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姓家奴出自哪里(说一说三姓家奴)

“吕布纵赤兔马赶来。那马日行千里,飞走如风。看看赶上,布举画戟望瓒后心便刺。傍边一将,圆睁环眼,倒竖虎须,挺丈八蛇矛,飞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吕布见了,弃了公孙瓒,便战张飞。”

——《三国演义》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三国演义》中,作者通过张飞之口,给吕布戴上了“三姓家奴”的帽子。吕布在后人的眼中一副“反复无常”、经常“改换门庭”的模样。

其实三国历史上这样的将领很多,今天我们讲讲另一个“三姓家奴”——孟达。

三姓家奴出自哪里(说一说三姓家奴)(1)

孟达剧照。孟达属于三国历史里面,并不出彩的一类人。

一、“反复无常”的孟达

我们先讲讲孟达的基本情况。孟达,扶风郡郿人,出生年月不详。建安初年,天下饥荒,孟达和法正进入益州投靠刘璋,成为刘璋的部属。就这样孟达进入历史的舞台。

1、孟达投靠刘备

刘璋是个无能的统治者,能力一般且不知人善任,手下大臣们大多对其不满。孟达和法正两人在刘璋手下也是默默无闻。

最要命的是,刘璋“引狼入室”,请来了“天下枭雄”刘备。刘璋的目的是让刘备打自己的仇敌张鲁。

211年,刘备入蜀时,刘璋派孟达和法正去迎接刘备。大约在此期间,二人投靠了刘备,法正更成为刘备手下的重要谋士之一。刘备先让孟达驻守江陵(战略要地),打败刘璋后任命孟达为宜都太守。此时的孟达没什么像样的战功。孟达的这次“叛变”,应该算是随大流,因为刘璋的手下有二心的太多,只能说主要问题在刘璋。

2、孟达崭露头角

随着刘备的事业高速发展,孟达的崭露头角机会来了。

219年,孟达从秭归北攻房陵,杀房陵太守蒯祺。房陵被攻下后,孟达继续进攻上庸。此时,刘备“担心”孟达难以胜任,于是命刘封(刘备的养子)自汉中沿沔水而下,协同孟达。最终,刘封与孟达会合于上庸。

综上所述,孟达还是有统兵能力的,可见其具备一定的军事才能。刘备的“担心”为后来孟达的命运埋下了伏笔。毕竟孟达曾经背叛过刘璋,刘备难免不放心,才让自己的养子刘封出场。估计一是协助孟达,二是监视孟达。

三姓家奴出自哪里(说一说三姓家奴)(2)

孟达其实也为刘备出过力,但是谈不上被重用!

3、孟达命运的转折

刘封和孟达攻下房龄、上庸等地之后,二人开始不和起来。史书记载,刘封自视是主公“养子”的身份,肆意欺凌孟达,孟达似乎有苦说不出。和靡芳、士仁的境遇有些像,这二人也是被关羽狠狠压着(刘皇叔,你都不管管自己的下属吗?都不一碗水端平吗?)。孟达和刘封的不和,为日后孟达投降魏国埋下了伏笔。

同年,驻守荆州的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战况焦灼之时数次要求刘封和孟达增援。要知道此时二人本身不和,加上上庸等地才占领不久,关羽的要求真的有些不切实际啊!刘封和孟达以三郡占领不久,不敢轻易离开为由拒绝了关羽的请求。

不久关羽兵败被杀,刘备的荆州地盘丢光光了。这可麻烦了!孟达担心自己被刘备“秋后算账”,要知道刘封可是主公的“养子”,追究责任,谁来背锅?于是,孟达投降了曹魏,还和魏军一起赶走了刘封。据说孟达投降曹魏的时候,还给刘备写了信,大诉苦水。结果是刘封兵败回去,被刘备当替罪羊处死!

魏国的新掌门人曹丕很欣赏孟达,还将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为新城郡,任命孟达新城太守。

至此,孟达完成了第三次改头换面——成为曹魏的臣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孟达才是真正的“三姓家奴”,从刘璋,到刘备,再到曹丕。

不管怎样,孟达算是有了自己的地位,自己辛苦打下的上庸等要地,还是归自己管辖了。好歹算是建功立业了吧。

三姓家奴出自哪里(说一说三姓家奴)(3)

上庸等地的位置图,确实有一定的军事价值。

二、司马懿平定孟达叛乱

司马懿(179年—251年),字仲达,是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家。曹魏后期,司马懿和其子把持了魏国的朝政,最终司马氏的第三代司马炎建立了西晋王朝。

