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绘画精品赏析(名满天下的一代画圣)

八大山人绘画精品赏析(名满天下的一代画圣)(1)

八大山人绘画精品赏析(名满天下的一代画圣)(2)

有人爱繁华,有人爱简单

◆ ◆ ◆

繁华,越发的浓烈,曾经向往五光十色、绚烂多姿,如今,都在慢慢地改变。

极简,喧嚣过后的“夜深人静”,或许每个人多多少少都藏有一点“极简”的潜意识,渴望着平静与安逸。

极简,不等于简单,不止于表面,它是一股发自内心的清流,属于一个人的寂静狂欢。深夜推开窗,淡淡的风夹裹着雨后湿热的气息扑面而来。

八大山人绘画精品赏析(名满天下的一代画圣)(3)

说到极简,我觉得中国画就是极好的表现,方寸之间,要画得不能多、满、杂,巧思构图、笔墨色彩极为讲究,画面要有传神静心的智慧美。

八大山人,极简画派的一代宗师,用笔极少,但恰到好处,“简”到刚刚好,就像一位不逝风情的美女,多一分则肥,少一分则瘦。

八大山人绘画精品赏析(名满天下的一代画圣)(4)

八大山人:朱耷(1626-1705),字雪个,又字个山、道朗、个山驴、朗月、传綮、破云樵者、人屋、驴屋和因是僧、八大山人等。江西南昌人。明朱元璋之子宁献王朱权的后裔。

他的晚年书画均署八大山人四字。这名号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尝持八大人觉经,因号八大”;另说“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我者也”。据《个山小像》八大的自署,少为世袭贵族。天性聪颖,八岁能诗。明亡时为诸生(秀才)。他二十岁时“遭变,弃家后避贤山中”。二十三岁“剃发为僧”,释名传綮,号刃庵。三十一岁时“竖拂称宗师,从学者常百余人”。康熙十七年(1678)夏秋之交,病癫。至康熙十九年(1680)还俗。此后住江西南昌,以诗文书画为事,直至去世。

八大山人绘画精品赏析(名满天下的一代画圣)(5)

八大山人经历明清之际天翻地覆的变化,自皇室贵胃沦为草野逸民,为避害而出家。但其诗文书画极其出色,颇引人注目,清统治者又千方百计地笼络他,“遂发狂疾”。他装哑未狂,均因家国之恨使然。其内心之悲怆由此可见。对山人的种种奇行,当时人们都认为“其癫如此”。

从幼年的“好穷究,善诙谐,喜议论”到后半生的“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其间所历经的人世沧桑都化作通灵的妙墨,一切的一切都在点点墨痕中得以挥发,完全寄寓手里的一支画笔,用一种极简的表达方式,大写意手法开一代画风,成为独步古今的艺术大师。

八大山人绘画精品赏析(名满天下的一代画圣)(6)

花鸟画册之二六月-鹌鹑 上海博物馆藏

每一幅简单的画作其实都浓缩着他极大的情殇,或是靖康之后的悲凉;或是甲申之后的“零落山河颠倒树,不成图画更伤情”;马一角,夏半边,正是宋时悠远山河意趣的记忆,一条鱼,一只鸟,一块脚跟不稳的怪石,毫无掩饰表达着他那份倔强傲岸的个性。

八大山人绘画精品赏析(名满天下的一代画圣)(7)

《孤禽图》成交价:6272万人民币

当年八大山人那袭厚重僧袍,裹藏着的是一颗偌大的孤独心。

这颗心其实绝没有几个人能理解,它隐忍着多少痛苦、绝望、泪水与寂寞,当这颗心再也容纳不下如此多的痛苦而要迸裂时,便有了亘古孤绝的八大山人的画和诗。那些诗画是上天对他孤独的一种抚摸,又是他情绪与心境的奇异变体,如同古老庭院里未央的魂魄,它们游荡,愤慨,还有永远无法复苏的疼痛……

八大山人绘画精品赏析(名满天下的一代画圣)(8)

八大山人绘画精品赏析(名满天下的一代画圣)(9)

他画的鸟是鼓腹的鸟,振翅即飞的孤鸟,鱼是翻白眼的鱼,干枯的池塘,凋谢的残荷,一派枯枝败叶,丑石怪鸟,残山剩水。

无论什么形式都是他情感的最真实表现。笔情恣纵,不构成法,苍劲圆秀,逸气横生,章法不求完整而得完整。

八大山人绘画精品赏析(名满天下的一代画圣)(10)

八大山人绘画精品赏析(名满天下的一代画圣)(11)

八大山人花鸟画最突出特点就是极简,用他的话说是“廉”,有时满幅大纸只画一鸟或一石,寥寥数笔,却神情毕具。

少,也许能有人作到,但是少而不薄,少而不贫,少而不单调,少而有味,少而有趣,透过少而给读者一个无限的思想空间,这是难有人做到的。

八大山人绘画精品赏析(名满天下的一代画圣)(12)

从构图来看,八大山人非常善于利用空间。画面上出现的大面积空白,不仅为了造成视觉上的形式美,而且留给观众丰富的想象余地。

大幅宣纸,或绘一条鼓腹之鱼,或画一隻孤零之鸟,无水,却似水中游;无靠,却冥冥中有倚。通过大面积的空来凸显小面积的实,一花一鸟不是盘算多少、大小,而是着眼于布置上的地位与气势,也暗示着画家对故国的思念。

八大山人绘画精品赏析(名满天下的一代画圣)(13)

