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茄子怎么切茄烧得快(茄子落苏)

烧茄子怎么切茄烧得快(茄子落苏)(1)

烧茄子

烧茄子、鱼香茄子、凉拌炸茄子是不是好多小伙伴爱吃吖!之前更新了烧茄子的做法,后面会接着更新其他茄子的做法哦。不过今天的重点是讲故事(*^__^*) -----茄子的全球之旅✌✌✌#之星校园计划#

  • 据信这种植物物种起源于印度,为野生生长,自史前以来,它一直在南亚和东亚种植,后传入中国

茄子原产印度和泰国,它何时传入我国尚无法确考,据说早在汉武帝时期就通过丝绸之路引入我国,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再具体点大约是扬州以南至宁波一代。我国古代文献中,最早提到茄子的是晋代嵇含的《南方草木状》。到北魏贾思勰写《齐民要术》时,就更多地提到它了。茄子的皮通常呈紫色。宋朝诗人郑安晓写有一首《咏茄子》诗:“青紫皮肤类宰官,光圆头脑作僧看。如何缁俗偏同嗜?入口原来总一般。”说明当时茄子的果皮以紫的为多,而且雅俗共赏。唐朝的时候,从新罗又传入了一种味道很美的白茄品种,很快受到人们的欢迎。

烧茄子怎么切茄烧得快(茄子落苏)(2)

长茄子

烧茄子怎么切茄烧得快(茄子落苏)(3)

圆茄子

烧茄子怎么切茄烧得快(茄子落苏)(4)

青茄子

之前说的番茄刚开始因为颜色艳丽被认为有毒,茄子颜色深紫,其实刚开始也是被认为有毒的。

由于该植物与其他各种夜间植物的关系,果实曾被认为是极其有毒的。如果由于茄碱的存在而大量食用,花和叶可能是有毒的。茄子在民间传说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在13世纪的意大利传统民间传说中,茄子会导致精神错乱。在19世纪的埃及,在夏季进入季节时,据说茄子会使得精神错乱“更常见,更暴力”。

  • 茄子别称的故事

在唐朝开元年间宁波籍大医学家陈藏器所撰的《拾遗本草》曰:“茄子也,一名落苏,一名昆仑瓜”

那么,为什么会将茄子俗称为“落苏”呢?答案多种多样、五花八门。

相对靠谱的源于无名氏所编古籍《五代贻子录》上的说法:(茄子)“盖以其味如酪酥也。”酪酥【lào sū】,其实就是现在所说的类似于奶酪那样的东东。而煮熟酥烂的茄子以吃口而言确实与奶酪相近。酪酥,按其读音与本地话“落苏”十分接近,故被认为,“落苏”极有可能系由酪酥以讹传讹、约定俗成而来。

然而,在民间,有关“落苏”俗名的由来却有着一段完全不同的传说~

在烽火连天的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吴国国王阖闾(约公元前537年~公元前496年)生了个儿子,其虽天资聪慧,但从小患上腿疾,是个瘸子。即便如此,阖闾依然对他寄予厚望并严格要求,不允许他出王宫玩耍,天天闭门读书。

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吴王兴致颇高,率王后、妃子和近臣,在王宫卫队的护卫下浩浩荡荡去郊外踏青、赏花、狩猎。宫内只留下了王子和几个家丁。

有个家丁为讨好王子,对王子说:“今天天气如此之好,大王又不在,何不趁此难得的机会溜出去到虎丘逛逛。”此意正中早已在书房内腻烦了的王子下怀。在对王子一番乔装改扮后,两人骑着马悄悄地出了王宫。

可没走多远,就听得有人在街边大声叫卖:“卖茄子啰,卖茄子啰”。这叫卖声王子听上去怎么的都像是“卖瘸子啰,卖瘸子啰”,这分明是在讽刺、嘲笑、侮辱自己,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家丁似乎也很快明白了王子怒气的由来,下马走近卖菜的大声训斥:“不许再叫卖,小心吃生活!”卖菜的也不知两人的来头,一时被懵住而不吭声了。

