314年,秦灭蜀后,在巴蜀地区同时实行分封制与郡县制,此后即以郫邑作为蜀郡的属县,称郫县,此为郫县建置之始。秦汉时期,郫县地域辽阔,包含今成都、温江、都江堰和彭州等县市的部分区域。在唐朝,于西部设唐昌县,后称崇宁县。其后又在东部设犀浦县,宋代改县为镇归入郫县。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为36乡,元丰年间(1078~1085年)为14乡及犀浦、马街、雍店(今花园)3镇,明代编为7里。

成都郫县是怎么来的(郫县之郫究竟因何而来)(2)

郫都区俯瞰图

1949年前,郫县设2镇19乡,面积为289平方公里。1952年春,成都撤县,将安靖、仁义、清溪、金泉、万福等并入郫县。1958年秋,崇宁县并入郫县。1959年7月,柏条河以北与彭县接壤的丰乐、桂花、庆兴、君平乡划并彭县。2003年,成都高新区西区移交整合,合作、犀浦、红光、郫筒、德源等镇全部或部分村社共35平方公里划归高新区管理。2016年12月24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郫县撤县设区,称为郫都区。2019年10月,成都市郫都区镇(街道)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改革,镇(街道)调整为12个,其中镇3个、街道9个。

成都郫县是怎么来的(郫县之郫究竟因何而来)(3)

郫都林盘-吕家院子 摄影:杨健

“郫”作为古蜀国时期的一个地名,最早见于西汉扬雄的《蜀王本纪》:杜宇“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化,民往往复出”。《华阳国志·蜀志》中亦载:“后有王曰杜宇,……移治郫邑。或治瞿上。巴国称王,杜宇称帝。号曰望帝,更名蒲卑。”

成都郫县是怎么来的(郫县之郫究竟因何而来)(4)

扬雄

不过,这里的“郫”与后来的郫县应该说是没有多大关系的。古蜀国虽然曾经“移治郫邑,或治瞿上”,但也不是城镇,因为当时的川西平原并不适合建城市。历史学家任乃强先生所说,明白道出了其中的缘由:“蜀王所治郫邑,在今彭县(州)西北二十余里,属九陇黄土丘陵部分……盖杜宇时,成都平原尚属大泽,卑湿不宜营邑。营邑必在较高之黄土丘陵地带(广都、新都、成都三邑之原址亦正如此),故郫本在九陇。”

成都郫县是怎么来的(郫县之郫究竟因何而来)(5)

任乃强父子合影

那么,古蜀时期的郫县是何时迁移到如今的位置的呢?“汉时成都平原已全为陆土田畴,乃徙郫县治沱江之南(今郫县治),称旧邑为‘小郫’。”汉时,蜀王所筑郫城已为“小郫”,在汉代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郫县从九陇迁移到大约今天的位置。考古发掘证明,现郫县城北的杜鹃城遗址就是西汉早期郫县的县城治所,现在的县城位置已经南移。

成都郫县是怎么来的(郫县之郫究竟因何而来)(6)

徐堰河、柏条河水源保护项目三道堰段

关于郫县县名的由来,历来有几种不同的说法,迄今尚无定论。

第一种说法是“因人得名”。据《蜀王本纪》“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及《华阳国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更名蒲卑”的记述,持此说者认为,“郫”系“蒲卑”的音译或“蒲卑之邑”的缩称。清《一统志》和嘉庆《四川通志》在郫县条文内更明确地说:“杜宇名蒲卑,都于此,因以名邑。秦灭蜀国而县名不改。”各种旧郫县志皆沿用此说。至今县内持此说者较多。

成都郫县是怎么来的(郫县之郫究竟因何而来)(7)

杜宇

第二种说法是“因水得名”。《成都古今记》说:“郫县因郫江得名”;清同治《郫县志》和《郫县乡土志》中也载有“杜宇都郫邑,因水标名曰郫”的传说。公元前311年筑郫城,约50年后李冰始穿二江(指郫江、捡江)。据近人解释,“穿”有二义,一为开凿,一为疏浚。据前义,郫江开于建县之后,只能是江因县得名,而非其反;据后义,疏浚前江名未见记载。

成都郫县是怎么来的(郫县之郫究竟因何而来)(8)

菁蓉湖畔 摄影:全本宁

第三种说法是“因地理方位得名”。《汉书•扬雄传》说:“……溯江上,处岷山之阳曰郫。”据此说,“郫”指岷山南面那一片地方。但“岷山之阳曰郫”还有另一解:在岷山南面“郫”这个地方。据此说,则“郫”之得名与地理方位无关。1966年犀浦出土东汉王孝渊碑,上有“建宅处业,岷山之阳”的碑文,其义相同。

成都郫县是怎么来的(郫县之郫究竟因何而来)(9)

望丛祠 摄影:张斯佑

第四种说法为“因地势得名”。《资治通鉴•音注》说:“郫,即卑邑也”。据此说,古代郫县地处卑洼之地,蒲草丛生,故称卑邑,合写为“郫”。

第五种说法是“因族称得名”。近来,一些研究巴蜀史的学者主张用巴蜀语解释当时的地名,并认为蒲卑系古蜀族自称,其蜀语含义为“蜀族人的地方”,“蒲卑人的地方”或“来自‘天上’(高原)的人的地方”。

成都郫县是怎么来的(郫县之郫究竟因何而来)(10)

沱江河开工场面

不过,诸说虽有一定道理,但也存在对当时历史背景的忽视。“郫县”的正式得名,必然与秦实行郡县制、建立封建秩序有关。“郫城”与成都、临邛一并兴建,其名本义也带有从属性的城邑、副邑、陪都的内涵,想必其应是作为成都的副邑而设立的。在汉时广设郡县的背景下,原设立在九陇的郫县必须更靠近成都,因而就搬迁到今天的位置了。

成都郫县是怎么来的(郫县之郫究竟因何而来)(11)

上世纪90年代郫筒镇街景

成都郫县是怎么来的(郫县之郫究竟因何而来)(12)

桃花滩电站

郫县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宝地。在这里,孕育出了严君平、扬雄、何武、张俞等历史名人,更有“郫筒酒”“郫县豆瓣”“郫县女红”等郫都区工艺三绝闻名于世。2016年11月24日和12月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郫县,设立成都市郫都区,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拥有千年历史的郫县,自此走上了它的新征程。

部分资料来源于郫都区党史地方志办公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