八大山人 《古梅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古梅图》是八大山人57岁时所作,画的是一株饱经风霜摧折的古梅,树顶向两边屈曲伸展成丁字形。画中古梅的树干已空心,虬根露出,光秃的几枝杈椰,寥寥的点缀几个花朵,像是饱经风霜雷电劫后余生的样子。

其上题了三首诗,第一首写道:“分付梅花吴道人,幽幽翟翟莫相亲。南山之南北山北,老得焚鱼扫※尘。”“梅花吴道人”是指元代画家吴镇,自号“梅花道人”。※那里的字有意剜去,从而避免文字狱灾祸。猜测是“虏”。

第二首诗写道:“得本还时末也非,曾无地瘦与天肥。梅花画里思思肖,和尚如何如采薇。”诗中用了两个典故,一是元初遗民画家郑思肖,在南宋灭亡之后隐居吴下,画兰花露根不画坡土,人问何故,他回答说:“土地都被人抢夺去了,你难道不知吗?”二是殷遗民伯夷、叔齐在周灭殷以后,耻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直至饿死。原来八大这幅《古梅图》虬根外露,也不画坡土,是仿照郑思肖画兰之意,暗含着国土被清人所抢夺,他这个明代宗室子孙,之所以成了和尚,正如伯夷、叔齐采薇首阳山那样,不肯臣服于新王朝。

第三首诗写道:“前二未称走笔之妙,再为易马吟。夫婿殊如昨,何为不笛床。如花语剑器,爱马作商量。苦泪交千点,青春事适王,曾云午桥外,更买墨花庄。夫婿殊驴。”国破家亡,复国无望,这使他不能不“苦泪交千点”了。

八大山人绘画精品赏析(名满天下的一代画圣)(14)

他笔下的物象大多是不完整的形态,用线来分割空白,形成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其中物象占边的多少非常之讲究。

比如这幅荷花图,占了三边两角,一边是整边。八大山人的画面善于只画出了荷叶的少部分,给观者的感受是藏而不露,十分含蓄的表达方式。荷叶的“不似”与荷花产生了一种对比,含蓄而使人生无尽的联想。

荷叶的形是在追求物象的“似”与“不似”之间精确的度。只画出了荷叶的少部分,给观者的感受是藏而不露,十分含蓄的表达方式。荷叶的“不似”与荷花产生了一种对比,含蓄而使人生无尽的联想。

画面中荷梗的“线”与不完形荷叶组成的“面”相结合,使画面富有了变化。荷花用干笔写出形状,其右下角的荷叶是用湿墨画出,左上角未展开的荷叶是用浓墨写出,而荷梗是用淡墨写出的,墨色的干、湿、浓、淡,都在仅有的物象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八大山人绘画精品赏析(名满天下的一代画圣)(15)

再来看这幅鱼画,并没有占边和角,而是在画面内部来分割画面,属于极简的构图风格。画面内只有一条小鱼,放在纸的中间部分,没有任何背景来衬托,构图的形式很特别。这种方法使主体鱼极其突出,这条鱼显得孤傲不群。八大山人大胆地进行剪裁、取捨,使观者觉得画面上多一点则多,少一点则少。

八大山人绘画精品赏析(名满天下的一代画圣)(16)

八大山人《猫石花卉图卷》

这幅《猫石花卉图卷》,是八大山人71岁的精品力作,整张画的效果极为空灵,仿佛时间静止,万物都处于一种圆融自在之中。

“山人不是隐居在山上,山人是隐居在自己的画里。”当然八大山人在宣纸上的每一笔也不都是苦大仇深般勾出来的,画中活泼的游鱼、生动的花朵,借此比喻自己,象征人生,达到了笔简形具,形神兼备的境界。

八大山人绘画精品赏析(名满天下的一代画圣)(17)

八大山人绘画精品赏析(名满天下的一代画圣)(18)

“墨渍未干,是一只被淋湿的鸟,落在一枚丑陋的岩石上。一只坚硬的手攥紧了它的孤独,没有翠绿的高枝,没有蓝天,羽毛是多余的,像一个斜斜的黑字,画纸上的鸟为弄脏一张白纸而深感懊恼。”这里的鸟暗喻了八大山人,而八大山人画鸟也就是在画自己。

以自己的人生遭际感受而苍凉入画,他用大写意的手法画出的一枝一叶,都是自己生命的骨血;他画出的鸟啼涧鸣,都是自己内心无声的歌哭;他画出的丑石怪禽,都是自己生命的倔强与傲岸的写真。

八大山人绘画精品赏析(名满天下的一代画圣)(19)

八大山人绘画精品赏析(名满天下的一代画圣)(20)

如果说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那么八大山人正是用天底下最纯朴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最奢侈的灵魂,用极简的线条勾勒出了一个“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大美之境。

八大山人绘画精品赏析(名满天下的一代画圣)(21)

八大山人绘画精品赏析(名满天下的一代画圣)(22)

八大山人就是一位亦僧亦道、亦画亦诗的人物,落款的“八大山人”酷似“哭之笑之”,或许为的就是一吐他内心的积郁。一点一线,一字一印之中都饱含寓意。“形其哀乐,不为画而作”“其绘物配景全不自画中成之,而从画外出之”,画外有画,看似怪诞不经实则用心良苦。

八大山人绘画精品赏析(名满天下的一代画圣)(23)

鹤鹿凫雁图 180.5×44.5cm 纸本设色 中国美术馆藏

最后借用八大山人的一首题画诗来结尾,“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 唯剩一声叹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