家丁和王子继续前行。

很快,回过神来的菜贩一想:他们凭什么不让我叫卖,天底下从来就没有不让叫卖的王法!随后,他用更大的嗓门大喊:“卖茄子啰,卖茄子啰……”这下,令前怒未消的王子更加怒不可遏、瞋目切齿,急欲回头与家丁一起对菜贩拳脚相加、兴师问罪。

家丁一看大事不妙,一旦闹大,不仅带王子私自溜出王宫的事会败露,弄的不好还会戴上个欺君之罪,连自己的小命都难保,赶紧又是连哄带劝、又是生拉硬拽将王子带回了王宫。

晌午过后,吴王阖闾乘兴而归,刚回宫中,王子便迫不及待地向父亲告状:“父王,今儿个儿臣在书房用心读书,竟然听到了宫外有人在叫卖瘸子,这分明是对我的羞辱,儿臣岂能忍下这口气,万望父王替儿臣给他治罪。”吴王了解原委后不由得哈哈大笑,说:“这是人家叫卖茄子,不是卖瘸子呀。茄子是一种蔬菜,父王怎么可以不让人卖呢!?”儿子争辩道:“儿臣是个瘸子,听到叫卖茄子,总觉得是在嘲弄儿臣,令儿臣实在难以安下心来好好攻读!”

听了儿子的话,吴王觉得十分为难。一头是难解儿子心头之结,另一头黎民百姓卖菜那是为了维持生计,倘若不让叫卖那还不让天下百姓耻笑!

那天晚上吴王紧锁着眉头回到寝宫,几个妃子的小孩正在院内玩耍,当看到孩子们帽子上倒垂着飘曳的流苏(一种下垂的以五彩羽毛或丝线等制成的供衣服、帽子等装饰用的穗子)时,猛然发现其很像要落下来的茄子,不由得心头一动、皱眉大放:“落下来的流苏,落苏!对,就把茄子改叫'落苏’吧!”于是,在第二天上朝时,他让手下发布告示,昭告天下百姓:今后一律将茄子叫做“落苏”。

由此,在江浙一带,“落苏”之名一直流传到现在。

至于“昆仑紫瓜”......很金贵的。

隋大业四年(608),隋炀帝杨广吃了茄子以后,见茄子色彩奇异,又因其无论圆形、卵形,抑或条形,皆以紫色为多,特改名为“昆仑紫瓜”,有时简称为昆仑瓜。此后,隋代都称茄子为“昆味”了。此事《清异录》有详载:“落酥本名茄子。炀帝缘饰为昆仑紫瓜,人间但名‘昆味’而已。”

伙伴们,茄子有n种做法,你都会哪种呢?✌✌✌召唤评论区神厨!

中国古人食有茄,亦很会烹茄。1500年前南北朝我国第一部农书《齐民要术》就有缹茄子法;《遵生八笺》记有糟茄、淡茄、糟瓜茄、糖蒸茄、鹌鹑茄、香瓜茄、糖醋茄等8种烹调茄子的方法。“糟茄”也是明代宫廷时令菜肴。《明宫史》》饮食好尚》记载:“九月……是月也,糟瓜茄。”糟瓜茄就是糟茄子,其制法:“每五斤盐十两,和糟拌匀,用铜钱五十文逐层铺上,经十日取钱,不用别换糟入瓶收。久翠色如新。”元代忽思慧首将茄子列入皇帝的膳单,唐代显贵段成式把茄子作为佳蔬而常食。

最后附上《齐民要术》中茄子的做法:

第一步原材料:茄子、花椒、姜、黄豆酱、葱

第二步:将茄子纵向切成4条,姜切成末,葱切丝

第三步:将水煮沸,切好的茄条放入沸水中焯一下

第四步:烧热油,放入黄豆酱及切好的葱丝,然后放入茄子炒

第五步:加水,焖热,然后放入姜末和花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