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历史上的今日(历史上的今天-国内)

以史为鉴 开创未来---9月21日

1069年 宋神宗采用王安石新法,实行青苗法

青苗法,亦称“常平新法”,是中国宋朝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之一,熙宁二年(1069年)九月由制置三司条例司颁布施行。主要是:

改变旧有常平制度的“遇贵量减市价粜,遇贱量增市价籴”的呆板做法。灵活地将常平仓、广惠仓的储粮折算为本钱,以百分之二十的利率贷给农民、城市手工业者,以缓和民间高利贷盘剥的现象,同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达到“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改善北宋“积贫”的现象。

但事实上,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后于元丰八年(1085)神宗去世后废止。

近代历史上的今日(历史上的今天-国内)(1)

1428年 明朝第七位皇帝朱祁钰出生

明景帝朱祁钰(1428年9月11日—1457年3月14日),明朝第七位皇帝,1449年九月―1457年正月在位,在位7年,年号景泰(1450年—1457年)。朱祁钰是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镇异母弟,母吴贤妃。

朱祁钰生于宣德三年(1428年),只比长兄朱祁镇小1岁。明英宗即位后被封为郕王。正统十四年(1449年),发生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兵败被瓦剌俘虏。朱祁钰为监国后,果断地惩处了土木之变罪魁王振的党羽,起用了兵部左侍郎于谦,确立了在朝臣中的威望。 为免主少国疑,于谦、王直等大臣奏明皇太后,拥立郕王朱祁钰为帝,尊明英宗为太上皇,次年改元景泰。景泰帝命于谦为统帅,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击退瓦剌的入侵,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整顿和改革。 明英宗回朝后被朱祁钰幽禁于南宫,后又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夺门之变爆发,明英宗复辟,软禁其于西苑,改元天顺。

天顺元年(1457年)二月,明英宗废其为郕王,不久朱祁钰离奇去世,享年30岁。明英宗赐谥号曰“戾”,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即景泰陵。侄子明宪宗即位后,恢复朱祁钰皇帝之位,追谥曰“恭仁康定景皇帝”,史称明景帝、景泰帝。南明时期,弘光帝朱由崧追加谥号为“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上庙号代宗。

朱祁钰是明朝迁都北京之后,第一个没有被葬于明十三陵的皇帝。

近代历史上的今日(历史上的今天-国内)(2)

1643年 清朝皇帝皇太极逝世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又译黄台吉 、洪太主,生于费阿拉城(今辽宁抚顺新宾县旧老城)。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母孝慈高皇后叶赫纳拉氏。

天命元年(1616年)被封为和硕贝勒,在四大贝勒中按年龄排行第四。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继承汗位,年号天聪。即位之后,励精图治,进行大刀阔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征服朝鲜和漠南蒙古,解除后顾之忧。采纳汉族降官建议,确立"讲和明朝与自固之策",重用汉将,削弱明朝实力,志在入关。

实行满汉一体,保护汉人,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增强兵力。崇德元年(1636年),汉、满、蒙三族共呈劝进表,皇太极正式称帝,改国号“大清”,次年迫使朝鲜臣服。崇德七年(1642年),不断对明朝作战,赢得松锦大战,生俘洪承畴,宁锦防线彻底崩溃,为清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坚实的基础,入主中原成为必然之势。在降服松山、锦州后,清军占领了除宁远外的明朝关外全部城镇。崇德七年(1642年),再次遣军入关,连破远至山东的八十余城。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去世,时年五十二岁,在位17年, 庙号太宗,卒谥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文皇帝,后累加谥为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葬于沈阳昭陵,第九子福临即位。

近代历史上的今日(历史上的今天-国内)(3)

1898年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结束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但因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这次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并且对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近代历史上的今日(历史上的今天-国内)(4)

1920年 中国民主革命家朱执信逝世

朱执信(1885年10月12日—1920年9月21日),原名大符,字执信,汉族,原籍浙江绍兴府萧山县(今杭州市萧山区),1885年10月12日生于广东番禺(今广州市越秀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革命家、思想家。

近代历史上的今日(历史上的今天-国内)(5)

1985年 武侠小说家古龙逝世

古龙(1938年6月7日一1985年9月21日),原名熊耀华,籍贯江西南昌 ,汉族。1938年6月7日生于香港。

武侠小说家,新派武侠小说泰斗,与金庸、梁羽生、温瑞安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四大宗师 。代表作有《多情剑客无情剑》、《绝代双骄》、《英雄无泪》等。古龙把武侠小说引入了经典文学的殿堂,将戏剧、推理、诗歌等元素带入传统武侠,又将自己独特的人生哲学融入其中,使中外经典镕铸一炉,开创了近代武侠小说新纪元,将武侠文学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1985年9月21日,因肝硬化、静脉出血,古龙在台湾去世,终年47岁。

近代历史上的今日(历史上的今天-国内)(6)

1990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徐向前逝世

徐向前(1901年11月8日-1990年9月21日),字子敬,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永安村。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徐向前同志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

近代历史上的今日(历史上的今天-国内)(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