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置换膝关节大腿中部疼痛(56岁女子膝关节疼痛6年)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小蒙 实习生 李梦涵

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是引起中老年患者膝关节疼痛的常见原因,主要病理变化包括关节软骨变性、损伤、钙化和代谢异常,导致膝关节疼痛、畸形及活动受限。许多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都被推荐做“换膝盖”手术,其实大家经常说的“换膝盖”就是指全膝关节置换术,全膝关节置换术需要行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表面截骨,一般需要截去8-10mm骨质,需要切除内外侧半月板,前交叉韧带等,创伤较大、出血较多、恢复较慢。因此,此类手术方式适合关节炎严重且日常劳动要求不高的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膝骨关节炎发病逐渐年轻化,保膝手术逐渐被大众接受,作为保膝手术的“主力军”——单髁置换术,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青睐。

人工置换膝关节大腿中部疼痛(56岁女子膝关节疼痛6年)(1)

今年56岁的曲女士已经是一位有着6年右膝关节疼痛病史的患者了。这6年的时间里,曲女士一直口服药物治疗,并规律进行热敷理疗等保守治疗。

近6个月,曲女士自觉右膝关节疼痛明显加重,负重及行走时即感疼痛明显,伴膝关节活动受限,每天都要吃大量的止痛药,严重影响睡眠及日常生活。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曲女士患有右膝骨性关节炎,当地医院建议曲女士直接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这个建议让曲女士不能平静,“自己今年才50多岁,刚退休还没享受生活,就要像70多岁的老人一样换膝盖了吗?”怀着这个疑问,曲女士经过多方打听,慕名来到了济南市中心医院关节外一科张涛副主任医师的诊室。

在综合了病史、体征、影像学检查后,张主任告诉曲女士,她得的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软骨的退变、软骨下骨水肿、骨对骨的摩擦是导致她膝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只有切除退变的软骨,让骨头不再磨骨头,清除多余的骨赘才能缓解疼痛。考虑到曲女士的疼痛主要集中在膝关节内侧,影像学资料上也提示主要为内侧间室磨损严重,张主任为曲女士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术方案,单髁置换术。

张主任为曲女士进行了右膝单髁置换术,手术中发现曲女士膝关节内侧间室磨损严重,外侧间室正常。针对这种情况,张主任将内侧间室进行了置换,保留了正常的外侧间室,尽可能的保留骨量,减少膝关节的损伤。术后24小时内,曲女士就能下地走路。在经过专业的康复指导后,术后第三天曲女士就出院回家了。术后3个月,曲女士来门诊复查,这时她已经完全可以下蹲、屈腿,走路不疼了,也不瘸了,准备要开始享受自己的退休生活了。

人工置换膝关节大腿中部疼痛(56岁女子膝关节疼痛6年)(2)

什么是单髁置换术?

张主任介绍说,单髁置换术是一种技术成熟的微创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是“哪里坏了换哪里”,术中仅切除病变一侧损毁的软骨和少量的软骨下骨,完整地保留了交叉韧带、侧副韧带,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患者的本体感觉和关节功能。因而患者术后感觉更接近于“自己的正常关节”,而不是人工替代的异物,又被称为膝关节置换中的“补牙”技术。如果全膝置换术是“换膝盖”的话,那么单髁置换术就是“换半个膝盖”或者“换小半个膝盖”。

同一般的全膝关节置换术相比,它具有切口小、切除骨质少、植入物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关节活动范围更大、运动功能更好的优点,且能降低术中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及感染的可能性,手术保留正常关节韧带、软骨等固有的内在结构,病人术后更容易感知关节活动过程中位置及力量变化,关节活动范围接近正常,在经过康复训练后,运动更加协调、自如。

济南市中心医院关节外一科,在科主任郭舒亚的带领下,在运动医学领域取得了稳定的发展。除了常规开展髋、膝关节置换术,也积极开展单髁置换术、胫骨截骨术、股骨头坏死保髋手术、髋关节翻修术、膝关节翻修术等关节手术。在常规开展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肩袖修补术、盂唇修复术等手术的基础上,也顺利开展关节镜下多发韧带重建术、韧带翻修术、软骨移植术等复杂手术,对肩、肘、腕、髋、膝、踝等各大关节的运动损伤的诊断治疗,均位于省内前列。多年来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受到了省内外患者的一致好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