看看司马家族的篡权之路,确实他和他的子孙对曹魏的小皇帝和大臣是相当的狠毒的。但是司马懿也曾经为保卫曹魏的江山立下汗马功劳。下面我们说说关于司马懿平定孟达叛乱的历史故事。

1、孟达再次叛乱

按理说,孟达飘零半生,有了新的地盘和效忠的朝廷,应该安度下半生了吧。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孟达又叛乱了。

226年,曹丕病死,孟达的“恩主”撒手西去。不久,孟达在朝中的“靠山”桓阶、夏侯尚也去世。孟达开始有些不安心了。

按理说,孟达虽是降将,但毕竟对曹魏有功,也没人想拿他怎么样。唯一的不足可能是他统治下的新城郡,让曹魏朝廷不太放心。如果孟达此时交出兵权,并且愿意调任他地,也不是不行的。

但是孟达选择了另一条路——背叛曹魏。这个选择让他丢了性命。

2、司马懿神速灭孟达

228年,诸葛亮北伐的前一年。

孟达一面准备叛乱,一面和诸葛亮通书信。但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孟达的这点伎俩很快被顶头上司司马懿知道了。

此时,司马懿率领重兵,屯住宛城。司马懿不愧是老谋深算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一方面写信稳住孟达,声明投靠蜀国无出路;另一方面,司马懿指挥兵马,展开急行军,准备打孟达一个措手不及。

孟达接到司马懿的信,有些犹豫,“异动”的步伐变慢了。另外,他认为司马懿率军来平乱,至少需要三十日才能抵达,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布防。估计孟达到死会万分后悔自己的麻痹大意的!

司马懿展开急行军,八日到达上庸城下,完全打乱了孟达的部署。后来司马懿包围上庸十六天,孟达外甥邓贤、部将李辅开城投降。孟达被俘后被杀。

说一句,司马懿的这次军事行动堪称“闪电战”版的教科书——行军快速果断。虽然,蜀国和吴国派军援助孟达,但援军没有能够成功救援孟达。

三姓家奴出自哪里(说一说三姓家奴)(4)

司马懿是个杰出的军事家,一生征战,胜多败少!平定孟达叛乱无疑是一次精彩的指挥。

三、小议孟达

孟达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太多的笔墨,通常后世的学者用“反复无常”来形容。笔者觉得,有必要实事求是分析一下孟达。

1、孟达背叛刘璋

刘璋是个无能的主,背叛他的下属多了去,如法正和张松等人。孟达背叛刘璋似乎只能归为“弃暗投明”。在三国哪个乱世中,这样的做法并不鲜见。

2、孟达背叛刘备

孟达背叛刘备,多少有些无奈。219年,孟达率军打下上庸等地,确实有功劳的。但是刘备安排刘封过去“横插一杠”,多少有些不近人情了。此外,刘封还不以大局为重,和孟达不和,最终导致孟达反叛。孟达和刘封的不和,类似的还有关羽和靡芳、士仁的不合,都给蜀汉政权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当领导的一定要对下属一视同仁!不然会出大问题的。

总之,孟达背叛刘备,多少有些情有可原。

3、孟达背叛曹魏

这一次就说不过去了。孟达毕竟改庭换面几次了,曹魏政权并没有亏待过孟达。孟达仅仅因为自己的一己之私就反叛,这肯定说不过去的。前文说了,孟达只要愿意交出兵权,调任他地,也不见得最后会身首异处的。

当然,如果曹丕一开始就调走孟达,孟达的人生可能会是另一番场景。顺便说一句,曹丕为什么喜欢孟达呢?据说孟达也是个有些文学底蕴的人,曹丕是个文学成就极高的皇帝,惺惺相惜就不足为奇了。

除此,孟达的死让诸葛亮的北伐受到影响。蜀汉夺取新城郡这个战略要地化成泡影,以后出兵只能老老实实地走秦岭了,后勤运输极为不便。虽然新城的战略价值也是有限的,无法大兵团作战,但是从新城郡可以顺江而下,攻打襄樊地区。蜀汉至少多了一条选项。

也许孟达不是主动叛变的“三姓家奴”,但他的行为确实有见风使舵的嫌疑,他也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完)

写作不易,感谢您对小编的支持。希望读者们喜欢我的文章。此外,有不同的观点,大家一起探讨——

您觉得孟达是个怎样的人?欢迎留言探讨!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读史使人明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