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宿县城攻坚战 安徽宿县城攻坚战

安徽宿县城攻坚战 安徽宿县城攻坚战(1)

最先攻占宿县西门的中野三纵二十五团八连

  宿县城(现安徽宿州市城关)是一座古城,在徐州以南、蚌埠以北、津浦铁路徐蚌线中段,扼南北交通要道,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48年淮海战役期间,宿县是徐州国民党重兵刘峙集团的后方补给基地,积存了大量武器弹药、被服、医药等军用物资,是国民党军从南京、蚌埠补给徐州的必经之地。为保宿县万无一失,蒋介石增兵遣将,派津浦路司令部中将副司令张绩武亲自坐镇,严加防守。敌守军有二十五军一四八师3个团及交警第十六总队和二总队三大队、第七装甲营,加上地方保安团,共约13000人。宿县防御体系组织严密,工事异常坚固,外围据点环环相扣,公路铁路上有装甲车、铁甲列车昼夜巡逻。张绩武向蒋介石称 “宿县固若金汤”。

  11月10日,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为了配合华东野战军围歼黄伯韬兵团,断敌退路,阻敌增援,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急电中原野战军陈毅、邓小平,要求集中4个纵队尽快全力攻取宿县,切断津浦路。中原野战军指挥部令三纵和九纵一部攻打宿县城,三纵担任主攻。三纵受命后,在司令员陈锡联的指挥下连夜召开作战会议,确定七旅从东北方向包围,从东门实施主攻;九旅从西南方向实施包围,从西门攻城。九旅经研究决定,二十五团从西门担任主攻,二十六团从南门佯攻,积极配合二十五团作战,11月12日开始行动。

  12日,各部队以急行军速度抵达宿县城郊,战斗首先在东关打响,将守敌击溃后乘胜前进到西关附近。敌人利用居民房屋构成坚固的支撑点顽强抵抗,六七辆装甲车横冲直撞。我军用炸药包、集束手榴弹,配以柴草放火,一举击毁敌两辆装甲车,其余装甲车见势不妙,仓惶退回城里。我军趁势猛打猛冲,一举占领西关。残敌烧毁护城河上的木桥,狼狈逃入城内。至13日,各攻城部队陆续攻占南关和北关,将宿县城紧紧包围。14日全天,鉴于宿县城墙高大,碉堡和暗堡密布,护城河水深岸陡,各部队紧急准备攻城器材和装备,并进行了紧张的攻城演练。

  11月15日17时,随着纵队首长一声令下,攻城战斗开始。我军以猛烈炮火压制和摧毁了敌前沿支撑点及纵深火力点。主攻西门的三纵九旅突击连队和主攻东门的七旅指战员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在护城河上成功架桥,旅工兵连爆破班越过浮桥,赶到城墙根,以30公斤重的炸药包连续爆破成功,在城墙上炸出一个斜坡缺口。指战员们一拥而上,突入城内,迅速向敌纵深挺进,与守敌展开激烈巷战。

  经过反复争夺,解放军彻底打掉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东西两支攻城部队在城中心大隅口会师,最后将国民党军残部分割包围在电灯厂和福音堂内。至子夜时分,攻入敌指挥部福音堂,活捉国民党中将副司令张绩武,全歼国民党守军12000余人,宿县城宣告解放。

  中原野战军攻占宿县城,控制了100公里的津浦铁路线及沿线两侧广大地区,使国民党军队内部为之一震。一份国民党报纸曾评论说 : “共军这个动 作 , 一是截断徐州向南唯一而重要的补给线 , 二则为牵制徐州方面的孙元 良、 邱清泉两兵团 , 使国军不能用尽所有的力量 , 去解决东翼共军。 此外,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动机, 就是阻黄维兵团的北进。”的确,此举截断敌徐州集团南逃退路, 形成了对该集团的战略包围,为把国民党军队主力歼灭在长江以北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