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模拟5年高考(三年高考五年模拟)

看到这个标题名字的时候,你一定会想到那本资料,没错,我也用过。

三年模拟5年高考(三年高考五年模拟)(1)

但我这次要写的,不是资料,而的的确确是我的高考。


如果说高考出题天团成员是三年一换,那么,我也许足足地跟当年那一批天团成员耗了一届。我有理由相信,最后一次高考的时候,我们在高考这个战场上打出了心有灵犀,借着这份苦等来的默契,我登上了中国较高学府——X大。

算来已经毕业4年,至今一事无成的我庸庸碌碌生活在一个三线城市,生活不瘟不火,勉强养活自己。同上至中央部委,下至县府村旗的新老优质校友相比,实在不敢贸提母校的名头。

想不到当初风谈的“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耻”调笑,如今,却是几分成真。

若谈高考,还要从高中谈起。我的高中有五年,所以,文章写得要长一些。

论家世,勉强算上沾些书香门第的边,家里倒是也有几卷藏书。

高中上的是县里的省重点中学——实验中学。而本县只有两所省重点中学,另一所叫一中。

实验中学的副校长是父亲的同学,教导主任是母亲侄子辈分同村,一些科目老师是母亲的学生,其中还有正经的二舅家二表姐。

上重点高中不像普通高中那样如升学一般就去了。以我的中考成绩,当时想要正经地进重点高中,颇有种倾家荡产的气氛。

然后,依然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才得以进入,而某局子弟入学,轻而易举。

在中国,后门有各自的走法。

初入学,我发愤图强,然后在第一次月考中光荣地获得了小红花。据说还有笔记本奖励,遗憾的是至今我们光头班主任都没有兑现。

高一开学不久就面临了第一个选择,文理分科。

起初是打定决心当科学家的,从没想过会成为屌丝。所以一直盘算着报名理科生,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

而一场莫名其妙的校长动员大会后,在小伙伴的热切鼓励下,我就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文科生的康庄大道。

尤继德(犹记得)一位同行人叹了一句话:文科生的未来就像是趴在窗户上的苍蝇——前途是美好的,路是没有的。于是,大学中文系毕业之后,我发现除了发牢骚,一无所长。

想想高一,军训、越来越适应的军事化管理、逐渐加重的课业,这就是青春的序幕。

高二

高二

相比高一备受爱护,高三备受关注的日子,想必天下高二一般黑吧。

高二的日子可以说是最累的。

首先是课程上,实验中学课程是高二学习高二、高三两年的课程,高三开始进行全面系统复习。所以高二承担的是双倍的学习压力。

其次是饮食,当高一的新学弟学妹穿着军训服晃晃悠悠地往食堂走的时候,高二哥姐们通常都是狂奔而入、狂奔而出。而提前吃饭的高三学长学姐已经在教室自习了。

再次是待遇。学校有护犊子的潜规则。高二和高一的学生干架之后,通常对高二的惩罚更严重。所以高二的孩子们渐渐不少都有所忍耐和收敛,这怕是走向社会之前,要学会的第一个生存法则了。当时颇感觉受委屈的高二学生都在暗暗苦等着,等这帮高一的崽子们升学到高二。因为面临高考的高三学生,有着强大的绿灯。小子,等着,等爷高三了再揍你不迟。

最后是迷茫。在几乎看不见尽头的学习之路上,这帮孩子充满了斗志和月考失利后的失落无助。这时的我们还没有高考目标,只有学习学习学习。有的同学请假回家3天,落下的科目已经有了半本教课书。

高三

那一年,我们如愿以偿地迎来了高三。曾经计划要揍一顿的小学弟,也在更为频繁的复习、考试、自习中被遗忘的一干二净。

小子,你庆幸吧。这帮心狠手辣的学长在自习室出不来了,你,安全了。

高三是啥?

是口号。

掉皮掉肉不掉队,流汗流血不流泪。终于知道了为啥高中要先军训。

只要读不死,就要死读书。实验中学高三常有夜半心脏病发作去世的同学,他们可以不用读书了。

生前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高三的睡眠从没有足过。晚上11点放学,11:30熄灯睡觉。然后宿舍楼高三层各式各样小台灯亮起,凌晨一两点后才零零散散关闭。而此时距早操还有三小时。高三缺的觉,即使大学四年天天11点起床,仍然没有把缺的觉补回来。

