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的爱情 真实故事(说说古往今来的)

人之初,衣食住行是人的初级欲望,我们常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就是这个意思。其它我们暂且不论,先来说说这个“房”。

老一辈的爱情 真实故事(说说古往今来的)(1)

鸟有巢、蛇有洞,有灵性的生物都懂得这个道理,要生存得有一个窝。人类初期,我们的祖先受制于愚钝的脑袋,还不能盖一座像模像样的房子,只能寄宿在天热的洞穴。经考古,当时的山顶洞人就是这样生活的,据说是母系社会的居住方式,这些我们没亲历过,考古学家的发现。

老一辈的爱情 真实故事(说说古往今来的)(2)

住山洞的时候,都是老妈做主,事无巨细,老妈都安排得舒舒服服,虽然过得苦一点,但整个社会还是融洽的。据说,当时食物匮乏,和自然界斗争厉害,为了生存,大家比较齐心协力。一般那个时候没有多余的食物,也不存在私房钱。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男人以自身的生理条件优势逐渐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男人这种具有攻击的个性慢慢让社会的和谐度变得越来越少,加上食物的丰富,财富的多寡自然引起贫富差距。人们的心理需求也在不平衡中发生着变化。到了原始社会后期,也就是所谓的父系氏族阶段,人们不再群居,而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原来的大山洞被一个一个小单元的简陋草棚所替代。

老一辈的爱情 真实故事(说说古往今来的)(3)

这种时代的房子仅具有遮风避雨的功能,往更深层次考虑也是繁衍后代子孙的场所。据说住在里面冬暖夏凉,感觉挺好。 如果这样生活也就罢了,有住有吃。“不幸”的是自从有了人类以后,标新立异的天性注定社会的发展不会就此止步。人类满足温饱以后就想吃好穿好住好玩好。于是乎,用于住的房子也开始变迁,山洞变草棚,草棚变泥房木房,木房泥房变砖房瓦房,直至发展到现在的高楼大厦。

老一辈的爱情 真实故事(说说古往今来的)(4)

房子的功能由住逐步演变成身份的象征、富豪的标志。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无不体现得淋漓尽致。也可以说打上了阶层烙印。

老一辈的爱情 真实故事(说说古往今来的)(5)

新中国成立, 剥削阶级消灭以后,在我们国家相当长一段时间,房子住的功能有所恢复(也有物质基础薄弱的因素),人们对住房条件不是太讲究。红砖瓦房(城市居多)或者草棚泥房(农村居多)都能适应。

老一辈的爱情 真实故事(说说古往今来的)(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住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始建楼房,有三五层的,也有十层二十层的。不仅于此,房子住的属性也在改变,受制于投资局限,房子慢慢向金融产品转换,近二十年来,作为第二产业的房地产竟然变成了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特别是大中城市,房子成了具有金融属性的产品。社会的年轻人为了房贷,拼搏几十年,放弃爱好、放弃休息,没有人生的另种追求,人一辈子为房子而生为房子而活,这种扭曲了的现象不是整个社会所追求的。

老一辈的爱情 真实故事(说说古往今来的)(7)

随着中国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如果不进一步遏制炒房现象,还年轻人正确干净的发展环境,整个社会的发展将会出现畸形的发展状态。政府也发现这种事态的严重性,及时提出房住不炒并采取相应措施制止炒房行为,比如成批量建造安置房人才房、相应提高二套房房贷比列、旧小区加固改造以及后续正在研讨的房产税等等,这些举措无不是围绕房住不炒这个理念。

老一辈的爱情 真实故事(说说古往今来的)(8)

年轻人是未来、年轻人是希望,提倡三胎政策也是为了更进一步发展,如果让房子困住年轻人的发展显然不是明智的做法,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相关政策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房事”将不是个事。

老一辈的爱情 真实故事(说说古往今来的)(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