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关于痛苦的论述(我们为什么会痛苦)

起初拿到这本书,最直观的感受是:很沉的一本书,像一块大砖头,书名叫《津巴多普通心理学》,原以为会很枯燥,打开内容发现十分有趣,是很全面的一本入门心理学书,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心理学关于痛苦的论述?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心理学关于痛苦的论述(我们为什么会痛苦)

心理学关于痛苦的论述

起初拿到这本书,最直观的感受是:很沉的一本书,像一块大砖头,书名叫《津巴多普通心理学》,原以为会很枯燥,打开内容发现十分有趣,是很全面的一本入门心理学书。

本书被誉为“当代心理学的形象与声音”,是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的代表作,包含了14个心理学主题,如:心智、记忆、思维与智力、社会心理学、心理障碍等。

而其内容的介绍有学术知识,更有对心理学的运用,而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章是导致我们痛苦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痛苦的定义是一种对潜在有害的生理反应的消极认知解释。

比如困难的工作、不愉快的人际关系、经济困难、健康问题,甚至期末考试这些日常事件,都会令我们产生不愉快的情绪。

而这本书概括了令我们痛苦的五大应激源。

01社会应激源

我们常说遭受社会的毒打,可见一入社会深似海,人类为了生存,便需要出去工作,为了摆脱贫穷,为了好一点的物质生活,一个舒适的生存环境。

这就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因为害怕被裁员,害怕贫穷,孩子的学费,老人的疾病,生活费等等。

开门就是钱,的确每天到家打开门,电费,水费,网费,这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需要我们用钱来解决,所以即使面对老板的指责,客户的刁难,也还是忍气吞声的坚持下来,因为对失业的恐惧。

而社会应激源还包括偏见、歧视,包括媒体引发的糟糕情绪,比如疫情、一些社会性新闻,人类大脑的负面偏好,会因为这些增加焦虑、抑郁。

02工作倦怠

即使我们拥有一份高薪,高职位的工作,也不能幸免,工作本身就包含长期应激源。

持续的应激工作,会让我们身心俱疲,我们说上班如上坟,就是这个原因。

工作中繁杂、人际关系的处理,让我们疲惫,甚至是愤怒,长期以往我们会产生对工作的倦怠。

并不单单由个人问题和性格上的弱点造成。而产生工作倦怠的主要受工作量,控制权,回报,社群,公平和价值观所影响。

03同情倦怠

本书以9.11事件为例,负责搜救的奥尼尔中尉来到医院寻求缓解与应激有关的症状,当他向医生诉说自己所看到的种种惨状,在奥尼尔心中,医生可以帮助他,但不成想医生在听完他的诉说后,自己去看了心理医生。

起因是这个医生也经历了某种丧失,这次事件中,这位医生失去了一个朋友。因为这些人群长期接触到创伤或受害者,他们不免会出现同情倦怠。

正如疫情期间的医护人员,在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可怕的传染导致人类的死亡前,在新冠病毒期间的他们也是麻木的,劳累一天的他们坐着出租车的眼神也是无助的。

04重大生活变化

一段关系的开始或结束,或者说任何变化都有可能给我们带来烦恼,生活中的变化越大,烦恼越多。

例如丧偶、失恋,这种变化属于最高应激程度的伤害,这就解释了电影里的失恋桥段,起初我们认为夸张,但事情真正发生时,我们才了解,原来是那么的痛苦,即使是看似坚强的成功人士。

有人以酒买醉、有人无心工作,哭哭啼啼,电视剧《人世间》周秉昆的父亲去世同一天,相濡以沫的母亲也随着丈夫去世了,这就是承受不住丧偶之痛。

05日常小麻烦

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有句话颇有共鸣:

有时关不上冰箱的门,脚趾撞到了桌腿,临出门找不到想要的东西,突然忍不住掉泪。你觉得小题大作,只有我自己知道为什么。”

生活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也许知道自己不够坚毅,甚至是不够智慧,所以才会这样成为“弱者。”

这就是日常小麻烦给我们带来的痛苦,不要小看这些琐事,而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这些小麻烦。

小麻烦越多,挫败感、无力感越多,它们严重威胁着我们的幸福。麻烦虽小,痛苦却是真实的。

这些长期而主要的五大应激源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如何面对人生的痛苦?本书提供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锻炼坚韧性

缓解应激最有效的因素是坚韧性,人生需要坚毅,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一项大规模研究中发现,美国伊利诺伊州贝尔电话公司的管理人员,同样在面对裁员、工作条件、职位等环境的应激,有三分之二的管理者经历了消极健康后果:心脏病、中风、抑郁,而三分之一的管理者,不但没有生病,相反精神抖擞,研究表明,同等条件下,健康的那群人更加坚韧。

而坚韧性又是可以后天习得的,遇到困难直面困难,人会逐渐变得坚毅,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事,有的人之前会认为天塌下来了,而后来再发生同样的困境,会觉得不过尔尔,至于嘛!

二、乐观主义

我们身边总有那么一群人整天乐呵呵的,仿佛TA没有什么烦心事,这就是看问题的角度,正如半杯水。

乐观主义的人认为,还有半杯水真好,而悲观主义则认为,怎么就只有半杯水了。

而悲观主义不仅仅是习得性无助,为什么需要乐观积极?只因为生活并没有善待谁,不管你是谁,都需要遭遇同样的挫折和不幸,但乐观的人能够承受它们,他们更少生病,哪怕生病,也会很快地恢复,并且乐观的人更健康、长寿。

积极的情绪会增强免疫系统,而乐观的人在发生不幸时更能够积极面对。

维克多.弗兰克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中写道:

当我们不能够改变情境时,就如同患上不治之症,我们面临的挑战在于改变自己。

拿失恋来说,痛苦是自然的,有的人走出来的快一些,有些人却很难走出,悲观者想的是我失去TA了,我不能没有对方,而乐观者却认为也许老天看到我太痛苦了,所以给了我这样的结果,说不定未来会有惊喜。

这就是乐观情绪的作用。

痛楚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

利用心理学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让我们懂得更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读这本有趣的心理学书,愿你我的生活更幸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