大干二百天,本二上两千。二百天动员大会上,90%同学手捧小册子低头自习。那时候我们终于有了中国的开会就是浪费时间的概念。而有意思的是,高三竟然是全校唯一一个每周必开周会的年级。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为高考读。高一、高二打群架了,高三在自习;高一的体育课去池塘边种花了,高三在背单词;高二分班了,重点班有三个!高三的在背蜀道难。

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不知道有多少同学宁愿回到当年跟着主席爬雪山过草地去搏那一国之生存富强,也不想如现在一般挤独木桥谋己业、利身家。

百炼成钢,百考成神。每周有周考,每月有月考,每季度有大考,半年

那年我意气风发,乘着高考专用车,踏入考场。结果一塌糊涂。远不如月考时候一半时间做试卷,做完后剩余一半时间睡觉来的成绩出色。

高四

当我怀着低落的心来到实验中学复习班——藏在一楼边角的几间教室,心情竟然陡然转好了。全班近一半的同学都是高三的老同学,考得不理想的,有些本二的都放弃入学,再来一战。

高四是个在高中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学生间都或多或少地避开这个话题。以前的时候,偶遇的高四复习生,总是低调的不像话,像个高中的旁观者,静静地吃饭、静静地看书、静静地盯着只有高考的一切。

而今,我成为他们的一员。在这里,我们没有年级,来自不同学校,没有除高考课程外的一切。比如高三还有的体育课、周会……

实验中学复习班的教室是从大储藏室改的,没有窗户,只有一个门。门外走廊是其他学生的禁区,没有人路过,没有喧哗。如果以前的军事化管理是正规军的军事训练,复习班就像是特种兵训练专用的猎人学校。

当然没有那么恐怖。这里有来自不同学校的文化碰撞——吐槽,不同学校的趣事——八卦,不同学校的一切。以前的高三,和你水平相当的同学并不多,你有你的等级,你和顶级的学霸和下面的学渣们不存在竞争,因为你的目标不是清华北大,也不是技工学院。你需要的是一个一本中流水平或者二本一流的大学,含金量一般不高不低的毕业证。

现在的高四不同,每个人都是你的同级竞争者。这里是差不多同等水平的竞争与摩擦,适合练手,也适合比拼。当然,所有的最后是杀戮。在第二次高考中,我们众多同行者刺死,再次掉下了独木桥。

没有怜悯,留下唏嘘。怕是还有不少的冷嘲热讽没有入我耳,挡在了整个暑假很少打开的门外。

高五

高考像个轮回,每经一次,就像一场生死。

当我走进一中的大门,我的有一场轮回开始了。

第二次复读,没有选择当初的实验中学。因为我的父母对其产生了质疑,许是我的命数和他没有默契。

来到一中的时候,班里人不多。当时的暑假还没有结束。宿舍里只有三个人,14个床位我可以随意选择其中的8个。不是我算数不好,那三位每人占了两个床位,上下铺都是他们的。入乡随俗,我把行李扔在了上铺,把被褥铺在了下铺。

这里没有夜里查房、没有楼管、没有强制的条条框框。那一夜,我睡得很香,起得很早。然后,没有早操,我可以再睡会儿。

一中的管理相比实验中学,就像是当年的伪军和八路一般。松松垮垮的风格竟然让我甘之若饴。这里的中午放学,没有人因为楼道拥堵而在教室看书等待,除了我。当我看见大家一窝蜂地涌出去后,自己一个人在偌大的教室呆了。教室在三楼,两面墙都有窗户,通风剔透,在那炎热的夏季不开电扇都有几分清爽。

我往窗外看,意外地看见了楼道上方的鸟窝,学生用破纸盒子挂起来的鸟窝。那一刻,我似乎安静了。

高考不是战争,只是一个经历。充其量算你人生中比较重要的转折——之一。

那一年,我晚上不再开夜车;那一年,我的步子不再匆忙;那一年,我慢下来吃饭,终于知道了高中食堂饭菜的味道——果然超级难吃;那一年,我用大饼裹了三根整条排骨;那一年,除了课本,我还读了一年道德经。

每次的高考都雷同,同样的流程,同样的考场,同样的带队老师——我在考场外看到了高三、高四的班主任,我微笑着打招呼,李老师好;他微笑地回应,你好。

他没有认出我,好像没有了当初在高三数十个人头中粉笔头准确砸中某人的眼里。

铁打的高考流水的兵。

这一年高考还有十余天,按惯例,学校应该放羊了。一中的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在宿舍睡觉或者在自习室看书,甚至去楼道、树林……

你经历过一个人在自习室上自习吗?我经历过。

高考,按我这个曾经的所谓名牌大学学生来看,四个字是根本,平心静气。

诸君共勉,祝君题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